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经济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突显。文章首先介绍了经济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从创新管理思维、严格成本核算、重视预算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随后概述了现阶段绩效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以及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最后针对当前绩效管理中暴露出來的不足,提出了完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优化绩效管理流程,以及打造素质过硬的绩效管理队伍等改进建议。在保障经济运行顺畅和绩效管理科学的基础上,为事业单位下一步的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绩效考核 反馈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2
对于实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通过强化经济运行管理逐步降低对财政拨款的依赖,实现经费的自收自支,这也是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实现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改革现有绩效管理模式,细化绩效考评指标,激发职工的干事热情和创新活力,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服务能力和综合效益,实现职工与单位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因此,将经济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纳入到当下事业单位的改革计划中,通过转变思想认识和创新管理策略,让绩效考核更加公正,经济运行更加高效,打造推进事业单位发展的“双引擎”,进而向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1.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管理现状
1.1经济管理的思维和方式落后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不熟悉经济运行规律,缺乏经费管理意识。调查发现,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的分离在基层事业单位十分常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对每一笔支出资金进行及时、准确的核算。在失去监管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后期因为经费不足,导致项目草草收尾,影响了工作质量,损害了事业单位的形象。
1.2成本核算缺乏规范性和精确性
在经济运行中,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一些耗费资金、资源较多,且运行周期长的项目,如果成本核算的过程缺乏规范性,导致最终核算结果的精确性也会受到影响。成本核算是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的“指示器”,在出现错算、漏算的情况下,一方面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资金超支,另一方面则是弱化了经济运行的综合管理水平。从长远来看,事业单位很容易因为缺乏资金保障,导致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下降。
1.3预算方案的内容不科学,执行不到位
近年来,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是还存在风险意识差、预算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例如,在工作开展、项目运行前,没有具体到工作内容、项目特点等,编制详细的、可行的预算方案。没有预算指标作为参考,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超支、浪费等问题。另外,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制定和推行了预算方案,但是在具体的项目开展中,负责人没有形成较为强烈的预算管控意识。方案没有落实,预算指标失去了参考价值,也会影响到事业单位资金的合理调配。
2.事业单位强化经济运行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2.1强化风险意识,创新管理思维
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意外因素,树立风险意识可以在遇到突发问题时做到冷静应对、灵活处理,将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资金浪费降到最低。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财会人员都要保持风险意识。动态地、实时地监控本单位的财务状况,保证将每一项支出都纳入到监管范畴。通过核实支出信息,对于那些违规支出、超额支出行为予以制止,从源头上解决资金浪费问题,堵住风险漏洞。除此之外,在经济运行管理的思维、理念上,也要作出相应的创新和调整。
2.2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成本核算
近年来事业单位既经历了深刻的内部变革,也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这种情况下原来的经济运行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用,迫切需要适应新形势建立起一套全新地、更加完善地管理制度。新的经济运行管理制度,应着重强调“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的统筹兼顾。在实行更加严格成本核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减少投资。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事业单位性质、职能的特殊性,追求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甚至要突出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优先级。
2.3重视预算管理,防范资金浪费
近几年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责增加,经济运行和工作开展的支出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预算管理的战略价值更加突出。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一种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氛围,不仅仅是高层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其他部门的人员也要立足于各个部门、岗位的工作内容,配合做好预算方案的执行等事项。例如,经济项目运行期间,每个环节应当支出的款项,必须与预算计划一致,禁止出现超出的情况。如果确实存在预算不足的问题,应当反映给财会人员或预算人员,核实之后调整预算指标,这对于杜绝资金的浪费起到了积极帮助。
3.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3.1缺乏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中,有一套绩效考核体系,但是未能紧跟事业单位近几年的改革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优化,导致该体系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绩效考核指标为例,近年来事业单位新增了较多的职能和业务,却没有及时的纳入到指标体系中。现有的绩效指标过于笼统,并且没有体现出部门之间的差异性,导致最终的考评结果不能如实的反映出职工的工作完成情况。
3.2现有绩效管理流程不规范
许多事业单位虽然有自己的一套运作流程,但是本身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绩效管理流程中没有监督环节和反馈环节。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绩效管理人员如果没有优秀的职业操守,很容易根据个人的好恶,或者与被考核人员的关系,随意的加分、减分,导致考核分数、评价结果有失公允。
3.3绩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在绩效管理的方法、标准等方面也提出了新要求。如果绩效管理人员还是存在惯性思维,使用原来的方法,除了会影响绩效管理的效率,还会导致考核结果的参考价值不高。例如,有些绩效管理人员缺少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在统计考核数据和计算考核结果时,由于粗心大意导致数据录入错误,最终得出的考核结果与职工的实际工作表现不符,损害了职工的利益。
4.事业单位优化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4.1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4.1.1设计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是绩效管理人员根据职工表现进行打分或做出评价的依据。在指标设计时,要尽可能的贴合岗位实际,覆盖工作要点,并且尽可能的细致,对提高考评结果的可信度有积极帮助。总体来说,考核指标可以分成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2种类型。前者主要是工作态度、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针对每种指标设计相应的分值,如表1所示。
4.1.2引進顺畅的反馈渠道
在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时,要引进反馈机制,用反馈环节将整个绩效管理的首尾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流程。在周期性绩效考核结束后,管理人员需要将职工反馈的意见、提出的质疑等进行汇总,组织开展内部交流和研讨,分析当前绩效管理的实务操作中仍然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除了“治标”以外,还要寻找管理体制上的缺陷,通过完善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做到“治本”。最后,再下一个考核周期中进行检验,保证既有问题得到解决,绩效管理水平得到螺旋式的上升。
4.2优化绩效管理流程,保证结果公平公正
首先,编制绩效考核计划。在事业单位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应当基于工作内容上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考核方案。绩效管理人员需要深入各个部门、岗位开展调研,然后编制绩效考核计划。其次,绩效考核信息公开。应当按照分步考核、定期公开的原则,将考核信息利用宣传栏或者是职工微信群等途径予以公开,方便本单位的广大职工共同参与监督。最后,分析结果与总结反馈。整个考核任务结束后,绩效管理团队将所得数据进行汇总,统计、计算后得出最终的绩效考评结果。经过总结反馈,积累经验,让绩效管理的流程得以优化,水平得到提升。
4.3着力打造素质过硬的绩效管理队伍
从微观层面上,绩效管理是否科学、公正,会直接影响每一名事业单位职工的利益,进而决定他们的工作热情、奉献意识,甚至是职业发展;从宏观层面上,绩效管理通过影响职工的状态,对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以及社会形象的塑造与维护等方面带来影响。成立专门的绩效管理部门,制定详细的绩效管理制度,对绩效考评的流程、指标以及对应的奖惩结果等予以明确说明,并对全体职工公开。负责绩效管理的职工,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办事。只有绩效管理队伍的能力过硬、素质过关,才可以赢得广大职工的信赖,这也有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 结语
做好经济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是新时期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公共服务的必要前提。在经济运行管理中,重点从完善管理制度、强化风险意识,以及落实预算管理和做好成本核算等方面采取措施,为经费的合理分配和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在绩效考核管理中,重点从构建科学评估体系、优化绩效管理流程以及培育绩效管理人才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职工对绩效管理的满意度,发挥绩效管理激发工作动力和凝聚职工合力的功效。在今后的事业单位改革中,重视并做好这两方面的管理,才能支持事业单位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业,2020(25):187-188.
[2]盛豪杰.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J].知识经济,2020(2):64,66.
[作者简介]凌立洋(1989—),男,汉族,江苏东台人,硕士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