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我们能够自由阅读的课外时间越来越少。在相对零散、碎片化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杨晨宇(宏宇中学2111班)
A:首先大家需要明白的一点是,阅读应该是享受的,而非功利的。我们不要把阅读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刻意追求所谓的阅读效果,这样做容易本末倒置,反倒失去了阅读的乐趣。我们会有这种感觉,一本书读下来好像也没有什么收获。但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们其实已经汲取了书本的营养,获得了一次成长。实际上,只要是健康的书,大家都可以广泛地阅读。我们阅读的书籍越庞杂越好,这样才能开拓视野,形成自己的思考。
Q:人们常说,要多读书,读好书。为什么同样是小说,有些作品只是不入流的普通小说,有些作品却是被人奉为经典的文学名著?两者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舒炳然(宏宇中学2111班)
A:名著和普通小说的区别在于格局的大小。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名著所描述的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代入其中,产生共鸣和思考的。因为文学名著往往满足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逻辑——在面对选择时,文学作品中的人也会纠结、彷徨,是非善恶并不总是清晰明了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名著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观沧海、察蝼蚁的感受,从小说人物的悲欢离合看到人性的抗争与妥协。这是普通小说很难达到的高度。
龚道玉校长和学生交流
Q:您觉得中国名著与外国名著有什么区别?您更偏向于阅读哪一类名著?
——高芳瑜(宏宇中学2111班)
A: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是对中国的文学作品更感兴趣的。我现在经常阅读的书籍,大部分是关于中国历史、中国军事之类的纪实性文学作品。我们那个年代,受限于物质条件,能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不多,更不用说外国的名著了。但是对同学们而言,今天是一个开放、创新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把握好本国的历史脉络,也需要拥抱世界,具备全球化的视野。而阅读国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无疑是我们中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