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新闻业的变革逻辑探析

2021-12-21 10:38赵红勋李孟帆
新闻潮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闻业生产

赵红勋 李孟帆

【摘 要】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内蕴的高速度、低时延、泛在性等特质对传统新闻生态造成了震荡性影响,加快了新闻业的变革。技术逻辑、组织逻辑、内容逻辑以及主体逻辑等四重维度共同书写了当代新闻业的转型进路。文章在阐述5G技术驱动下新闻业变革逻辑的过程中,揭示四重逻辑的内在联系及其投射的动力关系机制,从而为理解新闻业的现实状况与未来走向提供辩证性与系统化思考,对新闻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价值。

【关键词】5G;新闻业;变革逻辑

从2G到5G,从口头传播到数字传播,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每一次技术的更新迭代都导致新闻业传播格局和生态环境的变革,5G技术的革新带来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新发展。在5G技术的驱动下,新闻媒体的融合进程走向深度智能化,新闻生产从采集、分发到呈现都耦合与嵌入着5G的话语逻辑,重构着新闻业的生态格局。在新闻业不断得以重塑的过程中,新闻从业者在传统新闻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消解。面对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变革,新闻业如何突破瓶颈、重构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是亟待思考的问题。由此传统新闻业在技术赋权的5G时代亟须变革,适应新传播生态下新闻生产实践的重构与再造。

一、技术逻辑:新闻业变革的现实动因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关于媒介技术理论的表述中将技术视为一种可以颠覆原有社会生活样貌和实现文化发展的变革性力量。[1]新闻传播作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天然地与媒介技术的嬗变发生内在勾连。作为一项深刻改变传播与社会的革命性技术,5G以强大的容量与速率重构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流程,以5G为核心的技术逻辑是新闻业进行变革的逻辑起点。

(一)重构新闻传播的时空观

从本质上讲,传媒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技术创新史[2],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重塑了传媒生态的图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逐渐破除了时间和空间对于物质信息流动的制约。5G的泛在性、互联性特征瓦解了地域与场景的空间形塑,重构了时间与空间的边界,空间被极度压缩不再成为人们交流的障碍,人类与世界的连接方式发生剧变。在5G技术支持下的移动通信实现遍在化,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载体,海量终端的存在使得新闻传播广泛存在并且更加多维具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感。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与中国移动联手协作重磅推出“沉浸式”参会。凭借5G低时延、高画质、强互动的技术手段,搭建虚拟演播厅,打破全国两会会场内外的“次元壁”,实现实时对话。“5G+8K+新立方演播室”的合体,突破了时空壁垒,让受邀观众得以身临其境参与全国两会。

(二)打开虚拟现实的想象空间

虚拟现实(VR)将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融于一体,生成逼真的虚拟空间,用户可以借助必要的装备与虚拟环境,获得沉浸式体验感。在5G技术的支撑下,VR/AR(增强现实)的沉浸式体验进一步完善升级,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业的主要应用是打造沉浸式新闻体验。VR新闻作为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直接体现,凭借构建立体、真实、多维的新闻场景,被广泛应用于重大新闻主题报道活动中。传统的4G网络,由于时延的存在,许多体验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眩晕感,5G技术的运用使得时延降至毫秒,有效地解决了眩晕、卡顿等问题,推动人与虚拟世界的充分对接与融合,提升了用户体验感,打通了虚拟现实在新闻报道中的“最后一公里”。在5G技术的支撑下,虚拟现实建构的真实、沉浸式的新闻体验,高效、生动的传播效果,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影响着新闻业的生产与实践。

(三)实现人与物的智能传播

5G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人类进入万物互联的Web3.0时代,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可能成为传播的介质。这些媒介化物体可以成为信息的直接采集者,其中一些智能物体也具有信息加工能力,对信息符号和内容进行修改调整后传递。

借助于5G终端技术,新闻传播呈现出智能化、泛在化的趋势,人们通过“物”的介质即可实现信息接收。麦克卢汉的著名论断“媒介是人的延伸”,在万物互联时代显得尤为贴切。与以往传统媒体对人感觉器官的延伸不同,5G技术加持下的传感器所构成的媒介,对人的神经系统进行延伸与放大,正在重新定义新闻传播的反馈机制。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最为直接的“物”就是机器,即人机传播中的媒体技术,在人机互为主体的 5G 时代,对于人机传播关系的认知需要发生深层次的变革,即从将机器作为人的对立面,到机器作为辅助者和共同体。[3]5G所建构的数字生态系统中,人与机器将协作共生,推动智能化内容生产常态机制的建立。

二、组织逻辑:新闻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5G技术的超高传输速率和更广域的连接,进一步赋能信息传播,为新闻媒体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动力。新闻媒体顺势而为,媒体融合发展进入“下半场”,融媒体向智媒体升维转型,构建出全新的新闻传播矩阵,作为组织机构的新闻媒体,其本身所具有的协同效用也推动了新闻业的变革。

(一)融媒体向智媒体转型

“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智能时代拓宽了传媒行业的转型路径,5G技术发挥在信息、内容传播领域的效用,为智媒体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渗透在内容生产、分发、呈现等方面,新闻媒体搭载5G技术从融合向智能化深入推进,媒体与技术的融合成为新闻业发展的基础底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智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将带来媒体融合的深度变化。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更加智能化地挖掘和锤炼,5G的发展将为其提供速率、连接上的有力支撑。

智媒体平台借助技术,在新闻传播的时空中聚集智能化的媒介資源和生产要素,在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的同时形成聚合体系,增强媒体的竞争力和生产力。较之传统媒体的新闻应用,封面新闻以5G为支撑,迭代形成“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模式,充分运用5G的传输性能,结合3D建模、虚拟演播室等技术创造新闻传播新形态,打造“5G+4K”加持的“R+”技术综合应用的视频传播体系,贯穿智能视频理解、智能图文识别、智能机器生产三大场景,推动媒体进入新型技术传播时代,使得媒体形态发生革命性变化,完成从融媒体向智媒体的转型。9573AC80-E0C2-4F5A-87C0-E9F0AB4DB6D4

(二)新闻媒体技术化转向

5G时代的媒体融合,要求媒体不仅在生产端、传播端具有互联网思维和格局,同时更要具备媒体融合产业一体化的生态观。[4]新闻媒体不仅需要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与新兴媒体融合,更需要在技术研发与创新上积极尝试,以新技术驱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通资本市场。在5G技术的驱动下,云计算、大数据成为未来媒介融合的关键,新闻媒体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应用等新应用形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如利用可视化技术制作成全景图像、动态图表、实时交互性视频进行碎片化传播,运用AI,VR,AR,5G等视觉形态,推出多种可视化形态产品,各大互联网商业平台发挥其技术优势,助力主流媒体旗下融媒体产品的广域传播覆盖。

5G技术情境中,新闻媒体的技术化转向更为凸显在与通信技术公司的合作中,比如搭建5G新闻实验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三大运营商和华为公司,合作建设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利用“5G+4K+AI”的技术布局,打通传统媒体的生产环节与空间,建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全面适配5G时代,实现从内容数据到用户数据的共享分享、互联互通。《新京报》在2020年的“石榴计划”中也启动建设5G智能新闻实验室,用5G、AI智能等新技术,服务、赋能新闻生产加工的一系列流程。由此可见,基于5G技术的内容布局和数据库建设,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掌握主动权、增强新闻生产能力与管控力的结构基础。

三、内容逻辑:新闻业变革的根本遵循

新闻内容在5G时代产生新的变革,新闻的采集与分发依托于万物皆媒变得无处不在,新聞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维立体。“5G+AI”形式下的智能采访为新闻“策采编发”全程提供了智能化支持,VR/AR/MR(介导现实)新闻的复苏崛起为新闻生产提供全新的场景空间,5G加持的新媒介技术逐渐演化成一种结构性力量,深刻地改变了新闻内容的生产实践。

(一)重塑内容生产模式

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中,主要是记者将从前方收集的新闻信息传输到编辑部,再由编辑部进行统一的编辑分发,新闻信息主要依靠人力收集。5G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利用各种传感器、云技术挖掘出具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完成对互联网海量数据的抓取、处理与分析,降低了工作成本,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使之进行更具创造性的劳动。比如,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研发的“5G智能创作机器人”,只需记者一人就可以在新闻发生的现场完成拍摄、记录等工作,提升采写、编辑效率的同时让新闻发布更有时效性,为新闻内容的生产提供了智能化支持。

随着5G技术的应用,新闻生产流程向智能化转变,比如,“5G+边缘计算”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信息分析处理,云上精编、智能审核、一键特写等特性使得传统编辑效率大幅提高。另外,5G技术提高了新闻传播的实时程度,新闻采编不再囿于传统的线下编辑室。原本属于媒体内部的信息存储、分发等生产流程,正脱离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平台向外部转移,新闻生产空间逐渐从编辑部等媒体空间延伸至新闻发生的现场空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华社“现场云”新闻在线生产系统,借助5G的高速传播,聚合多家媒体的生产效能异地生产新闻,满足了特殊时期人们对于实时信息的需求。

(二)加速产品精准分发

4G催生的算法推荐机制打破传统新闻产品的编辑分发模式,通过建构用户画像,分析用户的内容偏好,实现新闻产品的精准分发,满足其个性化需求。5G时代,基于新传播机制的分发平台出现,各种智能设备成为信息接收的终端,新闻分发平台进一步重构,在5G技术的加持下传感器等设备升级,对用户个人信息的追踪以及用户画像的建构更加精准,包括视觉停留时间等数据都可能被精准捕捉,而后通过对内容细分、消费场景细分、用户偏好细分,建立模型以达到新闻内容分发更加精准的态势。

算法新闻的精准推送在5G技术的推动下,应用场景更加多元。随着“万物互联”的实现以及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定位系统的结合,新闻媒体更加全方位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兴趣。因此,用户的场景感知及新闻内容服务的适配度都将提高,在实现更具人性化新闻产品分发的同时,用户对新闻媒体的黏性也在不断加强,循环双向的过程为用户打造了丰富且有意义的新闻信息生态系统。另外,伴随着短视频、直播成为新闻内容传播的新形式,算法推送也已深度嵌入其中,5G技术与4K、8K等超高清视频的结合,为用户提供了交互式的视听体验,兼顾了用户多元信息形式的个性化需求。

(三)创造全新阅读体验

5G技术的应用使VR/AR/MR技术在新闻传播上的应用更加稳定,加强了原来的沉浸式观感体验,提升了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基于VR/AR/MR技术的新终端可以使新闻信息升维到“多维空间”,利用5G低通信时延的特点,在已有的客观真实的基础上,通过视觉效果的叠加,为受众构建身临其境、虚实结合的沉浸式新闻内容,打造了具有更高沉浸感的新闻样态。在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新华社推出全球首个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的创意新闻产品,通过5G,VR,MR等技术,在有限的演播室空间中打造无限的沉浸式环境,“将境遇、背景各不相同的个体凝聚起来,形成了强烈的相互认同,获取基本的意义,并找到了情感的满足”[5],由此让参与者体会到5G赋予的体验性认同。

以沉浸式传播为主要特征,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等以5G为载体的“第三媒介时代”正在降临。沉浸式的新闻传播使人完全专注于动态定制的传播过程,实现看不到、摸不着的超时空泛在体验,消弭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曾在赛博空间中“遥在”的状态成了日常的“泛在”体验。正如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家皮埃罗·斯加鲁菲所言:未来的新闻是用来体验的,而非仅仅用来阅读。5G时代的传输技术颠覆了现有新闻的呈现模式。在当前的传播语境中,沉浸式的场景传播成为新闻传播新形态,为受众创造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四、主体逻辑:新闻业变革的核心动力9573AC80-E0C2-4F5A-87C0-E9F0AB4DB6D4

5G技术的兴起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多样化的智能终端,具有全媒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时代所需,擅长数据与算法的技术人员与具有专业经验、专业判断力的内容生产者的协作,会更为常态。[6]新闻从业者作为新闻生产的主体,其蕴含的主体逻辑成为新闻业变革的核心动力。

(一)新闻生产主体多元化

无论是大众传播形态,还是移动互联催生的新传播形态,人在其中始终扮演着信息掌握者的角色,是传播的唯一主体。5G网络的广域覆盖和连接泛化下,智能全连接的信息社会创造出多主体协同共振的效能,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连接的普遍化重构了新闻生产中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角色。在5G技术的应用下,传播不再单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信息的传递,进一步升格为人与智能设备所代表的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新闻生产方式从专业生产和用户参与生产为主转变为以机器、传感器生产为主,新闻生产主体逐渐呈现多元化走向。

5G技术助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重要应用,实现了新闻生产主体由人向机器的转变。如新华社的“两会机器人”在直播时同步剪辑,通过“媒体大脑”提供的智能模板一键生成完整传播内容,机器的自动化生产提升了新闻生产效率,人在新闻生产中唯一主体的地位被打破。智能设备不再是被动的传播媒介,针对生产主体与受众的需求,进行新闻信息的修改调整,建构了人与机器共同组成的新闻生产传播主体。

(二)新闻从业者技能“全媒体”化

5G技术的兴起催生了传媒新的生态环境和传播格局,推动全媒体不断发展,对新闻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传统的新闻从业者,变成为云媒体平台贡献内容的“云新闻从业者”,他们除了具备采访、调查的基本能力外,还需掌握现代立体传播所需的复合技能,比如多媒体技能、解析数据的能力、全媒体思维等。当5G赋能的新闻生产将新闻从业者从简单、重复的新闻工作中解放出来时,他们就需投入更具创造力的新闻生产中,实现新闻价值的再创造。

5G时代,媒介与人的连接方式、生活场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技术带来的革新,“主体—技术”的关系成为建构新闻从业者主观平衡的关键。5G加剧了技术对于新闻业的影响,缔造了技术与新闻业的强连接,但技术也在不断冲击着新闻业的专业壁垒,降低了新闻生产流程的准入门槛。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在及时转变运作思维、适应新的媒体环境的同时,不能忘记对新闻伦理道德的坚守。如何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做到人与技术协同共生是每个新闻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五、结语

5G技術的使用与普及在当前形成了全新的新闻生产图景,其核心价值在于媒介技术在5G的推动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改变思想、行为的结构性力量,深刻重构了新闻业的形态与格局。但任何技术都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风险及问题,尤其是5G技术处于商用阶段,需注意商业主义对新闻公共性的对抗。面对5G技术带给新闻业的机遇与挑战,应思考以何种状态迎接未来时空传媒生态的巨变,而后在技术逻辑、组织逻辑、内容逻辑、主体逻辑的合力助推下打造出全新的新闻行业版图。

参考文献

[1]赵红勋,冯奕翡.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逻辑[J].中国编辑,2021(1):78-81.

[2]郭全中.5G技术与我国传媒业发展[J].新闻与写作,2019(6):63-68.

[3]喻国明,杨雅.5G时代:未来传播中“人—机”关系的模式重构[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0,73(1):5-10.

[4]匡野,陆地.5G视域下主流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进路[J].中国编辑,2020(7):14-18.

[5]赵红勋,黄伟.体育盛典·媒介仪式·身份建构——“媒体奇观”视域下的体育赛事解读[J].现代视听,2013(8):24-28.

[6]彭兰.智媒趋势下内容生产中的人机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1):31-40.

(责任编辑:黄佳君)9573AC80-E0C2-4F5A-87C0-E9F0AB4DB6D4

猜你喜欢
新闻业生产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VR“挑战”新闻
作为传播媒介的虚拟现实技术
技术拓展想象空间
从“莱维森调查”看英国协商民主的特点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食品与水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