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辉,任雨洁,杨菁茹,李元朋,蔡凤梅,夏益敏,王卉芳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是好发于涎腺的恶性肿瘤[1],泪腺ACC与涎腺ACC相比,临床更为罕见。泪腺ACC常可侵犯眼眶周围组织,因眼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手术常无法完整切除且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患者10年生存率约52%[2]。近年研究发现在涎腺ACC中普遍存在MYB、MYBL1和NFIB基因易位[3-7],且MYB蛋白在ACC中过表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既往研究多集中在涎腺ACC,而泪腺ACC报道较少。本文收集16例泪腺ACC和20例泪腺非ACC,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FISH法检测MYB蛋白表达及MYB基因易位,联合MYB蛋白表达和分子遗传学改变为泪腺ACC的诊断提供更多病理学依据。
1.1 材料收集2010年9月~2020年9月陕西省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手术切除泪腺ACC标本16例和泪腺非ACC标本20例(包括泪腺混合瘤12例、泪腺恶性混合瘤6例、泪腺腺癌1例、泪腺腺泡细胞癌1例)。所有病例均未行放、化疗或其他针对肿瘤的治疗,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重新阅片。根据ACC组织学类型对其进行分级:Ⅰ级以管状或筛状结构为主,无实性成分;Ⅱ级为管状、筛状和实性成分均有,且实性成分≤30%;Ⅲ级为管状、筛状和实性成分均有,且实性成分>30%。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截至2020年9月,时间为1个月~5年。
1.2 免疫组化检测及结果判定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法染色,兔单克隆抗体MYB(1 ∶200)购于美国Abcam公司,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MYB阳性结果判读标准:MYB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1)按阳性细胞着色程度计分:未着色为0分,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2)按阳性细胞百分比计分:<10%为0分,10%~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将两项评分相乘:0分为阴性,1~4分为弱阳性,5~8分为中等阳性,9~12分为强阳性。
1.3 FISH检测及结果判定FISH检测MYB基因易位:石蜡包埋组织,4 μm厚连续切片,常规脱蜡水化,晾干。杂交前处理,变性及杂交,探针为MYB(6q23)基因断裂探针(广州安必平公司);杂交后洗涤,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切片,4 ℃保存切片等,实验流程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FISH结果判定:无MYB基因易位的细胞核中显示2个紧密相邻的红、绿信号,或有叠加的部分呈黄色;有MYB基因易位的细胞核则显示至少1对红、绿分离信号,且红、绿信号分离间距≥2个信号点直径距离。由于切面原因,会出现部分信号丢失现象,因而只计数信号完整(2红、2绿)的细胞。选取20个视野(1 000倍),计数200个细胞核,阳性细胞核比例≥30%时为阳性;<10%时为阴性;≥10%且<30%时为不确定病例,需进行其他验证。本组未见不确定病例。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总体分布趋势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ion矫正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特征16例ACC患者年龄19~74岁,平均49岁,男女比为5 ∶11,肿瘤最大径0.8~4.5 cm,平均2.6 cm。泪腺ACC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眼部肿物,部分患者伴眼睑水肿或疼痛流泪。影像学多表现为明显的眼眶内肿物,部分病例边界不清,肿瘤组织破坏周围骨组织呈侵袭性生长,其中2例伴淋巴结转移。随访时间1个月~5年,4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随访患者均无死亡(表1)。
表1 泪腺ACC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
2.2 病理特征泪腺ACC组织主要由导管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形成管状、筛状或实性结构,筛孔内可见嗜碱性黏液样物质(图1、2),并可见神经侵犯(图3)。按病理学分级:16例泪腺ACC中Ⅰ级5例,以管状或筛状结构为主,无实性成分;Ⅱ级9例,有管状、筛状和实性成分,且实性成分≤30%;Ⅲ级2例,有管状、筛状和实性成分,且实性成分>30%(表1)。部分病例肿瘤细胞也可见条索状排列。
2.3 MYB蛋白表达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MYB蛋白在泪腺ACC组织中呈细胞核阳性着色,16例泪腺ACC中强阳性5例(表1,图4、5),中等阳性11例(图6)。泪腺ACC中MYB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复发转移及患者预后均无关(P>0.05)。MYB蛋白在泪腺ACC组和非ACC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6/16)和0(0/20),差异有显著性(P<0.01)。
2.4 MYB基因易位FISH法检测16例泪腺ACC组织中有14例标本存在MYB基因易位(表1),表现为红绿信号分离(图7),阳性率为87.5%(14/16)。2例患者FISH检测阴性,但MYB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均呈中等阳性。泪腺ACC中MYB基因易位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复发转移及患者预后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20例泪腺非ACC标本中均未检测到MYB基因易位,差异有显著性(P<0.01)。
①②③④⑤⑥⑦图1 肿瘤组织呈筛状排列,腔内可见嗜碱性分泌物,可见正常泪腺组织(箭头) 图2 泪腺ACC肿瘤细胞呈实性排列图3 肿瘤细胞呈条索状排列并侵犯神经组织 图4 MYB在ACC细胞核呈强阳性,EnVision法 图5 MYB在泪腺ACC组织中呈弥漫强阳性,EnVision法 图6 MYB在泪腺ACC部分肿瘤细胞呈中等阳性,EnVision法 图7 FISH检测泪腺ACC中MYB发现基因断裂
MYB属于原癌基因,编码核转录因子c-MYB,文献陆续发现MYBL1(a-MYB)和MYBL2(b-MYB),三者均为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研究发现MYB在细胞增殖、分化和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8],c-MYB在白血病、结肠癌、乳腺癌和肝癌中均存在过表达。目前,研究显示ACC常发生t(6;9)(q22-23;p23-24)染色体易位,MYB和NFIB发生融合,形成MYB-NFIB融合基因,参与ACC的发生、发展[3-7]。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将t(6;9)(q22-23;p23-24)染色体易位作为涎腺ACC特征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在涎腺ACC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ACC多见于涎腺,也可发生于泪腺、乳腺、肺和皮肤等部位[9-11]。既往研究多集中在涎腺和乳腺等常见部位的ACC,泪腺和肺等少见部位ACC分子改变报道较少[3,11-14]。泪腺ACC常需与泪腺部位其他肿瘤鉴别,特别是泪腺多形性腺瘤、上皮-肌上皮癌和癌在多形性腺瘤等,可利用MYB基因易位在ACC中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鉴别诊断。Chen等[12]收集12例泪腺ACC和25例非ACC良性唾液腺组织,在泪腺ACC中MYB基因易位阳性率为58%(7/12),在非ACC组织中并未发现MYB基因易位。von Holstein等[3]采用分离探针检测14例泪腺原发ACC和19例非ACC,结果发现7例泪腺ACC存在MYB基因易位,阳性率为50%,非ACC中并未检测到MYB基因易位。Andreasen等[13]收集64例涎腺、泪腺和乳腺ACC,其中9例泪腺ACC经FISH检测后发现5例存在MYB-NFIB融合基因。MYB基因易位在泪腺ACC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由于其病例数较少,尚需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分析。本组收集16例泪腺ACC,采用MYB断裂基因进行FISH检测,结果发现其阳性率为87.5%(14/16),在20例泪腺非ACC中并未检测MYB易位,与文献报道一致。
虽然MYB基因易位在ACC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分子遗传学检测MYB阴性的病例并不能完全除外ACC。近年研究显示ACC中还有其它融合基因[6,11,15-19],同时不同检测材料和方法也影响检测结果。Brill等[14]通过RT-PCR法检测MYB-NFIB融合基因在头颈部ACC中的阳性率,在石蜡组织和冷冻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14/32)和86%(25/29)。Togashi等[16]采用FISH、RT-PCR和RNA Sequence等方法检测100例ACC,结果显示其中73例存在MYB基因易位,24例存在MYBL1基因易位,阳性率为97%(97/100),作者发现阳性病例表现形式多样,如果仅使用断裂探针检测阳性率仅为87%(87/100),MYB断裂探针和MYB-NFIB融合探针双阳性57例,MYB断裂探针阳性而MYB-NFIB融合探针阴性12例,MYB-NFIB融合探针阳性而MYB断裂探针阴性3例。此外,还发现在MYBL1阳性病例中MYBL1断裂探针和MYBL1-NFIB融合探针双阳性18例,MYBL1断裂探针阳性而MYBL1-NFIB融合探针阴性5例,MYBL1断裂探针阴性而MYBL1-NFIB融合探针阳性2例。Fujii等[19]采用断裂探针和融合探针检测33例ACC,其中16例MYB-NFIB、4例MYB-X、2例MYBL1-NFIB、1例MYBL1-X、6例NFIB-X和4例阴性,阳性率为88%(29/33)。Pei等[11]收集7例气管支气管部位ACC,并采用RNA Sequence检测发现MYB-NFIB、MYBL1-NFIB、MYBL1-RAD51B融合基因。由此可见,虽然MYB在ACC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仍有MYBL1等其他基因突变,且突变的表现形式多样,特别是对于MYB基因易位阴性的病例,仍不能完全排除ACC的可能性,需要检测其他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
关于泪腺ACC是否也具有以上各种基因易位情况,由于标本量少,目前仅有少量相关研究。Andreasen等[13]认为泪腺ACC的基因突变高度集中于MYB和NFIB,而MYBL1则主要发生于唾液腺ACC中。Togashi等[16]收集4例泪腺ACC,在其中1例中发现MYBL1断裂探针阴性而MYBL1-NFIB融合基因阳性。Pei等[11]报道7例气管支气管部位ACC中发现MYBL1-NFIB和MYBL1-RAD51B融合基因。Chen等[12]用MYB断裂基因FISH法检测泪腺ACC,作者认为阴性病例仍不能除外ACC可能性。本实验中用MYB断裂基因检测的16例泪腺ACC有14例阳性,2例阴性,但不能完全除外ACC。目前,多数文献报道认为MYB的免疫组化法检测比分子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部分分子检测阴性的ACC也存在MYB蛋白过表达。本组中2例FISH检测MYB阴性的病例也出现了MYB蛋白中等阳性,与既往报道一致。也有研究显示部分非ACC中也出现MYB蛋白的表达[14,20-21]。本组20例泪腺非ACC组织中,并未发现MYB蛋白强阳性,ACC的诊断仍应结合MYB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对于ACC分子遗传学改变与病理分级和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Chen等[12]认为泪腺ACC中MYB基因易位与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无关,而Togashi等[16]研究显示MYB/MYBL1基因易位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泪腺ACC中的研究因局限于少数病例,并无大样本分析,缺乏有力证据。本实验有16例患者FISH检测MYB基因易位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病理学分级和预后均无相关性。
泪腺ACC比涎腺ACC临床更为少见,但同样具有特异性的MYB基因易位和MYB蛋白高表达,需联合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进行诊断。本组泪腺非ACC的恶性肿瘤较少,特别是泪腺腺癌及泪腺腺泡细胞癌均为1例,不能完全除外其他非ACC的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也有MYB蛋白表达或FISH检测MYB基因易位的可能,需进一步分析。同时,FISH检测只采用了断裂探针,并未同时检测其他可能存在的融合基因,不能除外其他基因易位的可能性,具有一定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