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张译丹
2018年按照省总工会统一部署,宜昌市总工会开始着手工会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工作。
调研时发现,本地早已建立宜昌市社会组织公益园、云益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两家社会组织平台累计招募社会组织200余家,成功孵化社会组织122家,开展各类服务活动近500场,受益职工群众突破10万人次。
借此“东风”,宜昌市总工会立即与这两家组织签订合作协议,依托政府支持的社会组织协调管理机构,建立工会与社会组织沟通交流合作的枢纽平台。
充分利用工会阵地,与社会组织共享服务职工资源,打造社会组织专业化服务职工总部基地,着力解决社会组织服务职工阵地缺乏、影响力不足等难题。投资100万元,改造升级总部基地。单身婚恋、职工阅读、团体辅导等系列项目在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职工学校开展,工会传统阵地成为职工享受社会组织专业服务的聚集地。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枢纽平台已登记有意愿参与工会服务职工的社会组织105家,在全市引起了积极反响。
近两年,宜昌市总工会已成功推荐两家合作枢纽平台获评“湖北省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示范点”。
在宜昌众多的社会组织发起人中,有一个人叫王华君,他是秭归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的领衔人、宜昌雷锋车队队长,农民工服务中心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和他一样到宜昌打工的秭归籍农民工。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宣讲党的理论、公益普法活动350余场次,帮助4000多名农民工在宜昌实现就业,为农民工依托律师维权讨薪1860万元,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价值1350万元……
宜昌市总工会与秭归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开展法律宣传公益合作,合作资金3万元,实现公益宣讲12场,直接服务农民工不少于1500人。
为了更顺畅、更规范地服务职工,宜昌市总工会出台《联系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引导服务职工群众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探索通过购买服务和公益合作等方式,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和专业的服务,推动形成工会组织社会化、精准化、专业化服务职工格局。
枝江职工李先生到市总工会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求助,原来8月下旬全市初中即将开学报名,李先生的儿子因“厌学+抑郁”在家休学了1年,拒绝上学并伴有自杀倾向。市总工会安排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王老师上门辅导,经过三次咨询,他已重返校园。
疫情期间,宜昌市总工会高度关注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编写“健康宜昌抗疫战”第一本《大众心理健康教育及自助指导手册》,牵头成立市职工心理健康协会。投资30万元,新建300平米的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通过购买服务,为全市职工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建立“职工心灵加油站”10个。截至目前,累计接听咨询电话1598个,处理个案329人次,开展线上心理讲座30余场……职工亲切地称之为“自己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队伍” 。
据了解,近3年宜昌市总工会试点开展购买服务、公益合作项目共19个,投入资金200万元。职工生活小课堂、职工交友、关爱职工眼健康公益活动、“寻找慈善大使”公益助学活动等项目专业性强,职工参与热情和满意度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