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2-21 20:50李巧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9期
关键词:国际化留学生院校

李巧宁

[摘           要]  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和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学子来高职院校留学,高职院校留学生的规模逐渐扩大,促进了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但高职院校留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困境,诸如招收的留学生生源质量不高、日常管理难度大、课堂讲授效果不佳、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等。高职院校应加大招生宣传,抬高入学门槛,提升生源质量,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文化交流,优化留学生管理模式,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留学生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    键   词]  高职;留学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132-03

2016年7月,教育部出台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中指出,未来5年建成10个海外科教基地,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2017年5月,“丝绸之路”中国政府獎学金纳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1]。2020年5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意见重点突出了“加快”和“扩大”,强调了“提质”和“增效”,体现了教育对外开放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主动作为[2]。同时,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四点一线一面”加快布局,打造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高地[3]。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达到54.1%,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中约有98%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54.6%为学历生,比2016年的47.6%提高显著。

相对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建设,高职院校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进入“双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发展阶段,高职“双高”计划中也重点突出了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水平,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全新课题。

一、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数量少,生源质量不高

1.吸引力不足,招生规模有限

一是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不高,而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主要流向企业一线,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但对于留学生来讲,他们大部分希望到综合实力强的研究型本科院校留学,高职院校明显吸引力不足。二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学校排名、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科研条件等软硬件条件明显弱于研究型大学和普通本科院校,不是留学生关注的焦点。三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特别是留学生教育起步晚、项目少,学历是大专,所以较多来华留学生到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技能,在攻读学历方面兴趣不足,有极少数高职院校也接纳学历留学生,但在校留学生中非学历学生远远多于学历留学生。鉴于这些原因,高职院校留学生总体数量偏少,地区也很不平衡,几乎没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留学生。

2.招生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招收留学生的形式比较单一,综合实力较强的一流本科院校主要由国家统一分配指标,政府提供留学生奖学金,此类形式的招生数量非常有限。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招生目前主要依托第三方(涉外办学机构)进行,而且基本上是唯一的招生渠道,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当前留学生招生模式已不适应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在留学生招生宣传的渠道方面单一面窄,宣传力度不大,学生只能通过留学机构了解高职院校,不能全面地了解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和优势。我国的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还不是很靠前,高职教育也相对落后,需要进行大量有效的宣传,才能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

3.招生门槛低,生源质量不高

各地区各高校对留学生没有统一的招生考核标准,由于招生工作的难度大,为了使项目顺利进行,能组建班级开课,高职院校留学生入学考试只是采用简单的视频对话面试,以了解情况的形式进行,这种招生标准和入学门槛太低,导致招收的学生普遍水平不高,给来华留学生的在校教育管理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有的高职院校也采取了一些方法,诸如提高奖助学金的金额以及“赔本”办学,有的采用几个留学生一个班的小班上课,类似国内培养研究生的做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吸引力,但效果也不是很好。

(二)留学生的日常管理难度大

1.组织架构不健全,缺乏长远规划

高职院校的留学生管理一般是由校院两级管理,校级层面机构为外事办公室,一般跟党政办公室合署办公,主要是协调管理职能,大部分工作由二级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学院)来完成,对外事联系、招生录取、教学安排、日常管理等工作,存在校级留学生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工作淡化的现象。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二级学院,二级学院任务重,为了做好管理工作,留学生的管理人员往往都是高配,是由外语水平较高、毕业于名校或海外留学归来的年轻同志组成,他们视野开阔、思想前卫、引领潮流、开朗活泼,能创新地开展工作。但学校层面经常缺乏长远的规划,没有灵活的管理机制和创新做法,存在跟风现象,制度和做法互相借鉴,根据自己的发展而形成的特色比较少,没有形成适合于高职院校特点的国际化办学机制。

2.教学实施难度大,高校教育模式滞后

一是由于高职院校学制只有三年,在短短的六个学期专业学习时间内,还要同时完成语言学习、文化适应、顶岗实习等内容,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留学生压力大,导致教学效果不好,难以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二是入口招生带来的问题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留学生学习功底差、基础不牢,学习习惯不好,平时学习比较吃力,尤为突出的是留学生的数学不好,较多的学生连简单的计算都无法完成,工科类专业授课时,难过工程计算关,教学很难实施。三是难过语言关。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一,到中国留学的学生很难短时间内掌握熟练的汉语,大部分课堂讲述内容听不懂。有的高职院校采用小班纯英语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纯英语教学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挑选英语好的专业教师,提高了课时费,教师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成本较高。

3.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留学生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涉及国际关系,需高度重视。纵观高职院校留学生在华留学期间出现的安全案例涉及的范围较广,总结起来主要集中在突发事件、身体疾病、意外伤害三个方面,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留学生初来乍到,对周边环境和老师、同学不熟悉,不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社会常识、文化风俗、历史背景等,再加上语言障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二是有的留学生个性比较散漫,不喜欢受约束,对校园的部分管理不理解,有沖动的情绪。三是水土不服,留学生对校园的住宿和饮食等生活习惯及气候等外部环境不适应,导致情绪烦乱。留学生虽自己很努力,但还是无法在短期内适应中国的校园,继而引发一些安全问题。高职院校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虽然已经相当人性化,完全遵循以人为本、“三个一切”等理念,但是成效也不是很理想。

二、留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一)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生源质量

1.提高高职教育吸引力,扩大招生规模

一是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提高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我国的高职教育近些年发展迅速,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等教育类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行业的领军人才和知名企业家,他们就是高职教育的形象代言。留学生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能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国际知名度。二是高职院校多与国外高校合作,有好的合作项目支撑,在合作中实现对自身人才培养的魅力展现,更好地吸引国外优秀学生到国内高职院校留学。三是发展职教本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随着办学实力的增强,可以实现从专科到本科、从研究生到博士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吸引力。

2.拓宽招生渠道,强化招生宣传

一是以“一带一路”背景为契机,乘着国际化发展的浪潮,大力宣传我国的高职教育,让国外的优秀学子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优势,使他们在内心接受高职教育。二是挖掘打造高职院校的宣传亮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招生策略,找准适合到高职院校留学的群体对象,更好地吸引优秀学子前来就读。三是多渠道宣传。通过第三方进行宣传的同时,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渠道的广泛宣传和推广;也可以通过项目把本校的教师或学生派到国外高校研修,通过他们在国外校园的宣传,如高校可以提供联合培养目标,让优质的师资能出国展开访问教学,在访问的过程中达到对外宣传推广本校的目的,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3.抬高招生门槛,提升生源质量

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招生也是以自主招生为主,他们的入学门槛高,对留学生的语言水平、专业背景、平时成绩和表现都有很高的要求。国内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内外教育形势,制定完备的招生政策,例如招生计划、考试内容、考核标准、考试方法、录取条件、收费标准等内容需认真反复地研究,在目前没有统一招生标准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提高入学标准和考核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方案,把真正愿意学习的优秀学子选拔出来,做到宁缺毋滥,不能因为规模而影响质量,有了优质的生源才能有好的教学、科研、就业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二)强化日常管理,规范留学生活

1.健全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办法

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化办学和留学生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应独立设置校方组织机构,设置相关国际化事务职能部门,例如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外事管理办公室、国际化工作委员会等部门,且组织架构相对完善。这些留学生管理的职能部门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按部就班地做好日常事务,不能只是“摆设”。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国际形势,深入调研,积极研究,深挖院校二级学院、专业教师、管理人员的潜力,创造性地开展留学生管理工作,做出亮点,走在时代前列。建立一套常态化、规范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针对高职院校层次和来自国别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法。

2.强化中西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一是创新教育模式。我国教育模式与国外有着较大差异,例如国外的“教师学生课堂平等”“互动式教学”“短小课堂”等,而国内高职院校教学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记、操作为主要方式,较多留学生非常不适应。针对留学生的日常教学,需采取一定措施让留学生尽快适应国内的教学模式,并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以讨论式、启发式为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例如南通职业大学积极探索留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勇夺江苏省一等奖、全国铜奖,教学效果大大提升,通过大赛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创新创业思维。二是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高职院校留学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与本校国内学生基本相似,添加了部分语言课程,总体变动不大。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要重新定位和设置,重点突出国际化视野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三是提高国际化师资水平,提高留学生专业教师的外语水平,探索小班上课、双语教学,增强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破除留学生语言障碍。

3.重视安全教育,确保平安顺利

高职院校应将安全问题纳入最重要的留学生管理问题入手。一是需对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充分准备安全教育内容,从防火、防盗、交通、人身等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入手,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在每学期或每季度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或观看安全教育片,提高法律意识,不断提醒预防。二是学校需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应急预防机制,避免留学生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部门联动和网络平台,对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研判和预防,提前制定解决方案,当后面出现相关问题时,第一时间进行有序处理。三是要搭建留学生安全管理的网络平台。留学生的基本信息可以快速查询,了解学生日常情况,方便快捷地为留学生服务。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安全教育,发布安全教育课程,召开网络安全教育会议。四是需加强跨文化指导,让留学生尽快适应当地文化。留学生在面临不同文化交融碰撞时,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导入我国文化,实现科学的跨文化人文管理。注重对留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多与他们聊天交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活动,例如舞狮表演、贺新春庆新年系列活动、中秋赏月、茶艺等,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鼓励留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视频大赛、直播大赛,参与招生宣传、茶艺大赛等实践活动,提高技能的同时,不断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一带一路”推动了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进程,留学生教育作为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加大招生宣传,提高办学能力和国际化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不断推进留学生教学改革和日常管理水平,使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高效、人性化、科学化、全方位,实现国际化办学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刘锦.“十三五”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J].教育家,2021(5):7-8.

[2]田凤,姜宇佳.2020年十大教育舆情热点及其分析[J].中国德育,2021(4):11-14.

[3]马万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34-142.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国际化留学生院校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