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就这样走过高考
作者:屈诗雨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就这样走过高考》讲述了一个两代人共同迎考的故事。小说以高中女生若兮为主人公,描写了一群00后高中生的学习与生活,以及他们的不安、焦虑与希冀;同时也刻画了陪读父母经历的苦闷、孤独,以及他们对孩子的深情。书中的故事,可能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正在发生的故事。
作者简介:屈诗雨,2001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现在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曾公开出版日记体文学《小雨滴答》,发表《栀子花又开》《幸福》《艾茜卡与流浪汉》等文学作品。
关注“十几岁”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新书漂流《就这样走过高考》”,即可轻松参与新书漂流。
第二天清晨,若兮妈妈早早便起床做早餐。她煎了一个鸡蛋,在冰箱里取出两片面包,涂上奶油和沙拉酱,把煎好的鸡蛋放在两片面包中间,然后又把苹果、香蕉、黄瓜简单分切装盘,外加一些小西红柿做点缀,淋上沙拉酱拌匀,再从冰箱里拿出一盒光明鲜奶打开倒入杯中,一顿色香味俱全的早餐便算是完成了。一切妥当之后,她趁着若兮还在洗手间洗漱的工夫,悄悄建了个名为“主厨出山”的微信群,里面只有她和若兮爸爸、外婆三个成员。若兮妈妈忙不迭地把她做的早餐拍照上传显摆,还配了一句话:“陪读妈妈第一天,清晨小试牛刀。”
若兮从洗手间洗漱出来,看到桌上卖相极好的早餐后很是惊讶:“妈妈,您做的?”
“当然,要不然还有谁?绝对的色香味俱全!别的不说,妈妈的色彩搭配绝对一流。”
“看出来了,品相很不错,只是不知道味道如何。”
“保准好,不信你吃吃看。”
若兮妈妈自信满满。可不是吗?她连油盐酱醋都没碰一下,只是用了现成的沙拉酱。而若兮爸爸买的沙拉酱都是通过无数次试错才遴选出来的适合他们口感的精品,不好吃才怪呢!毕竟沙拉酱跟油盐酱醋不同,把握不好量关系不大,多放一点,少放一点,只是口感的问题,不会影响菜品。
若兮坐下来,看着眼前外表光鲜的早餐,先是喝了一口温水定了定神,然后深吸一口气,拿起叉子伸向沙拉盘子。坐在餐桌对面的若兮妈妈看着很是着急:“磨蹭什么,快吃。”
“这叫仪式感,懂吗?”若兮狡辩道。
“吃个早餐还仪式感?”
“那是当然,这可是妈妈做的早餐。”
若兮妈妈没答话,而是用急迫的眼神看着若兮,示意她快吃。若兮用叉子叉起一块黄瓜放进嘴里,感受了一下,正常,没啥怪味,才挑起眉毛煞有介事地认真咀嚼。咽下后,竖起大拇指道:“嘿,不错哦。妈妈真棒!”
然后她又叉了几种不同的水果吃下。接二连三吃了几口沙拉开胃后,若兮拿起面前的三明治就是一口,蛋黄立刻顺着面包片溢了出来,糊得她满嘴都是。若兮妈妈赶紧抽出一张纸巾,帮女儿擦嘴。
若兮一通咀嚼、下咽后,再次翘起大拇指道:“妈妈不愧是博士大厨,不仅色香味俱全,连煎个鸡蛋都这么与众不同地嫩。”
“我就说好吃吧!”看女儿开心吃的表情,若兮妈妈心里就有定论了,早餐算是成功了。她特别得意,暗地夸赞自己的头脑和智商,自己虽然厨艺不佳,对油盐酱醋等调味品不熟悉,把握不好量,但懂得扬长避短,以巧取胜。得意之余还不忘炫耀,她悄悄触动手机屏,飞快向“主厨出山”群发去了一条信息:“顺利通关,获得大赞!尤其是鸡蛋煎得外焦里嫩,宝贝说是与众不同地嫩!”
“嗯,特别好吃,比外婆和爸爸做的都好吃。”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反正若兮的话发自肺腑,并不完全出于恭维,她确实觉得比之前外婆和爸爸做的同类型早餐都要好吃好看。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做的!”获得女儿如此高的评价,若兮妈妈更是得意了。她再一次触动手机屏,得意地向“主厨出山”群发去了又一条信息:“宝贝说比你们做的更好吃!”还刻意配上了几个得意嚣张的表情。
(选文有删改)
文/彭美琳 屈诗雨
彭:你现在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但早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小雨滴答》。是什么机缘促成你走上文学道路的呢?
屈:我走向写作,虽具偶然性,但认真回想起来,有两件事或许造就了这一必然:一是小学时的日记作业培养了我的写作习惯,二是孩童时我在母亲陪伴下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
彭:在创作《就这样走过高考》的过程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吗?
屈:故事谈不上。但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断地揣摩和推演父母的内心情感和言行举止,于是有机会换位思考,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以及他们的伟大。
彭:你是如何看待“家长陪读”这件事的?
屈:关于家长陪读,我并不反对。毕竟高考不是一场单纯的学科知识水平测试,还是同届考生之间体能、心理、毅力的全方位较量。有家长陪读,好处自是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陪读也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究其原因,并不是陪读本身的问题,也不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与包容,更多的是高考重压之下,双方产生的负面情绪导致彼此相处时情绪管控不当,而造成事实上的疏离和怨怼。归根到底,还是源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若我们跳出来看,能看得更清楚。
如果你对本期新书感兴趣,不妨邀约上同学一起来申请我们的免费阅读活动。本期我们将挑选两所学校进行《就这样走过高考》漂流。想要参与免费阅读的同学,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报名。收到我们新书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阅读后,将新书传递给隔壁班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