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权,吴 坚,黄熙彣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1)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制造强国战略,正引领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企业工作生产方式、工作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等产生了诸多变化,同时智能制造改变了技术技能人才岗位结构和岗位规格,企业对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制造产业需要的人才要有跨界性和复合型,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作出相应的回应和改变,职业教育应从强调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向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转变。为此,笔者学校结合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了“基础平台共享、专业方向分立、专业拓展互选、岗课证赛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
专业群就是由一个到二个办学实力强、基础好、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骨干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根据智能制造产业链——规划、设计、制造、测控、服务为依托,围绕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典型生产环节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技术要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群是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龙头,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为骨干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它紧扣广西创新发展“九张名片”,满足广西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再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课程体系近年来采用“平台+模块”形式构建,但专业界限没有完全打破,专业壁垒仍存在,普遍存在课程体系单一、课程设置陈旧、学生应用工程领域受限等现实问题,工业4.0对学科融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课程体系没有完全打破机械类和电子类学科界限,缺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课程。如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工业互联网、MES、ERP 系统、智能制造系统运行和维护等。
平台课程和群内各专业是相互融合交叉的关系,平台课程要提炼各专业的共同的核心知识,突出共享性和实用性,同时为后面各个专业继续学习提高提供保障;专业群平台课程有三个特性,如表1 所示。
表1 专业群平台课程的共享性、技能性和差异性区别
由于专业群是由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组成,各专业培养目标都有一定的共性,但专业群内各专业面向的岗位是有区别的,每个岗位都有其特性,专业群的平台课程是“共性+个性”。但有些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只是简单将几个专业基础课程合在一起,没有站在整体的位置重新研究专业群下各专业所共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专业群平台课是在群统领下,把课程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各个专业之间的课程“融合贯通”状态,使专业之间的资源配备合理,课程体系得到优化和重组,课堂教学组织安排顺畅。
要建设模块化平台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有层次、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专业群“配餐”:通过选择、整合、改编、拓展等方式建设包含多个模块的平台课程。各专业“点餐”: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平台课程的不同模块进行学习。
课程设置是保证培养目标完成的前提,智能制造专业群在原来课程“模块”化改造的基础上,经过专业调研和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借鉴悉尼协议专业建设范式成果导向理论,把专业知识能力归纳为一个基础平台和若干个模块,并将1+X 职业等级证书和全国职业技能比赛的项目融入课程模块之中,供不同专业(方向)及兴趣爱好的学生选择,以此构建了“基础平台共享、专业方向分立、专业拓展互选、岗课证赛融合”课程体系构架,如图1 所示。
图1 “基础平台共享、专业方向分立、专业拓展互选、岗课证赛融合”课程体系构架
把专业群课程根据课程性质解构成图2 形式,平台课程以必修为主,模块课程以选修为主,形成了基于低层公共基础平台共通、专业基础平台共享,中层专业方向模块分立,高层专业拓展模块互选、公共拓展模块通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图2 课程体系构架
根据国家教育部统一要求由各个院校开设的课程,公共必修课承担立德树人、课程育人的主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公共必修课由“两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职业规划、军事理论、通识教育类等课程组成,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
专业群平台课程为专业群共享课程,依据装备制造行业岗位应具备的共同知识、共同能力和素质而设置,学生在大一不分专业,根据专业群中每个专业都要掌握的知识、训练的技能而开设相应的基础知识课程和基本技能实践课程。如电工电子课、机械制图及CAD 课,机械设计基础、智能制造概述等,专业群基础平台和公共基础平台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相互衔接融通,是制造装备和应用装备基本能力的共性要求、共性技术与方法,是学生后续课程的基础和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依据。
依据专业群中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和各专业所支撑服务的行业岗位特点,围绕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专业发展特色方向,开设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在二年级进行专业分流,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和特色方向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模块是由多门能力要求相近的课程组成,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关联并存在明显的学科逻辑性或先后顺序关系,以培养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岗位能力。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既体现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体现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和兴趣选择一个方向的模块课程修读,以培养更加专业的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大学生的“拓展”课程模块意在拓宽学生人文社会科学视野和专业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完成专业群所有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该模块课程由素质拓展和专业群专业拓展二部分组成,包括学校所有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模块和专业群所有专业的互选模块。专业群拓展模块设有学科交叉课程、跨专业科技前沿课程。
课岗证赛融通,是根据“职业教育20 条”和“提质培优”要求,重新开发课程体系,将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与工作岗位对接、与1+X 职业等级证书融通、与职业技能大赛融合贯通,将专业工作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分解,找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按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拆分重新整理并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1+X 证书所要求的考试点按照由浅入深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课程的成就感和积极性,实现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
(1)课岗融通
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这一目标,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团队深入广西玉柴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金桂有限公司、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等1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专业调研,通过组织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毕业生召开座谈会或网络问卷调研,分析专业(群)的岗位(群)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发学习情境,把企业最新技术、新标准、新技术、新规范纳入课程内容中,表2 是企业岗位与专业课程融通表。
表2 企业岗位与专业课程融通表
(2)课证融合。是指人才培养规格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把职业认证培训项目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开发,使1+X 职业等级证书和专业课程相融合。目前,智能制造专业群的1+X 证书项目有“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1+X”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1+X”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等,表3 是证书与课程列表。
表3 证书与课程列表
(3)课赛融合。为解决技能大赛受益面集中在少部分学生的缺点,智能制造专业群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资源碎片化、项目化改造,把职业技能大赛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模块,如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赛项内容融入到特定课程模块中去,实现“课赛融通”,表4 是技能比赛与课程列表。
表4 技能比赛与课程列表
经过几年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发展研究和高水平专业群实践证明,智能制造专业群“基础平台共享、专业方向分立、专业拓展互选、岗课证赛融合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职业素养和岗位任职能力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