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东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以来不仅收获了无数的信仰者,成为“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1]384,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索。作为《宣言》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和践行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牢牢将《宣言》作为自身从事一切事业的政治纲领、行动指南。正是在这样执着追求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使《宣言》思想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展现出了《宣言》思想在新的历史时空境遇中的无限光明前景。
《宣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种矛盾的支配下,资产阶级政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利益,一方面不得不“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1]403,尤其是通过逐渐改良生产技术,改善工人阶级的生存环境、待遇和福利,并以收买工人阶级队伍的领袖等举措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营造一种中产阶级数量庞大的社会假象,以此来维系统治;另一方面不得不加强对充满着资产阶级偏见的法律、道德、宗教等软国家机器的控制,以此来消解广大工人阶级的反抗意志。然而,这一切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极少数人占有绝大多数社会财富及资产阶级政权为极少数财团服务的铁定事实。正如《宣言》指出:“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1]402这样的政权只有在分赃不均或自身所维护利益遭到威胁的时候,才会表现出“针锋相对”式的“活力”或“同仇敌忾”般的“向心力”。为了最大程度维护既得利益,把持政权的利益集团本身却戏剧般地充当起阻挠改革发展最强大阻力的角色,再加上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因为长期受各方政治力量的摆布和欺骗而逐渐丧失了“独立性”和个性,进而导致整个政权缺乏不断改革向前的动力和活力,依靠利益纽带而得以维系的政权也不可能产生面向整个社会的强大政治向心力。
不同于资产阶级政权充当利益集团代理人的政治本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权”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政权。全国人民、社会各个阶层共同享有国家权力,且都能够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制度载体参政议政、行使权利,不仅充分调动了各界人士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建社会主义国家,共担民族伟大复兴之责,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使整个政权始终充满着秩序和活力。同样,也不同于资产阶级政权狭隘的利益偏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的政治底色,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的政权,“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413。因为政权本身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需要维护,所以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内部能够始终保持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追求,进而能够就改革发展重大问题达成高效共识和实施一致行动。同时,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70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之“美好生活”办实事、做真事、谋幸福,不仅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而且获得了面向整个社会的政治向心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尤其是2020年举国同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八年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的脱贫攻坚战等实践表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权”确实具有更强的活力和向心力,是人类社会更为先进的政治组成形式,充分展现了《宣言》思想的光明前景。
《宣言》明确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413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本身就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产物,这是共产主义运动得以兴起的现有前提。共产党人所作的无非是促进无产阶级自身的不断革命化,以切实承担起“真正革命的阶级”的使命。共产党同其他工人政党共同致力于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在所有工人政党中最具先进性和代表性,就在于他是完全由能够客观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武装起来的工人政党;是建立在能够对现存的阶级斗争、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精准把握和对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科学判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根基之上,并以此为行动指南的工人政党;是不仅代表着整个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不分民族利益,而且在整个运动的各个发展阶段都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的工人政党。《宣言》还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434也即是说,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不仅体现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而且体现在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中,直至无产阶级自己的阶级统治消亡而进入无阶级社会。实践证明,共产党人在领导各国无产阶级与本国资产阶级开展伟大斗争过程中确实展现出了其它任何形式的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然而,囿于苏联共产党执政下社会主义政权的轰然倒塌,人们不禁开始怀疑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尤其是治理现代国家的能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在“弹冠相庆”之余祭出了人类社会将终结于资本主义的诳语,“崩溃论”“威胁论”等一味唱衰、恶意扭曲共产党执政国家的声音层出不穷。
自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科技等领域的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全球治理、大国外交、高精尖科技等诸多领域越发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由此一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在其执政能力日益跃升进程中愈加彰显。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政治本色,对内善于领导、组织和团结国内各个阶层、各类政治团体、社会组织矢力同心,共同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强大、无可替代的组织领导力和政治向心力,始终担当着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的历史重任;对外善于“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435,始终执着于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世界人民谋利益,为世界谋大同的角色担当。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善于加强自身建设,能够通过稳固的政治建设、系统的思想建设、严密的组织建设、“严苛”的作风建设、完整的制度建设、严格的纪律执行等,来引导全党上下“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3]16,从而最大程度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以此确保党在任何时空境遇中都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此外,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着通过积极学习来增强全党执政本领的优良传统,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现实问题,从而保证了党的自我革命永不停步。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同时也再次向世人展现了《宣言》“无产阶级执政党比其它形式的政党更具先进性和代表性”思想的科学性和光明前景。
《宣言》认为,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它炸毁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所有制关系,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出了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1]402-405。然而,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已经狭窄到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反而成为了制约生产力继续发展的障碍。在这一阶级统治之下,生产发展的阻滞与广大无产阶级遭受更加深重的奴役和压迫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只有团结起来,炸毁保护和保障资本主义私有制得以存续的整个上层建筑,从而彻底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获得自己政治统治基础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和自身的解放开辟道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制关系下,不仅生产力的总量将得到极大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也将得到全面释放,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实现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可见,在《宣言》看来,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文明发展蔽障,进而促进生产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先进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成果表明,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从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多样性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彻底走出了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制度设计一般抽象原则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体制机械教条的误区,同时也从根本上避免了任何试图将西方社会制度先验地强加于我国的错误倾向,而且在关切自身特殊国情及承续特殊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表现出了独特的民族性和个性禀赋,形成了一套植根于当下我国社会现实并且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从制度的运行秩序层面来看,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强大领导力和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党的坚强领导不仅确保了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团结大局,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另一方面,不同于一党专政的威权和多党竞争的低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能够有效监督和防止政体的威权主义倾向,又能够避免一党制或多党竞争带来的低效困境而保持较高的决策效率。
从制度的运行绩效层面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越了西方制度模式下的发展成就。无论是在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发展成果所惠及的人口数量上,还是在发展的总量、规模、前景和潜力上都远超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主体基础、政治基础、运行基础等方面都具有西方社会制度所不具有的比较优势,这也是其能够在最短时间、花费最少成本、集中最大力量和最多资源办成大事、解决难事、高效克服前进中一切困难的原因所在。当然,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完全孤立于资本主义文明之外的制度形态,而是建立在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成果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能够更好地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发展成果,而且乐于同全世界友好国家共享自身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充分体现了其无比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包容性品格。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显著呈现更加深层次地展现了《宣言》思想的科学性和光明前景。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曾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4]459如果说这一指针仅仅是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对人生理想抱负的懵懂憧憬的话,《宣言》的发表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将这一理想抱负付诸了理性的实践。《宣言》旗帜鲜明地对少数人压迫和剥削大多数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认为资产阶级在独占了现代代议制国家的政治统治权之后,国家已经完全沦为服从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保障它们已获得的生活地位,从而巩固其统治秩序的工具。随着大工业的发展,与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不断积累相反的是,现代工人阶级却在资本压迫和剥削之下越来越沦落到难以维持本阶级生存的地步,工人的赤贫化及贫困人口的持续增长已经使资产阶级失去了统治整个社会的基础[1]41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只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够为实现绝大多数人的解放和幸福生活奠定政治基础。正如《宣言》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11可以说,“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谋幸福”是贯穿整篇《宣言》的思想内核和价值旨归,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则是共产党人实践这一旨归的基本载体。
正是在《宣言》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首先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为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中国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将人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评判自身一切工作的核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为民谋幸福的制度优势,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3]23置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使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行列跨越到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而且推动全体人民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目标稳扎稳打、层层落实,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愉悦感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方向,组织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建成了象征着初步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社会”,并继续朝着人民更高水平的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进而民族伟大复兴的完全实现奋勇前行,在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习近平同志2021年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5]可以说,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最为生动的呈现,更是对《宣言》“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思想最为深刻的注脚和诠释,充分展现了《宣言》思想的光明前景。
《宣言》对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及其带来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变革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广泛开拓,“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404,“资产阶级正在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404。这一论述表明,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资产阶级总会试图用自己的模式来操控全球化的发展,并会胁迫其它参与全球化的国家都采用自己的发展模式,甚至以此来谋求对整个人类命运走向的操控。然而,《宣言》也给予了此种图谋明确的回应,即因资产阶级自身关系的狭隘性及其领导下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局限性,整个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了制约人类文明继续前行的桎梏,其必然灭亡的命运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承担起继续引领人类命运走向的任务,而这个任务只能由构成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领导核心力量的共产党人来完成。
问题在于,在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6]3,在资产阶级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占据统治优势的时空境遇下,相对势弱的共产党人还能不能承担起《宣言》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表明,回答是肯定的。在全球发展问题日益凸显、人类命运走向前途未卜的当下,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在面对诸多全球发展困境时显得“一筹莫展”,而且许多国家在处理自身频发的问题时都显得有些“无能为力”。2020年全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印证了这一点。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起了成功的制度典范,而且为解决世界性发展难题贡献着显示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尤其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以尊重世界各国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发展的自主性为前提和基础,倡导交流互鉴、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思维,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及和谐包容、成果共享的发展目标,对人类命运的走向作出了完全迥异于以往资本主义国家方案的新判断,形成了“文明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崭新论断。这一论断就近来讲,是为更加公平合理国际秩序的建构和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贡献的“中国方案”;从长远来看,这一论断实质上饱含着习近平同志对近百年来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命运走向问题的深度关切,是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世纪之问的哲学之思和系统回答,为人类社会走向新的更高层次文明提供了一条可能性路径。这就表明,即使在全球范围内“资强社弱”“资社和平共处”的历史境遇下,共产党人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仍然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局限性。同样,共产党人也能够就人类命运的走向作出更为科学性和前瞻性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宣言》“共产党人引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思想的深刻性和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