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精品生产思考

2021-12-21 16:42柳芳陈伟秦斯
中国广播 2021年9期
关键词:主题报道融媒四力

柳芳 陈伟 秦斯

【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联合湖北省档案馆推出全媒体产品《档案里的党史故事》,该系列产品挖掘湖北地区红色历史资源,从策划布局、融媒生产再到矩阵传播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主题报道  党史  融媒  四力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媒体如何主动有效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覆盖,是全国各级媒体所要完成的重要课题。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频率制作的全媒体产品《档案里的党史故事》在主题报道的创新表达、融合传播、有效触达等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档案里的党史故事》系列产品于今年6月9日“国际档案日”上线,截至8月16日,《档案里的党史故事》在全网共播发声音纪录片、短视频、深度报道、百字速读等不同样态的新媒体产品84条(篇),实现阅读(观看)量超过3000万人次,其中《档案里的党史故事》微博话题浏览量近千万人次。

结合这个“爆款”产品的打造,笔者归纳了主题报道的几点成功做法。

一、强策划,成竹在胸方能推进得力

《论语》有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其大意是,在做事情时,要将目标定得高一些,这样,最终的结果可能才刚刚达到目标。如果谋划时就将标准定得过低,最终则可能将一无所获。

《档案里的党史故事》创作团队在项目策划伊始,走访湖北省档案馆十多次,并就选题、呈现方式、关键人物联络等方面与档案馆专家深入交流,才确定了最终的报道方案。

《档案里的党史故事》对湖北省内的红色资源精挑细选,重点围绕革命战争时期那些和湖北紧密相关的历史大事件展开,从湖北省各級档案馆丰富的馆藏中精挑细选出了12份红色档案。如董必武亲笔题词的武汉中学校训、陈潭秋的《关于中共一大的回忆》、刘华清刻印的《什么是红军》传单、李先念手写的《李师长告伪军官兵伪组织函》、湘鄂西省委给中央的“报告了周逸群牺牲一事”电文等。这些红色档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件件都是珍品。

围绕这12份档案,创作团队在制播时辅以图片、历史资料原件等素材400多件(张),其中有不少是首次向社会公开。这些档案内容全面、细节丰富、内涵深刻,将它们进行深度挖掘,形成故事化的媒体报道内容,既是展现峥嵘岁月的真实历史记录,更是一次具有传播价值的红色历史揭秘。

二、增“四力”,打造精品的必由之路

在每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加新本领、提升新能力。这不仅仅是新闻宣传的要求,更是媒体精品生产的精髓要义。《档案里的党史故事》力求将党史故事讲活讲细,不仅出精品,更将其作为锤炼记者队伍的重要抓手。

档案是静态的,但党史故事却是鲜活的,新闻报道见人见事才能入脑入心,实现有效传播。为了讲好红色档案背后的党史故事,创作团队按照“策划、座谈、走访”三步走的流程,重访党史故事中的重要地标、重要人物、事件亲历者;以举办座谈会、讲座的方式对军史、党史专家进行录音采制和深入采访;在资料采集方面力求下足功夫、做细功课,挖掘出鲜活感人的独家素材,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写实、拉近。

在采制《什么是红军》时,创作团队走访了当年红25军曾经驻守过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村,找到了当年刘华清刻印传单时使用过的桌子,采访了舍命保存红军传单的农妇刘立英的孙子李登科,听他讲述小时候看见奶奶被反动派严刑拷打留下的满身伤痕。在采制《湖北有个黄负生》时,为了找到黄家后人,创作团队深挖细查,从黄负生女儿黄铁安葬的墓园管理处找到了黄负生外孙的联系方式,了解到黄负生当年为办报如何省吃俭用的诸多生活细节,同时开掘主题,报道了黄门三杰(黄负生儿子黄钢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第一作者、黄铁是叙事长诗《阿诗玛》第一作者)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上的突出贡献。在《不朽的青春》采制过程中,创作者用故事化的手法生动还原了恽代英创办利群书社的过程,走访了今天仍保存在华中师范大学的利群书社,通过与“恽代英青年讲师团”两代人的对话,生动阐释“点亮那磷火,照亮新中国”的革命精神。在《一生难忘鄂豫皖》《三封狱中家书》等微纪录片中,记者从蛛丝马迹的小线索中先后找到了郭述申、何功伟等先辈的后人,以时空对话的形式,让今人“致信”先辈,诠释红色传承的现实意义。

通过《档案里的党史故事》采制活动,创作团队感受到,只有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用丰富的细节吸引人,充分扩展档案的内涵,生动呈现波澜壮阔的宏大时代主题,才能讲好党史故事,产生宣传实效。

三、全媒体,“声屏网微”全矩阵传播

从策划之初,《档案里的党史故事》就立足于融合传播,采用新技术,主动适应新生态,不断拓展党史故事报道的叙事空间。同时,针对不同平台的定位、风格,做到全媒体全矩阵传播。每一集故事都有声音纪录片(广播)、短视频(视频号、抖音)、图文深度报道(微信公众号)、百字故事速读(微博)等至少四种样态,这四种形态各有侧重又环环相扣,产生了“1+1>2”的化学反应,让整个系列在推出后吸引了众多关注。再次证明,只要主题报道能出新、出彩,也能获得不俗的流量关注。

《档案里的党史故事》把不同时长、不同类型产品进行分类传播,体现在以传播形态为原则:8分钟声音纪录片在广播渠道首播,侧重音频传播,通过故事化的讲述、影视剧素材使用,使融媒产品达到身临其境的音效制作,“声”入人心。3分钟视频短片重点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出,侧重档案揭秘,以红色档案为切口,讲述档案本身以及档案背后的故事,以“画”取胜。大篇幅图文立足深度报道,在新浪新闻、腾讯新闻、长江云等平台刊发。翔实的文字报道辅以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档,“深”临其境。百字速读则将深度报道中的党史故事进行拆条改写,一条一个小故事,一条一个关注点,以微博为主平台发布,以适应碎片化阅读的需要,以小见大。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同一主题不同样态的产品都精心创作了不同的标题,如《一生难忘鄂豫皖》是广播系列报道的题目,但是在图文推送时题目则改为《83岁生日时,他立下遗嘱将一生珍藏捐给家乡……》,广播报道《中共一大上的“湖北声音”》图文推送的标题则为《为什么中共一大上湖北人最多?》,《洪湖岸边写传奇》则用《原来贺龙的入党介绍人是他!》进行了图文推送。这些新媒体标题更具网感,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

截至8月16日,《档案里的党史故事》声音纪录片通过广播频率和网络获得上千万次的收听量,短视频、深度报道、百字速读等新媒体产品实现阅读(观看)量超3000万人次,其中“档案里的党史故事”微博话题浏览量921.4万人次,实现了台网及微博微信端的立体呈现,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双丰收。

《档案里的党史故事》从大事件中的小故事讲起,深入挖掘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一面,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到每一个故事中。因为有真实档案的支撑,党史故事可信可感、真实有力;因为有深度采访的细节,系列节目直抵人心、动人心魄;因为有古今对照的亮色,报道本身历久弥新有留存价值。

四、结语

《档案里的党史故事》创作团队通过走访老区、深入乡村,贴近群众,触摸历史,感受当下,既是一次践行“四力”、提高业务素质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学习党史、提高政治觉悟、让思想得到升华的过程。

全媒体产品《档案里的党史故事》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得到充分体现,让沉睡的档案成为正能量主旋律宣传的流量担当,为广播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和融合传播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黄一樑)

猜你喜欢
主题报道融媒四力
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融媒创新调查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别逃啊,霍金!——一次跨越时间的融媒采编行动
以融媒之势扩大主题报道传播力——以嘉兴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实践为例
对电视主题报道的反思与探索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