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华,李永琴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江南镇农技站,吉林 敦化 133700)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执行和推进,农业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作物秸秆量也随之增加。秸秆露天燃烧、随意丢弃,严重污染了周边的生态环境,秸秆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需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对秸秆进行堆积腐熟发酵,释放秸秆的营养价值,将各种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形成更容易被作物根系吸收的营养物质,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从而大大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真正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敦化市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延边州的“西大门”。为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五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吉林省敦化市大力倡导绿色农业,提前筹划推进春季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3 月初,召开项目推进会议,明确工作任务,加大推进力度,优先支持整乡、整村推进和大面积连片作业。成立项目指挥部,具体落实到乡镇、村、农户、地块。项目初期任务拟实施作业面积3.22 万亩,涉及全市16 个乡镇。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敦化市农业农村局每周召开1 次调度部署会议,召集各乡镇村干部、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业技术推广负责人,集思广益,反复探讨优化实施方案[1]。
全市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以乡镇农机主体为中心,开展秸秆肥料化覆盖还田工作,通过“秸秆机械还田+深耕深松”技术,将秸秆转化为肥料,保障粮食高产增效。
一般选择收割农田的田间地头,或者周边有水的沟边,真正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减少运输距离,方便取水,省时省力。秸秆堆积腐熟发酵采用厌氧发酵模式,需配置相应的菌液,菌液配制按照每亩秸秆量综合确定。一般每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在350 kg左右,需菌液20 L。堆积腐熟沟槽一般控制在2.0 m×1.5 m,形成凹槽型,上方铺上塑料薄膜,防止水下渗影响腐蚀效果。草堆体积控制在2.0 m×1.5 m×2.0 m[2]。
将农作物秸秆均匀平铺在塑料薄膜上,高度控制在50 cm,堆放成长方体,然后用脚踏实,加入配置好的菌液。然后继续添加秸秆至1 m,再泼洒菌液。当第3 层秸秆添加到1.5 m 左右、第4 层高度在2 m 左右时,继续采用上述方法泼洒菌液。堆积后严格密封,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草垛覆盖住,与底部塑料膜连接形成无缝隙包裹体,并用土将周围压实,保证草垛的密闭性。
堆积腐熟发酵中,一定要确保厌氧环境,严格密封处理,否则无法正常发酵。同时要保证灌溉水充足,才能充分腐熟。储存场所要远离大树遮蔽,确保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增加秸秆内部温度,提高腐熟成效。
当秸秆腐熟完毕后,可以将堆垛打开,晾后均匀施入田间,随土壤翻耕翻入土层中。这样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使用量[3]。
推广应用秸秆堆积腐熟还田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推进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快速转变。该技术如果和设施农业有效结合,会形成综合农业生产模式,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以每公顷投入5250 kg 秸秆为例,还田按1875 kg 腐熟秸秆计算,每公顷使用菌液成本300 元,薄膜225 元,辅料300 元,合计成本825 元。如使用化肥,每公顷需尿素154.5 kg,需309元;钾肥206.25 kg,约787.5 元;土钙97.5 kg,约58.5 元,合计成本1425 元,净收益在600 元以上。
该项技术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就地取材,方便堆积发酵,不需要运输与翻堆处理,一次性形成有机肥,与其他秸秆还田技术相比省时、省力、省工。堆肥腐熟周期相对较短,一般堆积3 天后,秸秆堆温度能够达到50~70℃。新鲜秸秆20 天,干硬秸秆30天就可以完成腐熟发酵,比普通方法节省了一半时间。
秸秆堆积腐熟发酵后,有机质含量会显著提升,达到60%以上。腐熟秸秆中还有8.5%~10%的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更容易被吸收,确保养分高效利用,推动了土壤肥力的持续提升,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
堆肥处理中,高温能够杀灭农作物秸秆中的病原、虫卵和各种杂草种子,减少了病虫草害的发生率,减少了各种化学药剂和除草剂的使用。
另外,田间施用完全腐熟的农作物秸秆,能够更好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缓冲性,确保土壤的团粒结构,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
农作物秸秆堆积腐熟发酵是一种清洁文明的利用方式。收获回来的秸秆直接还田利用,能够保证农村生活环境整齐有序,消灭传染源、污染源,减少蚊虫滋生,切断致病原传播渠道,形成绿色高效综合性生态农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