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展 罗剑朝
实现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业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徐娜,202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1指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育繁推一体化是指种子行业的科研院所、企业以种子为对象,为实现长远利益最大化目标,通过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种业稳定、健康发展,形成育种研发、种子繁殖加工、市场经营推广环节高效运转、紧密衔接的动态链式组织(瞿小艳、熊银解,2014)。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是农业革命的源头,几乎每次的种子革命都会引起农业发生质的飞跃。2020年,“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上被列入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国家高度重视种业翻身仗,不仅是因为种业极其重要,更是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种业发展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朱启臻;2021)。已有有关种业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科学性质的基础研究;一类是社会科学性质的研究,多从宏观或产业发展的角度对现代种业的发展情况展开分析。本文基于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研究视角,主要根据社会科学分析视角的文献开展述评。
在种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制约因素分析方面,赵康平等(2021)指出,现代农业的发展仍是初级阶段,种业产业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种子供给方压力增加、科学研究投资不足、企业竞争力不足、研究和开发投资减少等因素限制了种子质量水平的提高,制约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葛丰(2021)指出,种业乃至农业总体依然落后是我国目前与世界的差距所在。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种业拥有雄厚的资本、丰富的资源、大规模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其所生产的价廉质优农产品不断抢占国际市场,并有向发展中国家渗透的趋势。种业育繁推属于典型的高科技产业,要做强做大必须要有畅通的融资渠道。但受种子市场管理、种子企业规模和融资信用环境等因素制约,我国种子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种子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张国志等,2015)。如甘薯脱毒种薯种苗生产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对种薯种苗繁育企业扶持力度也很弱,脱毒种薯种苗繁育体系不够健全(王欣等;2021)。
在现代种业未来发展方向方面,张国志等(2016)认为,攻克谷子种业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构建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实现科研、种业、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我国谷子种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高粱种业的发展目标是要建立适合中国高粱产业、种业发展的现代化种业创新、推广和产业体系,构建种子企业、科研院所、推广部门以及产后加工企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李顺国等;2021)。加快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的创新型种薯种苗企业,提高有关企业种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是种薯种苗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王欣等,2021)。陈红霖等(2021)认为,通过采取“基础研究、品种选育与种业开发”协同攻关模式,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育种目标、种业规划,从而不断完善和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的食用豆商业化育种体系是未来食用豆的发展方向。从品种竞争力方面来看,我国的花卉种子、蔬菜的竞争力较高,但是农作物种子竞争力较低(吕波等,2021),增强中国种业“走出去”竞争能力同样是现代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水稻育种应坚持以企业创新为主导,强化公益性、基础性研究,深化种业科研相关事业单位改革,加强金融支持力度(王振忠等,2020)。
通过对种业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多从种业产业发展的角度开展政策分析,分析现有各类种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以及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可知,目前我国种业发展落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种业科研与开发、种业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有效资金投入不足,但目前对于金融如何支持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系统性研究不足。推进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战略方向,而种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为更好拓宽种业发展的资金渠道,有必要系统凝练种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有针对性地提出金融支持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促进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动力。
金融支持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表1:现代种业育繁推现状
当前,我国种业已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近10年,全国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3.9万个,植物新品种保护年申请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高产典型不断涌现,优质化水平不断提升;审定畜禽新品种配套系93个,占全部审定品种的56%,良种生产性能明显改善3。然而,从种业科技创新的实际水平看,近年来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明显,但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具体如表1所示。
当前,尽管国外种业已进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但是我国仍处在以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原始技术和基础理论创新不足。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来自国内,育种群体遗传基础狭窄,选择空间较为有限;虽然畜禽遗传资源占到全球的1/6,但目前鉴定选育工作仍旧处于起步阶段4。此外,农作物育种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商业化的育种体系还不够健全,奶牛、生猪等畜禽品种多世代持续规范的性能测定以及选育体系亟待健全。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过度依赖国外,育种研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中国在当今最先进的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等前沿技术方面的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将近90%的分子育种专利和技术掌握在美国等科技强国手中(朱启臻,2021),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养殖业和农业的种子供应,已被美、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所垄断(张学武,2021)。我国的种业目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种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基因编辑技术原始专利大部分都被国外所控制。尽管主要农作物中大部分种子是“自产”,但马铃薯、玉米等种子仍旧依赖进口, 如大豆种子,对外依存度高达86%。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持证种子行业企业2010年为8700多家,行业呈现出严重分散趋势5。尽管近年来,种子行业企业加速推进整合,呈现出良好态势,当前种企数量已经锐减为3700多家,但是真正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不多(徐一兰等,2020)。
2.种质资源流失严重,繁育机制不顺畅
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保护乏力、普查收集不全、共享机制不畅;种子产业集中度很低,多、小、散、弱格局未根本改观(钟石新,2021)。现阶段宝贵的种质资源流失的现象严重,如我国原产的一株野生大豆被偷带出境,进入美国种质资源库;原产的一种特种小麦资源流失国外,被国外育种机构选育为新品种;杂交水稻种质资源外流也同样严重(朱启臻,2021)。由于大面积杂交品种的使用,我国原生态种子基因消亡速度加快,土种猪品、地方小麦品种等几乎绝迹。
3.种业科技推广、管理与人才不相适应
有关调研显示,目前我国种业存在科研与市场“两张皮”6,市场推广与科学研发脱节,品种审定与市场严重脱节,并存在院校企研究相对独立、合作性不高等问题。种业管理跟不上,仍有县市区种业管理处于无专人、无机构、无编制的“三无”状态,管理处于“真空”状态;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付出与薪酬不够匹配,高校毕业生“不愿进、留不住”7。
4.种业市场面临严重威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市场竞争力和种业创新能力较弱,如美国先锋公司的20多个玉米品种覆盖我国黄淮海、东北粮食主产区,其少数种业巨头试图控制我国种业市场(张学武,2021),市场开拓面临严重威胁。尚未形成基因挖掘、种质资源利用、品种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化应用种业产业链组织体系是市场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由此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提高种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以及国家政策文件的梳理,对接种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我们认为,我国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还存在以下问题:
1. 金融支持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大多数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未成立种子企业金融部(张国志等,2015),针对现代种业育繁推产业链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种子企业的资金缺口未能及时填补。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基金、企业等多方联动机制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闭环体系,种子保险刚刚起步、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现代种业育繁推融资渠道狭窄、金融创新不足。
2.种子企业资金缺口大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8中明确提出,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入股等方式集聚资本,引导发展潜力大的种子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农作物种业。 张国志等(2017)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种子企业普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面临外源融资与内源融资不足的双重困境,未来种业的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过程都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且更需要中长期的资金支持。从现代种业产业特征以及其发展规律来看,现代种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需要非常高的投入,更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然而现行的投入机制不利于种业企业,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依然较少(吴爱华等,2015)。例如水稻种业企业育种投入能力就非常不足,主要体现在企业主动投入能力有限、社会资本对支持企业创新的战略型投资意愿不强、国家科技计划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尚显不足。
3. 现代种业育繁推产业链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现代种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各个阶段都需要金融的流动性供给、风险管理、激励约束、产业链优化等多方面的功能性保障,随着现代农业的智能化、机械化、规模化快速发展,种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金融产品、工具、制度乃至服务创新。现代种业的育种研发、种子繁殖加工、市场经营推广等是一个紧密结合的产业链形态。种业产业链的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环节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形成了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但是目前的金融产品主要以信贷支持为主,保险、基金、证券等其他类型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多层次种业金融协同服务能力不强,现有的金融产品不能充分满足现代种业育繁推产业链发展的现实需要。
4. 现代种业育繁推发展融资渠道不畅
目前我国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投融资平台还不够成熟,融资渠道不畅,缺乏种业行业的资讯机构(张国志等,2015)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种业科技成果的价值贡献度很难量化,金融机构本身也缺乏专业的人才,而且市场上目前也缺乏具有较高市场认知度的价值评估机构,造成了种业行业价值评估难、资讯缺乏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种子企业主要还是通过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模式筹集资金,对于国家贷款贴息等政策性资金依赖较多,而较多的路径依赖易引起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专业投融资平台对接的缺乏,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加强风险的管控,会减少其对现代种业产业链的信贷投放,金融支持力度会相应降低。
表2:审定品种育繁推情况
5.金融支持现代种业育繁推发展先进经验推广力度不够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虽纷纷出台有关加快推进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办法,但对于现实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较为典型的、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支持模式与成功经验,对其总结、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对于在现代种业育繁推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成功经验、典型模式,需进一步充分挖掘,提炼其支持模式的创新点和特点以供参考,形成有效的金融支持方案。并制定有实际推广价值,能够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施的方案,从而积极有力地支持现代种业育繁推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种业企业、科研机构等有效可持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6.育繁推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涉及种业的科研院校掌握近90%的科研经费、种质资源和育种专家,研发出90%的审定品种。但从事商业育种的企业仅掌握不到10%的资源,开发出不到10%的审定品种,而且这些审定品种因大量用于重复研究,真正可以用来进行商业化推广的品种只占10%,主推品种只占3%(李欣蕊等,2015),具体如表2所示。农业科研、农业管理和农技部门虽然在客观上存在相互依存与促进的三位一体关系,但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方面仍是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品种研发过度重复、创新性不足,种子繁殖加工、推广销售环节同质化严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综上所述,我国在种子育、繁、推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国家,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缺乏相关的高科技拔尖人才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只有对有关科研项目、繁殖加工、市场推广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才可能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聚焦现代种业的育繁推一体化科学研究,为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提供智库支持和人才支撑。因此如何加大对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金融支持,成为破解我国种业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但就目前现代种业企业自身的特点、金融行业的相关产品而言,金融行业对现代种业企业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高磊等,2012)。
科技、信息和金融,是推动种业发展的“三驾马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金融是促进现代种业育繁推创新发展的核心所在(张国志等,2016)。因此要实现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需要完善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为现代种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
金融支持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应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机制,具体机制设计如图2所示。
贯彻落实2021年最新颁布的《乡村振兴促进法》9,加强对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对种质资源库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对育种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实施农作物和畜禽等良种培育、育种关键技术攻关的科研资金支持,提高我国现代种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优良品种推广,促进现代种业育繁推高质量发展。要加大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加快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强国家种业创新力量战略布局,探索推进科企深度融合的实现方式,金融支持成立实体化创新联合体。在政策性金融层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应明确定位、回归本源,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大对现代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资金支持。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优化组合,引导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产业资本等向种业合理流动集聚。各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应优先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抓住种子和耕地两大核心,坚持扶强扶优,持续加大对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信贷支持,全面发展种子保险,建立政府支持、商业化运作、企业参与的种业风险分散机制。
企业是现代种业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我国种业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兼并重组明显加快,行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只有不断创新现代种业企业投融资模式,增强对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为现代种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才能不断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提升种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我国“大国小农”和物种类型多样、生态区域复杂的基本国情和种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发展思路上既要扶持培育大而强的领军企业,也要支持发展专而精的特色企业。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差别化扶持政策,提升企业的差异化竞争能力,逐步构建大中小、多层次企业协调发展的种业产业主体格局。
加大对现代种业育繁推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多方联动机制,由财政部、农业部、农业发展银行、涉农大企业等共同发起设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逐步拓展现代种业产业链金融产品,带动其他社会资本,推动种业企业兼并重组和机制创新。现代种业育繁推产业链的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环节具有不同特征,形成了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需求。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应发挥协同作用,重点围绕现代育种、农业“卡脖子”技术、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等农业科技领域加强金融供给与创新。针对现代种业育繁推产业链差异化、动态的金融需求特点,建立相适应的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证券、保险等多层次的种业金融协同支持体系,重点要实现种业育繁推产业链与金融服务链的良好匹配与融合发展。完善现代种业基金,为种业的壮大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探索如何用现代种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梁萧,2014)。此外,要利用好互联网金融这一大平台,构建P2P借贷、互联网小贷、众筹等新兴金融模式(张国志等,2016)。综合考虑现代种子育繁推产业链的链群、链族、链网的差异性,积极开展种业育繁推全产业链融资、供应链金融、集群融资等新产品和新业务。
构建集投融资、综合信息服务、引导孵化和风险识别管控功能等于一体的现代种业育繁推产业投融资平台,解决种子企业育繁推全产业链条、不同阶段的融资问题(张国志等,2015)。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需要重点整合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环节,缩短种子“研发—生产—转化—交易—推广”等价值链各主体、环节间的距离,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问题,提高种业投融资效率。
学习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坚持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广其一手抓创新发展、一手抓深化改革的模式。在上市战略的引领下,该公司科研、营销、生产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公司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能力增强,产业优势得到巩固和强化,高起点的育繁推体系建设已经全面铺开(陈军,2021)。该公司提出坚持以市场需求作为核心导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科研育种目标的三年计划。通过修订统一的良种生产技术管理规程,全公司种子生产加工仓储标准化和制度化得到实现,生产环节质量把控有章可循。把市场营销定位为现代种业育推繁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以营销领航企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指导育种的目标和方向,建立市场化预约繁殖模式。推动“互联网+种业”全新课题落地,与爱种网开展全面合作,将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运用到品种研发、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基地升级等环节。该公司成功的将科技、信息和金融这推动种业发展的 “三驾马车”融为一体,形成了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典型新模式,值得因地制宜大力推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致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育种科研机构的育种目标开始由高产转向优质,到优质与高产兼顾,最后走向专用(张玉杨,2021)的过程。当前随着国家土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土地流转的规模逐渐增大,出现更多的家庭农场与专业合作社,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这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张守夫、张少停,2017),也应当是我国现代种业未来种植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现代种业种子繁育基地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与种子公司开展品种的繁育工作,通过与各类种子品种延伸的产业链相结合,形成一个稳妥健康的长效推广及经营机制。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将是多元的,各类种子的繁育基地应把种子延伸产业的食品加工企业、粮食加工企业以及酿酒企业相结合,探索出适合繁育基地发展的合作模式,开拓种子产业链下游的市场,形成多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各类种子繁育基地在种子繁育之前应该开展详细的调研,根据品种的用途与特征类型,选择相关产业需求较大的品种开展种子繁育,以此来推动种子研发和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促进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良性循环发展。
注释: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http://www.moa.gov.cn/xw/zwdt/202102/t20210221_6361863.htm.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_共产党员网,http://www.12371.cn/2020/12/18/ARTI1608287844045164.shtml.
3未来5年,我国种业如何发展_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0-12/18/content_5570490.htm.
4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2020年12月17日举行的全国种业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363172294323092&wfr=spider&for=pc.
52018年我国种子=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占率及国家有利政策分析-观研报告网,http://market.chinabaogao.com/nonglinmuyu/02531w192018.html.
6我国农业“芯片”隐忧渐显 部分市场面临“沦陷”风险,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302802732823198&wfr=spider&for=pc.
7“农业芯片”卡脖子,中国种业如何变局?https://m.gmw.cn/baijia/2021-03/11/34677139.html.
8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http://www.moa.gov.cn/gk/zcfg/qnhnzc/201301/t20130111_3189143.htm.
9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通知_其他_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4/30/content_5604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