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安
从万年县城出发,驱车不到20公里,就到了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
这里四面环山,围成一片盆地。大源河中间穿过,自东向西流淌。
仙人洞,座北朝南,背靠山,面朝河,与吊桶环招手相望,你呼我应。
在老百姓心目中,这风水宝地属于仙人。仙人洞因此口口相传。其实,仙人洞就是先人洞,是远古祖先居住的地方。
走进洞内,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大洞里面有小洞,兴许是部落首领居住的厢房。创造并享受美好生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远古的人们也是一样的。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凶野猛兽斗,才赢得生存、繁衍和发展。
一位个头不高,满脸络腮胡须,目光炯炯有神,学者模样的男子,早已等候在仙人洞门口。他是万年县博物馆老馆长王炳万,一生只担任过馆长这一个职务,只干了研究仙人洞和吊桶环这一件事。他的儿子,跟他一个模子印下来的,只是年轻一些,接了他的班,已经当了十年馆长。父子两代人与仙人洞、吊桶环结下的情缘割都割不断!
新老王馆长具体、详细讲述了仙人洞和吊桶环的故事,并展示大量文字、图片资料和实物,生动动情,眉飞色舞。
仙人洞和吊桶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洞穴遗址。上世纪90年代,有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农业顾问马尼士博士参加的中美联合农业考古队来到这里考古,发现人类将野生稻训化为栽培稻的物证,从而把世界稻作起源由河姆渡的7000年向前推了12000~14000年。万年因此被认定世界稻作起源地。这一重大考古新发现,被评为1995年、“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和20世纪百年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10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全球环境基金会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2月,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发掘出的陶器(陶器的问世,从生食变成熟食,人类文明发生颠覆性变化)被美国《考古》杂志评选为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
万年人的祖先,在一万多年前就会种植水稻并生火做饭,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和创举,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杰出贡献。
野生稻经过训化,一路传承下来,不仅大量种植,而且不断改良。到后来,在裴梅乡荷桥村发现稻谷中的珍品。
村支书程道明,像个黑铁塔,稳稳当当矗立在大地上。他从这片沃土中走来,全身染上泥土的颜色,沾满泥土的味道。一谈起万年贡稻来,他就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秋分来了,这一片山坞垅田,已被它染成金灿灿的黄色。湛蓝的天撑过头顶,青绿的山三面抱身,它分明是坐上了皇帝的龙辇。自那草根皇帝朱元璋传旨“代代耕种,岁岁纳贡”以后,它便与皇族扯上了关系,成了皇室的座上宾。
它就是久负盛名的万年贡米,“万年贡米”这个名字叫了千百年。它出身寒门,乳名乌源早,是喝着雷公泉长大的。窈窕农家女,深闺锁不住,自从被选进皇宫,它便名扬天下了。
一片片,一茬茬,稻浪千重,稻谷飘香。它低着头,弯着腰,像临盆的产妇,有几分羞涩,有几分得意,骄傲自豪感、成就收获感,溢满成熟透了的脸蛋。
荷桥村是万年贡稻原产地,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原产于归桂乡(今万年裴梅镇荷桥、龙港一带)的稻米就已经是万年的知名物产之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育一方农作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由于水高垅深,泉水清澈,日照时短,生长期长,造就了万年贡稻独特的品质。万年贡米体长粒大,形状如梭,色白如玉,光洁透亮,不仅好看,而且好吃,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用万年贡米做成的饭,闻起来香,吃起来爽,香而不俗,爽而不腻,百吃不厌。
到了清代,朝庭继续把万年贡米作为必贡之物,各州县纳粮进京,必待万年贡米送到,方可封仓。
荷桥村至今仍保持传统贡稻耕种习惯,全村400多户,种了300多亩贡稻。比起一般的稻谷,贡谷有4个明显特质:稻杆长1米8,芒长1寸8,生长期1百80(天),产量3百80(斤)。老百姓说,命中4个8,就是“死要发”,贡稻彩头好,吉祥又如意。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这些世界级、国字号的金字招牌挂到了荷桥村口,熠熠发光,格外耀眼,记录了荷桥人的光耀和殊荣。
斗转星移,到了今天,一个名叫蔡阳厚的当代传奇人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果敢地撑起万年贡米这片天地。他是万年先人优秀的后代,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的儿子。
蔡阳厚有很浓的文人气质。他戴一幅眼镜,文质彬彬,说话轻言细语,慢条斯理,一看就知道是个文化人。他酷爱文学,做过文学梦,曾经当过老师,供职宣传部门,做过报社记者,他写的宣传报道和文学作品经常见诸于报刊,若是一直在文学路上走下去,一定很有文学建树的。可他,天性喜欢经商办企业,上班时就办过写作事务所、蜡烛厂、大米加工厂、与人合资注册成立“江西万年皇阳贡米实业有限公司”,后来又被县委看中,担任国有万年贡米集团董事长。
蔡阳厚生就为万年贡米来的。他的理想、目标、事业在万年贡米。经受一次又一次打击、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他终于成功了。这个历史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秋天,这是农作物丰收的秋天,也是蔡阳厚梦想成真的秋天。万年县委、县政府向社会公开拍卖万年贡米集团和“万年贡”这两块金字招牌,他以865万元成功竞得。他的身份也从国有万年贡米集团董事长成为民营万年贡米集团掌门人。
蔡阳厚接掌万年贡米集团以后,使传奇贡米续写了不曾有过的传奇:
短短的十年功夫,把万年贡米延伸到贡米优质稻,开发系列品种100多个,从荷桥村扩种到全县和县外,建立种植基地12个、总面积90万亩,年加工大米45万吨,年销售收入33亿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万年县“中国贡米之乡”称号,国米万年贡成为央视上榜品牌,被评为“中国米业十大品牌”、“中国十大粮油高端品牌”,入选2017年第一批“中国好粮油”产品目录。“万年贡”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万年贡”系列产品陆续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万年贡大米被授予“江西省稻米区域品牌”。同年,经权威机构评估,万年贡米品牌价值超过59亿元。2019年9月,万年贡米原产地被列为全国第二届农民丰收节分会场,上演了一场以稻作起源为主题的文化盛宴。“企业全员持股份,全县动员卖贡米”的新局面即将兴起,万年贡米产业越做越大,名气越来越大。
“万年贡米是万年人民的,没有万年贡米的品质和文化,我不可能做到现在这么大;没有农民广种厚收,就没有万年贡米稳定优质的稻谷来源。企业的成功,不光看利润,还要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蔡阳厚,名如其人,名副其实,心地阳光,为人厚道。贡米集团运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粮农签订稻谷收购合同。市场价下降时,按最低保护价收购;市场价上扬时,水涨船高,按市场价收购。种粮农民高兴得合不拢嘴,贡米原料也源源不断而来。
蔡阳厚以文化人特有的眼光看待万年贡米特有的稻作文化,他常对他的员工说,传统的万年贡米,从口感来说不一定比得上现在的优质米,但它是一种历史、一种文化、一种记忆,就像古董一样,不一定实用,却是无价之宝,西安的兵马俑能打仗吗?但它价值连城啊!传统贡米就是珍贵的古董,一定要传承下去,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贡米集团以高于市场4倍的价格确保收购荷桥村传统贡谷,村民得到种植贡谷的实惠和甜头,贡米蕴藏的稻作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从田头到车间到成品,贡米集团确保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香甜,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企业早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及有机食品认证。抓贡米质量,注重从源头——稻谷生产抓起,着力在种子、肥料、除草等环节上严格把关,大量生产绿色、生态、环保、无公害优质稻谷。同时力求贡米新鲜度,蔡阳厚经常得意地说:“我的贡米为什么在南昌、上海、北京、福州、厦门和广州都抢手?除了质量,就是新鲜。吃食讲究新鲜,大米也不例外。”为了让消费者吃到新鲜大米,他把加工厂办到超市去,办到消费者门口去。质量来源于技术,为了打牢技术基础,培养高层技术人才,2013年,组建了“万年贡集团院士工作站”,聘请袁隆平、颜龙安、谢华安、陈温福等4位国内外顶级专家来站工作。一流的技术团队打造一流的现代企业,以优质、安全为追求目标,集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万年贡米集团迅速崛起。万年贡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餐餐贡米饭,天天有蔬果,皇帝老子不如我”,蔡阳厚帮天下食者过上了皇帝一样的生活。
万年贡米,惠及千万家,温暖全社会。贡米集团与全县12个乡镇、1060户贫困户签订精准扶贫稻谷收购订单,订单价比市场价每百公斤高出20元。户均比一般种植户增收2500元~6500元,人均增收900元~2400元。每年春节前后,开展“送温暖”活动,发放价值100万元(每户近1000元)的慰问物资。2011年设立“中国贡米之乡爱心助学基金”,每年对贫困学生进行无偿资助,结对帮扶贫困学生560人,资助金额达120万元。先后向上坊乡富厂村、裴梅镇富林村、梓埠镇桂湖村以及慈善机构捐款500多万元,用于修路架桥,支援新农村建设。
今年贡谷又是大丰收,蔡阳厚站在稻田里,挤身农民中间,开心地笑了,笑得那么阳光、那么灿烂!
万年贡米新的传奇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