我国就业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1-12-23 03:22唐仁敏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家政小镇特色

唐仁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0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发布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推进城镇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吴越涛出席发布会。介绍了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长江经济带和特殊类型地区等区域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进展、第一批钾肥储备投放、近期出台政策文件等有关情况,4位发布人就媒体关注的就业形势、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缓解年轻人就业压力、特色小镇发展情况、第一批钾肥储备投放、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引导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9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9%

发布会首先介绍了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从发电看,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60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比2019年同期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5.7%。9月份,全国发电量67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其中,火电同比增长5.7%,水电下降0.3%,核电增长4.3%,风电增长19.7%,太阳能发电增长4.5%。从用电看,1—9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9%。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8.9%、12.3%、20.7%和7%。分地区看,全国16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3%,其中西藏、湖北、浙江、江西、青海、福建、陕西、广东、四川、宁夏10个省(区)增速超过15%。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

投资项目审批方面,1—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6个,总投资4804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信息化等行业。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752亿元。

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顶层设计优化

支持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方面,今年以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顶层设计优化。经领导小组批准,于9月23日印发《“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和《“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9月28日印发《“十四五”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和《“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下一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统筹协调,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督促检查,及时将有关进展情况报告领导小组,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

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方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支持特殊类型地区振兴的五年规划,第一次明确了我国特殊类型地区的规划范围,同时明确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统筹支持试点示范与重点园区建设、强化差别化支持政策等四方面保障措施。按照《规划》要求,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动《规划》落实,同时指导有关地方切实抓好《方案》的实施工作。

中欧班列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方面,一是中欧班列继续保持高位运行。9月份,中欧班列开行1269列,运送12.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16%,综合重箱率97.6%,连续17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1—9月,中欧班列共开行11299列,运送108.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9%、37%,综合重箱率97.9%。截至2021年9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4948列,运送货物405.7万标箱,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302万件,共计10万吨。

二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新进展。9月23日下午,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会议宣布新成立信息技术产业联合工作组,签署了5份合作文件,并宣布签署了3份企业间合作协议,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目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瓜达尔港已具备全作业能力,瓜达尔职业技术学校竣工;萨希瓦尔、卡西姆港等电厂发电量达巴方全国电力供应1/3,默蒂亚里-拉合尔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建成投用,改变了巴电力短缺状况;巴首条城市轨道交通拉合尔橙线项目竣工通车并实现商业运营,“中巴友谊路”喀喇昆仑、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竣工并通车;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举行了开园仪式,开创了产业合作新局面。

下一步,中巴双方将落实两国元首的指示精神,以中巴建交70周年为契机,紧扣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务实推动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运行。

组织第一批钾肥储备投放 保障明年春耕用肥需要

受生产成本推动、国际市场传导、社会库存较低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国内化肥价格快速上涨,已达近十年新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做好化肥市场保供稳价工作,10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拟通过低价竞拍方式组织第一批钾肥储备投放,此次竞拍投放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低价储备资源惠及农民,同时通过储备投放引导市场预期、撬动社会资源释放,满足今冬明春复合肥生产,保障明年春耕用肥需要。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有关方面,密切关注国内外化肥市场形势,进一步发挥好储备在化肥市场保供稳价方面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加强特色小镇发展的规范管理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安排,进一步加强对特色小镇发展的指导引导和规范管理,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导则》在发展定位、空间布局、质量效益、管理方式、底线约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建设边界、风貌形态、投入强度、质效水平、创新活力、房住不炒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标。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推动《导则》落地实施,加强指导督促,持续开展規范纠偏工作,推动提升特色小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此外,为促进家政服务业品牌化、规范化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拟于近期会同商务部等14部委联合印发《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总体目标上,到2023年,每个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超过50%),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0%以上,10%的家政从业人员接受过家政相关学历教育。重点任务上,提出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推动家政进社区、打造知名家政品牌、持续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等9方面重点任务。组织保障上,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将支持领跑城市申报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双创带动就业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等项目,培育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

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精准发力,我国就业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是5.5%左右,今年前9个月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其中,9月份为4.9%,同比、环比分别下降0.5和0.2个百分点,是2019年以来的新低。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疫情、洪涝灾害等多重冲击,我们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失业的底线。其次,城镇新增就业,年初确定的目标是新增1100万人以上,前9个月已经完成1045万人,占年度任务的95%。三季度末,外出农民工总量18303万人,比二季度末净增70万人。总的来看,有信心、有能力圆满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就业领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从宏观经济看,当前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稳定经济运行的困难挑战在增多,特别是三季度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回落,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从就业本身来说,总量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当前,将突出抓好三件事:

一是稳定增长促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努力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把就业的“蛋糕”做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及时稳定市场合理预期,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避免短期内大起大落,为促进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助企纾困保就业。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顶梁柱”和主力军,保住市场主体就能守住我国就业的基本盘。当前,我国有各类市场主体1.46亿户,按照一个市场主体平均吸纳8—10个人就业计算,只要实际运营的市场主体保持在一亿户以上,我国庞大的劳动力就业就能保持稳定和比较充分。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特别是从事服务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很多困难,就业民生受到较大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在减税降费、援企稳岗、普惠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惠企政策,总体看这些政策落实是好的。同时,从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反映,由于不知晓政策、申请手续比较繁杂等原因,至今没有享受到政策红利。经过近两年疫情的反复冲击,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亟需党和政府雪中送炭拉一把。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一道,加强对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和督促指导,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同时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一定要上为中央分忧,下为企业解愁,用心用情用力送政策到企业,努力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使惠企政策应享尽享、抓紧兑现。

三是聚焦重点稳就业。将重点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进一步强化就业帮扶,完善就业服务,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訓,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稳住就业基本盘,确保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

有力推进普惠托育各项工作

今年上半年,中央作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等重大部署,并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在有力推进普惠托育各项工作。

一是规划引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指标纳入20个“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当中,并提出由2020年1.8个提升到2025年4.5个具体要求。

二是政策支持。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并报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同时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托育机构设置标准、托育机构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文件。

三是专项行动。从去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卫健委启动实施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支持和引导城市政府系统规划建设托育服务体系,两年陆续带动新增建设16万个普惠托位。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印发了《“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将进一步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同时引入金融机构强化融资支持。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会同卫健委在山东济南联合召开了人口发展和托育服务现场经验交流会,开展了政策解读、经验交流、现场调研等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带动各地促进普惠托育健康发展。下一步,随着三孩政策的深入落实,老百姓对于托育服务的需求将更加旺盛、更加迫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压实地方责任。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与卫健委一起指导各地基于当地人口实际,将“每千人口拥有4.5个婴幼儿托位数”的指标逐年分解到位。同时,督促各地制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强化土地、住房、财政、投资、融资、人才等要素保障。

二是加强投资引导。继续实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

三是做好示范引领。大力开展“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以城市为单位整体推进托育服务能力建设。

四是支持多元发展。推动“小而美”“小而精”的社区托育点建设形成托育服务网络和体系,引导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

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 青年就业压力有所降低

青年就业事关民生改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就业问题。

近年来,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一直面临不小压力,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一直偏高。这既有总量因素制约,又有结构性因素影响。一方面,青年就业总量压力较大,以今年为例,高校毕业生就达到909万人,同时受疫情、洪涝灾害等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减招慎招的现象,招聘形势相对紧张。另一方面,青年群体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供需脱节、人岗不适、“慢就业”现象时有发生。

今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稳定扩大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招聘规模,特别是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为青年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随着经济持续恢复,特别是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青年就业压力有所降低,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好于往年同期。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8月份以来连续2个月明显回落。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针对青年群体就业,从三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高质量就业,围绕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发更多适合青年群体的高质量就业岗位。二是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建好双创示范基地,办好双创活动周,用好创业担保贷款,鼓励青年创新创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三是紧紧瞄准市场需求,持续提升青年群体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储备,最大程度地实现人岗相适,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特色小镇总体上进入规范发展轨道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特色小镇的决策部署,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针对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问题,持续深化规范纠偏工作,推动出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同时也推广一批先进典型经验,通报曝光负面案例,组建调研组开展现场核查。经过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特色小镇发展总体上进入了规范发展轨道。一是各地区发展特色小镇从注重数量逐步转向注重质量,目前各省份特色小镇清单内保留了1600个左右,其中有19个省份清单内的特色小镇数量少于50个,“少而精”导向初步形成。二是各部门发展特色小镇做法走向规范统一,按照国办发33号文件要求,各省各部门创建的特色小镇已划转入各省份清单予以统一管理。三是特色小镇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全国1600个左右特色小镇共吸纳就业人数约440万人、近几年累计完成投资约3.5万亿元、年缴纳税收约2800亿元;每个特色小镇累计完成投资平均约21亿元,吸纳就业人数平均约2700人,年均缴纳税收约1.7亿元。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办文件要求,切实推动《导则》落实落地,对近年来的规范纠偏工作开展“回头看”行动,进一步规范特色小镇建设秩序,提升全国特色小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全面施行“一张清单管到底”,指导各省份全面建立特色小镇清单管理机制,纳入清单的应具备《导则》提出的基础条件,建成后应达到《导则》明确的各项指标要求,同时根据情况对特色小镇清单进行动态调整。二是清理清单外“特色小镇”,对此前已建设或命名的特色小镇进行全面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清理或更名,特别是对虚假虚拟的“特色小镇”要坚决清理,撤除宣传内容、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切实防止清单外的单体项目命名为“特色小镇”。三是确保清单内特色小镇严守底线,督促地方政府加強监测监督监管,对违反“五条底线”的行为限期整改,对性质严重的抓紧清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做到“零容忍”。四是合力营造健康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媒体客观公正报道,宣传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案例,树立正面先进典型,防止混淆概念和不实炒作。

系列化肥保供稳价政策逐步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受生产成本推动、国际市场传导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国内化肥价格明显上行,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稳定、价格合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时组织召开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会议,联合下发了做好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按照会议部署和通知要求,针对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各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近期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分工配合、综合施策,在保障化肥生产要素供应、提高化肥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护化肥市场流通秩序、完善化肥铁路运输和进出口政策、强化储备调节作用等方面,积极稳妥地出台了一系列化肥保供稳价政策,并逐步落地见效。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着力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一是督促指导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保障煤炭、电力、天然气、硫磺等化肥生产要素供应;二是部署有关方面做好相关化肥储备投放工作,进一步发挥好储备在化肥市场保供稳价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密切关注国内外化肥市场形势和进出口动态,适时会同有关部门采取针对性保供稳价措施。

积极推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小家政事关大民生,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作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做好落实。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推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方面,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举措,重点是深入实施“三大行动”,积极推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是哪“三大行动”呢?

一是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确定32个“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各地确定175个领跑企业、104个领跑社区、68个领跑学校,行业发展的“头雁效应”逐步显现。同时,研究制定《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目的就是要促进家政服务业品牌化、规范化发展。

二是深化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专项行动。实施《关于开展家政企业信用建设的行动方案》,开展家政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进家政信息公示工作,督促有关家政企业开展信用修复,要求市场主体“说到做到”、服务“童叟无欺”,筑牢家政信用“护城河”。同时,还组织“诚信家政建设万里行”等主题宣传活动。

三是深化开展家政培训提升行动。加强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据统计,全国累计培训超过500万人次。支持全国22个家政相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2020年,全国新设家政相关专业点53个,目前全国共有122所院校开设125个家政相关专业。长短结合、覆盖职业全周期的家政服务培训体系逐步健全,“无培训、不上岗”已成为行业共识。

除“三大行动”外,多措并举提高家政企业抗风险能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减租降费、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等财税支持政策。在“信易贷”和国家1万亿信用贷款中,向金融机构提供家政企业信贷白名单。推动家政企业发展“互联网+社区”新生活服务,推动家政行业复苏。同时,搭建融合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家政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示范工作。推动举办首届全国性家政博览会,搭建家政行业交流展示平台。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小、乱、散”现象得到较大改善,市场信心得到极大提振,家政服务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时期。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围绕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规范员工制家政企业用工、强化财税金融支持、改善家政从业环境、健全体检服务体系、推动家政进社区、健全家政信用体系、开展家政兴农、推进服务标准化、发挥示范规范作用等重点领域,增加家政服务有效供给,激发家政行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更好指导引导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指导引导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十部委印发了《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导则》细化落实了2020年9月印发的国办33号文件要求,按照规范发展、注重质量的政策取向,提出了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指标。主要包括了22条具体要求和13项具体指标。

22条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发展定位上,要求准确把握概念内涵、功能作用、主导产业,将之作为发展特色小镇的基础。二是在空间布局上,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考虑特色小镇区位条件、建设边界、空间功能、风貌形态。三是在质量效益上,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确保特色小镇投入强度、质效水平、创新活力和绿色低碳。四是在管理方式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围绕方案编制、清单管理、动态调整、建设方式、投融资模式,建立特色小镇全生命期管理机制。五是在底线约束方面,要求有效防范各类潜在风险,确保不突破合理合规用地、生态环保、债务防控、房住不炒、安全生产等“五条底线”。

从定量角度出发,《导则》提出了13项具体指标。既体现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导向,又立足近几年地方实践,体现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导向。一是在建设边界上,提出特色小镇规划用地面积在1—5平方公里之间,规划用地中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2平方公里。二是在风貌形态上,提出特色小镇绿化覆盖率原则上不低于30%,体现建筑外观风貌和整体性,控制适宜的建筑体量和高度。三是在投入强度上,提出特色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建设期内建设用地亩均累计投资额不低于200万元/亩。四是在质效水平上,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原则上不低于20万元/人,单个特色小镇吸纳就业人数不少于2000人,建设用地亩均缴纳税收不低于10万元/年,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接待游客人数不少于50万人次/年。五是在创新活力上,提出“三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原则上不低于20%,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数字经济类特色小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低于2.5%。六是在房住不炒上,提出严防房地产化倾向,特色小镇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其中住宅用地主要用于满足特色小镇内就业人员自住需求和职住平衡要求;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占比原则上不超过30%、鼓励控制在25%以下。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之所以要扩容,就是因为优质医疗资源总量比较少;之所以要区域均衡布局,是因为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北上广”、集中在省会城市,具体表现在“‘北上广医疗水平与世界一流还有差距”“省会城市与‘北上广又有差距”“地市与省会城市差距比较大”。因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卫生健康领域重点做两件大事,一个是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一个是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具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针对“北上广”医疗水平与世界一流还有差距的问题,揭榜挂帅、择优选拔,支持建设若干个综合类、专科类、中医类国家醫学中心,以临床医院为牵引,调动聚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发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等方面力量,围绕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临床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走在前列,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医学数据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努力打造卫生健康领域的“国之重器”。

二是针对省会城市医疗水平与“北上广”差距大的问题,围绕“大病重病不出省”的目标任务,通过支持高水平医院到各省建设分院、分中心并实现同质化的方式,深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今年在现有8个试点省份的基础上,扩增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12个中西部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力争每个地区年内至少启动一个项目。同时,在原有30家高水平输出医院的基础上,再增加31家输出医院,提高优质医疗资源输出能力。到2022年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范围的规划布局,“十四五”末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推动群众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基本在省域内得到解决。

三是针对地市医疗水平与省会城市差距大的问题,聚焦“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的任务要求,支持引导省会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模式,向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市输出,以省为单位网格化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猜你喜欢
家政小镇特色
坚守与创新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中介型家政O2O企业价值链优化策略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镇小镇真热闹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穿毛衣的小镇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