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 来自1939户调查数据的例证

2021-12-21 08:08田锦萱陈静怡石宝峰
农村金融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活富裕兴旺高质量

◎田锦萱 陈静怡 石宝峰

引言

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与重点地带。文章将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状况对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构建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衡量中游各省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破解当前发展困境,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这两项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

理论分析

(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成为未来发展的目标。自此,高质量发展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有学者指出,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生产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陈晓东、金碚,2019)。与高速增长所强调的GDP增长相比,高质量发展更加关注人民共享(金碚,2018)。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高效率、公平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张军扩等,2019),它的具体目标应包括共同富裕、环境优化等(赵剑波等,2019)。

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每一个区域都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魏后凯等,2020)。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有学者认为,新时代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包括,在2020年达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后,大力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杨永春等,2020;张贡生,2020)。徐辉等(2020)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方面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了测度。左其亭等(2021)基于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增长有序、资源安全供给、生态健康宜居和文化先进引领“五准则”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对黄河流域2008~2018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综上,无论是高质量发展还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都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也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它的最终目的都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自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当下我国新时代的基本矛盾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即转化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张焱等,202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社会基本矛盾,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张挺等,2018)。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历史节点,积极探索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和政策需求成为必然选择(Hu et al.,2020)。

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推动力,以乡村振兴为依托的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向琳、郑长德,2021)。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至少可以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五个维度去考察分析。

1.产业兴旺

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产业兴旺是基础。孔祥智(2018)指出,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也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新动能。产业兴旺在内容上的总体要求是改造落后产业,扶持新兴产业,进而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这一过程离不开品牌建设、质量安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战略的支撑(李国胜,2020)。产业兴旺既要满足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更要满足农民自身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对于传统的“生产发展”,“产业兴旺”更侧重于质的提升,着眼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扩大农业的外延。可以说,产业兴旺既是微观层面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又是宏观层面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2.生态宜居

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生态宜居是硬指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对于改善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肖黎明等,2021)。生态宜居着眼于中长期的环境治理,通过完成厕所改造、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整治、加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寻求农村自然环境与居住环境间的良好关系。可以说,生态宜居蕴含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注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3.乡风文明

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乡风文明是软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早已超越了物质上的富有,更要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赵廷阳等,2021)。乡风文明从源头上为村民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提供支持,为邻里关系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农村产业发展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载体,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活力。

4.治理有效

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治理有效是保障。新时代的乡村治理,一方面把乡村发展战略和国家“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着眼于解决好“三农”问题,注重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的协同共进(丁志刚、王杰,2019)。乡村治理承担着社会关系协同、村民行为规范、社会矛盾调解、乡村经济发展等多元化目标的实现(詹国辉,2019)。乡村治理的程度、水平与质量,与“三农”事业发展息息相关,直接决定着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进展与成效。

5.生活富裕

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生活富裕是根本。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沈斐,2018)。“生活富裕”由“生活宽裕”升级而来,其定义从简单的农民增收延伸至消费升级和民生保障,体现出国家对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深。生活富裕极大满足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综上,虽然已有大量学者针对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学术界对黄河流域农业农村高质量的研究极少,特别是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状况,缺少量化实证分析,无法聚焦中游各省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短板。鉴于此,本文拟将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状况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相匹配,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5个层面出发,构建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丰富相关研究。

研究设计与指标体系构建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所说的黄河中游地区,主要指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市桃花峪的一段黄河流域,地跨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和河南五省区。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课题组于2020年在黄河流域开展的农户问卷调查。选取农业农村问题较为突出的呼和浩特市、中卫市、吴忠市、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运城市、三门峡市进行调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每个市选择1~2个县(区),每个县(区)选择2~6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2~5个村,每个村选取10~25个农户作为调查对象,最终选取11个县(区)38个乡(镇)的135个村庄作为调查区域。调查对象为农村居民,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最终收集有效问卷1939份。

本次调研初步建立的是涵盖省区、市县、乡镇、村和农户数据类别的数据库,数据精确到所调研的每个农户家庭,每户采访得到一份数据,每份数据均收集了户主的个人信息,以便对农户家庭进行区分、识别和跟踪。其描述性统计如下。在性别方面,男性1847位,占比为95.25%;在年龄方面,56岁到65岁的占比最大,占总数的31%,这与一家之中户主多为男性长者的现实情况基本相符;在民族方面,汉族占94.89%,回族占4.13%,蒙古族占0.83%,其他少数民族占0.15%;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水平人数最多,其次是小学,以上两种占总数的73.24%,可见目前调查地区农户户主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从社会经历看,村干部、党员、合作社干部分别有116人、176人、9人,占比分别为5.98%、9.08%、0.46%,反映出受访农户家庭户主身份的多样性。

表1:结构方程指标筛选标准

(二)基于结构方程的评价指标筛选

1.筛选思路与结构方程构建

遵循层次性、科学性、可行性、代表性等原则(陈国生等,2019),建立了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目标层为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准则层包括产业兴旺等5个一级评价指标,实施层包括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等52个二级评价指标。

结构方程法能够验证指标结构的合理性。AMOS(结构方程常用软件)的输出结果中包含了各种指数,根据指数是否理想,相应地删除与保留指标,保证留下的所有指标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可以避免指标冗杂(尹振东、汤玉刚,2016)。本文借助结构方程的原理,在5个准则层中进行指标筛选,删除每个准则层中对评价结果影响小的实施层指标。设Xk为第k个准则层;Xkj为第k个准则层的第j个实施层指标;λkj为第j个指标在Xk的因子负荷;δkj为第k个准则层内第j个指标对应的误差;p为实施层指标个数。方程如下:

表2:基于结构方程分准则层筛选指标

2.指标筛选过程

当且仅当5个拟合指数和MI指数都达到理想要求时(见表1),指标体系不存在冗余指标,筛选过程停止。若任意一个指数没有达到理想要求,说明指标体系存在冗余指标,筛选流程如图1。

按照准则层进行指标筛选,每个准则层每次只删除一个指标。在表2中,第3列表示筛选次数;第4到9列是判断是否存在冗余指标的标准,即这5个拟合指数和MI指数都达到要求,则保留所有指标,否则说明指标体系存在冗余指标,应该至少删除一个指标;第10到11列是结构方程筛选指标的具体操作,即删除最大的MI指数对应的指标对中因子负荷绝对值小的指标。

3.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在5个准则层中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经过数轮筛选,最终保留了21个实施层指标,详见表3。

(1)产业兴旺。“本土产业品牌影响力”是乡村产业发展质量的象征;“政府是否进行农技示范”“产业科技信息推广力度”“与农技部门交流便捷性”等代表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动力;“信贷支持政策宣传力度”代表金融服务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程度,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李国胜,2020)。

(2)生态宜居。“是否参与厕所改造”反映了农村卫生状况,这是影响农民居住舒适感的关键因素;“生活垃圾处理规范性”和“生产垃圾处理规范性”代表对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生产污染的控制力度,是防止生态恶化的重要手段;“是否接通自来水”反映了农村人民生活状况,诸如此类基础设施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肖黎明等,2021;沈忻昕,2020)。

(3)乡风文明。“村民文化教育水平”是乡村文化和风尚习气发展进步的基础;“村民关系融洽程度”反映形成和谐邻里关系的社会氛围,是农村德治的内生动力;“村民社会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进化的基本呈现形式;“乡村信息公开情况”折射出各主体对乡风文明建设以及乡村发展的关注情况(韩广富、刘欢,2020)。

(4)治理有效。“村干部能力评价”反映农民对村干部的满意程度;“村干部治理效果”和“村集体经济情况”代表乡村治理水平与质量,象征乡村发展前途;“村规章制度运行”反映村民对乡村发展的重视和认可程度,强调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徐雪、王永瑜,2021)。

(5)生活富裕。“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是考量生活富裕的首要因素;“是否配套供暖”和“是否拥有独立厨房”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直观体现居民生活质量;“是否拥有电脑”反映农户消费能力状况,也间接反映出当地农户对生活消费品质的偏好和态度(申云、李京蓉,2020)。

表3: 结构方程指标筛选结果及描述性统计

(三)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指标权重取决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因素和主观评价性,变异程度越大,权重越大,反映了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在已筛选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研究(徐辉等,2020;石宝峰等,2018),本文运用熵权法求得各指标权重,从而构建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设有m个评价对象,n个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数据矩阵;

第二,采用极差标准化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第三,计算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项指标xij占该指标(所有评价对象该指标的总和)的比重yij,并由此得到比重矩阵:

式(4)中:K=1/(Lnm)为非负常数,且0≤ej≤1;并规定当yij=0时,Lnyij=0。

第五,计算第j项的差异系数:

表4:熵权法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2.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分析

表4为熵权法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准则层指标的权重依次分别为0.3701、0.1636、0.0751、0.0292、0.3620。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这两个准则层指标的重要程度相对较高。在产业兴旺层面,I1权重最高,说明本土产业品牌影响力在该层次中变异性最大、最为重要。同理,是否参与厕所改造、村民社会道德水平、村集体经济情况、是否配套供暖在相对应的准则层中也是变异性最大、最为重要。

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

(一)总体分析

基于上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计算出黄河中游五省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排序,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

2020年黄河中游五省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分界,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河南、山西、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南、山西高于平均水平,宁夏、陕西和内蒙古低于平均水平,排名最高的河南远高于排名最低的内蒙古。

五省区之中,总体排名第一的河南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3个层面都拥有相对优势,但乡村文明和生活富裕水平仍有待加强。排名第二的山西在乡村文明和生活富裕层面具有相对优势,而其余三个方面均有所欠缺,尤其是产业发展亟待改善。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宁夏和陕西分别在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层面排名倒数第一,这些方面成为之后突破的重点。排名第五的内蒙古则是在各个层面都存在相对的弱势,是黄河中游地区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带。

表5: 黄河中游五省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标准化得分及排名

(二)分准则层分析

从产业兴旺等5个层面来看,各省同样存在较大差异。

在产业兴旺层面,河南排名最高,反映了河南省对品牌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战略的扶持力度以及由此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同时,农业大省的崛起也说明产业兴旺目前还是靠传统农业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仍需努力;内蒙古排名最低,陕西和内蒙古低于平均值,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部分地区产业同质现象十分突出,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品牌,且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金融服务不到位,致使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对产业发展形成阻碍。

在生态宜居层面,河南排名最高,表明该省份用强大经济实力辐射乡村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陕西排名最低,内蒙古和陕西低于平均值,反映出这些省份农村厕所卫生、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条件依然是发展短板,这或许是因为侧重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下一步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乡风文明层面,山西排名最高,说明该省份已经形成了较为良好的社会氛围,这与该省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无关系;内蒙古排名最低,宁夏和内蒙古低于平均值,表明这些省份应该从文化传承、社会风气及主体意识等方面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彰显其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的现实价值。

在治理有效层面,河南排名最高,说明该省份在社会关系协同、村民行为规范、社会矛盾调解、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表现良好;内蒙古排名最低,宁夏、陕西和内蒙古低于平均值,主要原因可能是中西部人口持续流出,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农村工作环境,加剧了乡村优质资源和要素的流失。这一准则层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最为接近,说明乡村治理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某些省区的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在生活富裕层面,山西排名最高,表明该省份农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民生活水平较高;宁夏排名最低,内蒙古、陕西和宁夏低于平均值,这些地方作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更应该积极推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整体富裕水平。

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课题组2020年调研数据,将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相匹配,借助结构方程-熵权法构建了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准则层21个指标组成的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游五省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弥补了现有研究的缺失,实现了对中游五省区发展优势与薄弱环节的重点把握。此外,结构方程和熵权法的结合使用,可以较大限度地避免主观性,提高准确性及稳健性,进而使测算结果更具说服力。

本文结论如下: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由21个指标构成;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准则层中,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的重要程度相对较高;2020年黄河流域中游五省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分界,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河南、山西、宁夏、陕西、内蒙古;从5个准则层看,各省同样存在较大差异。

(二)政策建议

1.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产业兴旺

产业发展是实现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产业兴旺是实现二者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在推动产业兴旺的过程中,要做到:一是培育乡土特色品牌,发挥产业带动效果。在黄河中游地区要着重打造类似陕西周至猕猴桃、宁夏中宁枸杞等乡土产业品牌,扩大产业影响力。二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构建以乡村科技企业为纽带,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载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加强农业产业政策的宣传落实,让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充分了解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2.促进生活水平提高,积极创建宜居环境

随着农业农村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对“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成为实现新时代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了实现这一追求,要做到:一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多样性,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二是落实惠民政策,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加速推进厕所改造、饮水安全巩固、垃圾治理管运维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工程,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3.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治理

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是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动力和保障,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的重要环节。以下两点需要重点关注:一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二是重视乡村组织建设中基层和新型人才的培养。党员是基础动力,大学生村官、返乡乡贤及村内能人则是创新源泉,要优化黄河中游乡村治理建设,必须吸引党员、大学生,乡贤能人回村发挥带动作用,为乡村治理建设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

4.因地制宜规划落实,农村发展提质增效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是长期战略任务,需要明确不同乡村地域类型的功能与定位,重视乡村发展差异性,战略的规划与落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河南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大对乡风文明的建设力度。山西省产业发展亟待加强,要重点开展农村产业建设,运用新理念和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陕西、宁夏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省区,要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政策红利叠加效应,加强区域联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业合作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在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要素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如生态旅游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高效节水农业等。内蒙古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加大力度,补齐短板,向黄河中游其他地区看齐。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手段,使黄河中游各省区乡村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生活富裕兴旺高质量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推动产业兴旺 撬动乡村振兴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与实施路径
以民为本求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