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潇琳 王羿
丝丝缕缕间,情思寄托;千般婉转间,图案灵现
“一丘一壑积淀民族文化,一针一线描绘民族记忆。”无论是从传统服饰文化带给我们的震撼,还是从文化所衍生出的文旅产品,都给我们带来极高的精神享受,这不由得让我们对“僰人”的来历产生好奇。
“僰人”究竟从何而来呢?自先秦时期,便有关于“僰人”的相关记载。他们曾建立古僰国,后开始南迁。在迁移中,“僰人”与彝族等相互影响、融合,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不同时期,出现“羌僰”“僰夷”等以僰为主、不同地区民族的泛称。如今,虽然很少有人了解他们,但与之相关的古老族群的延续,却在丘北县白泥塘村,并且被划归为“白彝”支系,其民间所流传的故事,也恰好与古籍中“僰人”的记载不谋而合,这让我们感到既感到惊讶,又觉得神奇。
丘北“僰人”不仅来历神秘,其服饰文化也颇具特色。其中,以女子服饰最为独特,日常穿着坎肩、围裙、腰带、头饰和挎包。外观形似鸡冠的 “僰人”头饰马龙头十分抢眼,通常由发箍、珍珠带子和帽箍组成。头饰两侧还缀有代表富贵,并且在内陆很难得到的海贝装饰,通过这些人们仿佛可以看到“僰人”曾经的辉煌。
>>丘北县白彝“僰人”女子服饰
>>马缨花图案
>>牡丹花图案
>>白菜花图案
除此之外,吸引我们的还有布满服饰的刺绣装饰。彝族刺绣最早的功能便是用作原始绘画,或是记录留存,自始至终都与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许,我们可以从丘北县白彝“僰人”服饰独特的装饰工艺刺绣中进一步了解这一民族。
丘北“僰人”服饰中,挑花绣作为主要的装饰手法,在受周边彝族服饰的影响与自身发展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特点。刺绣图案更是人们对事物的原始印象审美的统一,通常人们会把生活环境、图腾传说等元素,用点、线、面的几何手法展示在服饰上。
丘北“僰人”服饰中的图案是在人们生活中积累凝练而成,讲究秩序感和以形写意。大部分都是与生活有关的植物类图案,其次是动物类图案和几何图案,还有部分人物图案和自然景物图案。
植物图案主要以花卉图案为主,包括白菜花纹、香炉花纹、山茶花纹等。这些图案的特点是都有藤蔓做衬,枝叶贯穿整个图案,花卉以独立的单个花头呈“S”型缠绕分布。年轻女子们身着饰有绽放美丽花朵的服饰,与自己心爱的男子共舞,寓意着美好的爱情与祝福。除此之外,还有与农事相关的玉米、稻谷等植物纹样,寄托着“僰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与追求,这也是现实与理想的相互映照。
“僰人”服饰中的几何图案有犬齿纹、回型纹等,动物图案包括蝴蝶和蜜蜂。蝴蝶象征着爱情,蜜蜂则象征着“僰人”勤劳刻苦的精神。自然图案包括太阳花和八角花,这源于“僰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他们信奉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只有得到自然的庇佑,生活才能风调雨顺。
人物图案经常以跳舞的形态出现,抽象地反应人们丰富的民俗生活和生活乐趣。图案以“跳乐”场景为原型,以单个穿裙女性掐腰并排站立而组成的图案,再现盛大节日场景中人们围着篝火跳乐的形象。丘北“僰人”服饰图案内容是人们的情感寄托,对生态环境模仿,迁移记事和信仰崇拜,主要以概括描绘手法为主,对实物采取适当的变形处理,这些服饰图案成为丘北“僰人”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每个图案都有自己的形式法则,在丘北“僰人”服饰图案中运用最多的便是二方连续性图案和适合图案,也有少部分的单独图案。二方连续性图案在固定的横向或竖向范围内进行错落有致的变化,通常呈带状分布。人们对图案还进行了适合图案的处理,图案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轮廓清晰明确,以“回”字形分布,使图案变得更加立体。
丘北“僰人”所使用的布料是麻。丘北海拔平均在2 000米以上,气候凉爽,十分适宜种植麻。麻不仅可以入药,用麻纺制的布料还有非常好的透气性。麻的经纬清晰明显,大大提高人们刺绣的效率。因此,麻就成了人们进行刺绣的首选材料。刺绣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剪刀、各色毛线与麻线、丝线、绣花针等工具。丘北“僰人”的挑花绣为正面挑花,刺绣时,人们在使用麻线羊毛这种本就很坚固耐用的材料基础上,还会在刺绣中加入红色丝线。丝线不仅韧性强,光泽度还可以提升服饰整体的视觉效果,延长使用寿命。这也是丘北“僰人”服饰可以长期保存的原因。
刺绣时,人们依据布料经线和纬线所形成的网眼,从出线位置正斜位置进入,通常为每三纱,挑一针,人们以同样的方式做出两个交叉的线,呈“X”线迹,并以此为基本形式进行大面积刺绣。在制作挑花图案时,一般将线打结后,自中央开始从里向外下针挑花。在刺绣过程中,发生断线或换线的情况时,人们会将剩下的线头与新线捻开,相互小心地掺杂到一起,再用力捏合成一股线,牢固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刺绣,以此来保证图案的精美度和完整性。
作为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僰人”创造与思考的挑花绣工艺是凝结的记忆。放眼当下,其丰厚的民族服饰文化值得我们对其深入研究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