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京科,孙丹丹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a.精神四科;b.精神六科,河南 新乡 453002)
精神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思维、情感、行为、认知异常,对于自身疾病无认知,难以配合医嘱,治疗依从性差,有一部分甚至表现出攻击行为,给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和护理难度[1],长此以往会消耗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产生职业倦怠感,导致护理工作的进行受阻。相关研究指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概率约为48.91%[2],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会降低临床护理质量,为此需要采取相应手段进行干预。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通过赞美、鼓励、信任等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来达到恢复信心、获得动力的目的[3]。罗森塔尔效应在护理和教育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4],本文通过分析罗森塔尔效应对于降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效果,旨在为提高精神卫生护理队伍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缓解工作压力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职的精神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②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能够全程配合;③具备1 a以上的精神科临床护理经验。(2)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②连续休假2个月以上;③近期内有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发生;④岗位调动频繁或近期需要进修深造。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20名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名。其中对照组男21名,女39名,年龄为22~47岁,平均(29.17±2.83)岁,护龄2~15 a,平均(6.23±1.29)a,受教育程度为中专21名,大专22名,大专以上17名,婚姻状况为已婚36名,未婚24名,职位为护师38名,主管护师16名,副主任护师及以上6名。观察组男22名,女38名,年龄为21~47岁,平均(28.89±3.02)岁,护龄2~14 a,平均(6.19±1.33)a,受教育程度为中专19名,大专23名,大专以上18名,婚姻状况为已婚35名,未婚25名,职位为护师36名,主管护师18名,副主任护师及以上6名。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护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1)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辅导干预[5],邀请心理学专家定期入院为护理人员举办心理辅导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心理健康与压力、医患关系处理、患者心理、护理人员心理、缓解压力的方式等。成立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室,以便于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向护理人员传授负面心理状态调整方法,如冥想法、心理暗示疗法、自我放松法等,帮助自我缓解工作中的压力。(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罗森塔尔效应模式[6-7],成立基于罗森塔尔效应模式的心理干预小组,邀请的心理学专家熟练掌握并且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模式的方法;在罗森塔尔效应的理念下,按照观察-分析-憧憬-期待-行动-感应-接受-外化的行动步骤开展干预活动。线上建立微信群,确保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进群,心理学专家在线上与护理人员进行交谈,了解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难处,进行分析和解答,期间注意语言方式,应该以积极正面的鼓励为主,多给予护理人员赞美,让护理人员体验到成就感,经过交谈了解到每位护理人员的性格后,心理学专家根据实际情况树立合适的憧憬和期望,并且将期望以正反馈的方式灌输给护理人员,要注意期望不应该定的过高,以免使护理人员难以达到从而产生挫败的心理感受,同时也不应该过低,让护理人员要感受到被重视,从而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将期待化作目标,促成行动的产生。在线下,可以定期进行优秀护理人员的表彰大会,将一些护理工作热情高、完成度好的护理人员树立成典型,进行心得体会传授,对于一些积极度不高、工作倦怠状态明显的护理人员可以进行私底下一对一心理辅导,需要注意肯定这类护理人员的工作,多用“做得好”“你很棒”之类的言语帮助其树立信心,并且鼓励护理人员进行自我肯定,同时还可以搜集经过护理后顺利出院的患者的资料,通过举例说明护理工作的意义,让护理人员意识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自己的工作对公共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和促进正向行为的加强。
1.3 观察指标(1)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MBI-GS)评价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状态[8],该量表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一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为0~6分,分数超出临界值则说明倦怠情况越严重,其中情绪衰竭的临界值为16分,去人性化临界值为20分,个人成就感临界值为24分。(2)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nurse job stressor scale,NJSI)评价护理人员的压力情况[9],该量表包括职业认同、护理工作量、环境、人际关系、患者护理5个维度,一共35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为1~4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人员的压力越大。(3)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价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10],该量表包括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2个维度,一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为0~4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人员的焦虑程度越高。
2.1 干预前后MBI-GS干预前,两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各维度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MBI-GS评分比较分)
2.2 干预前后NJSI干预前,两组的职业认同、护理工作量、环境、人际关系、患者护理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职业认同、护理工作量、环境、人际关系、患者护理各维度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JSI评分比较分)
2.3 干预前后HAMA干预前,两组的躯体焦虑和精神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躯体焦虑和精神焦虑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HAMA评分比较分)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导致身心产生巨大的耗损和力竭感,表现出对职业的厌倦和逃避[11]。这类现象在精神科护理人员中较为明显,长期的心力劳损不但给护理人员带来护理压力,影响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影响护理人员的日常生活质量。
本研究发现在干预前,护理人员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较低,少部分甚至出现去人性化的严重心理负性状态,同时工作压力上升、职业认同感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对环境和工作量存在不满、患者护理水平下降均是工作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容易导致护理人员表现出躯体焦虑和精神焦虑。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其中接受罗森塔尔效应模式的观察组在职业倦怠的精神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各维度、工作压力中的职业认同感、护理工作量、环境、人际关系、患者护理各维度和躯体焦虑、精神焦虑各维度的最终分值都低于对照组,提示罗森塔尔效应能够明显改善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以及焦虑的状况。罗森塔尔效应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由于相当一部分的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障碍、治疗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长期面对着这类群体,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同时又很难获得积极正面的反馈,使自我效能感逐步下降[12]。罗森塔尔效应通过积极心理暗示和期待引导,使护理人员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从而对期待进行回应,维持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罗森塔尔效应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树立信心。罗森塔尔效应始终以正面的态度面向护理人员,鼓励赞美为主,同时充分尊重护理人员的性格,体现了人文关怀,心理学研究表明,期待的感情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意向”效应,给人一种“器重”的暗示[13],会让护理人员产生愉快、自信的体验,从而激发内部动机,提高认同感和个人成就感。罗森塔尔效应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负面情绪应对能力。心理咨询室的成立能够使护理人员在面对一些负面情绪时有倾诉宣泄的对象,及时获得外界支持,然而,实现自我心理调节才是减少精神内耗的重要举措[14],罗森塔尔效应在注重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的同时,也注重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帮助护理人员学会正确面对焦虑,并且及时处理,从而实现将负面情绪内在消化。
综上,罗森塔尔效应模式的干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缓解护理过程中的工作压力、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参考借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