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琴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宣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髋關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和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综合护理
目前,股骨颈骨折主要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1]。但是老年人体质及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加上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术后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因此,有必要于围术期给予患者系统、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尽可能规避手术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宣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研究组年龄60~85岁,平均(73.59±4.37)岁;骨折部位:左侧20例,右侧19例;男22例,女17例。对照组年龄60~84岁,平均(73.72±4.46)岁;骨折部位:左侧21例,右侧18例;男21例,女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围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巡视,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1)术前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原因、作用、注意事项和预后影响,并通过既往成功案例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手术治疗,缓解患者的紧张,保持情绪稳定,并积极配合术前检查和准备。(2)术中护理。协助医师开展各项操作,做好患者保暖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3)术后护理。将患者送回病房后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将软垫放在患者患侧膝关节下方,避免患者过度伸直或弯曲患肢。患者清醒后若疼痛轻微则通过交谈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若疼痛明显则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尽早开展肢体功能锻炼,初期以床上被动锻炼为主,之后逐步过渡到坐位锻炼、站立锻炼、行走锻炼。另外,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粗粮及新鲜水果蔬菜,避免发生便秘。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髋关节功能使用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及活动度4个维度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总分100分,髋关节功能与总分呈正相关。(2)疼痛程度使用最高分为10分的数字等级评分法(NRS)进行评估,疼痛严重程度与得分呈正相关。(3)并发症包括便秘、压疮、感染及深静脉血栓。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帮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是在手术创伤、自身体质、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大,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本研究中,护理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效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在常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多是被动完成各项医嘱,缺乏了解患者实际需求的意愿和动力,导致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而在综合护理模式下以围术期患者实际身心状态为依据,给予患者全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常规护理的盲目性,充分满足患者身心各个方面的护理需求,从而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1]王维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