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紫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不同物体形状不同,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六边形等形状。
2.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每个面形状有的是不同的,有的是相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运用数字描述摆放结果,感受物体占据空间。
2.在摆放活动中,发现不同物体和同一物体不同面占据空间的效果不一样。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2.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到生活中的不同的物体都是根据不同的形状特点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用多种物体完成不同摆放方式,并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组织图表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材料一套、PPT。
小组:盒子1个、小方块(正方体)、小球(球体)、橡皮(长方体)、螺母若干份,记录单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课前:前概念调查
出示平面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提问:身边哪些物体上有这些形状?
总结: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形状来帮助一家人解决问题。
一、情境导入
谈话:出示图片,小猪佩奇一家,决定造一个漂亮的新房子,他们最喜欢在泥坑里打滚,于是他们要求建筑队在门前挖一个长方形的泥坑,可这泥坑太深了,这样可不安全,这可怎么办呢?
预设:垫高一点
设计意图:以孩子熟悉的卡通人物入手,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问题聚焦到平铺上:
谈话:是的,他们想到了在这个泥坑里平铺一层物体垫高一点。他们一家人分别选择了4种不同的物体——木块和乒乓球(大小相似)、橡皮和螺母。他们决定要知道这4种物体在泥坑底部铺一层要多少个再来决定用哪种。
设计意图:选择大小相似的木块和乒乓球,让学生聚焦在形状对物体的“占地方的方式”的影响上。同时选择了不同面形状不同的物体(橡皮、螺母),初步唤起学生的立体空间意识,让学生关注物体可能有很多面,不同面的形状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这也对物体“占地方的方式”产生影响。: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板书课题)
二、探索1:把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子里——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
提问:教师出示盒子,提问:“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我们要如何将这些物体装进盒子里呢?”
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肯定学生说出的多种装入的方法,最后统一规定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
设计意图:将物体放在盒子里,让学生体会物体本身会“占地方”;通过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进盒子,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地方”的方式。:
提问:什么是铺一层?(预设:平铺、不能叠起来)。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平铺方法的指导。(课件出示:乒乓球、正方体平铺一层后的效果图)
实验:正方体和球体铺一层各需要多少个?(板书:展示实物)
要求:同桌的4个同学2人一队,其中一队帮助猪爸爸铺木块,另一队帮助猪妈妈铺乒乓球,同一队2个同学轮流铺一次,完成后和对面的那一队交换物体同样轮流铺一次。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第3页。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教师贴纸加板书。
……
预设:不一样
追问:为什么木塊的数量要多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梳理与提升:“乒乓球与木块的形状不同,乒乓球平铺时中间有空隙,无法填平盒子的空间,而木块平铺后中间没有空隙,基本填平了盒子的空间。”
三、探索2:换一种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同一物体用不同的方法平铺,数量可能会不同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班级记录表,观察橡皮和螺母各铺一层的数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同种物体,铺满一层数量不一样。
展示:同一种物体不同小组的铺法不同。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预设1:不同的平面大小不一样。
预设2:如果学生答不出,则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可能是螺母和橡皮的摆放方式不同造成的(有的是“躺着”的,有的是“立着”的)。”
演示:这两种物体每个面的形状大小不一样(橡皮画轮廓,螺母用手电),因此铺满同样大小的地方数量不同。
组织分组活动。教师提问:“同一种物体,怎样平铺会装得更多呢?让我们再来试试!”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再次摆放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不同的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并把数据记录下来。(课件出示:螺母的两种平铺方法。)
各组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填好班级记录表。(将会出现的结果:乒乓球和木块,各组的第1、2次数据都会相同,螺母和橡皮的第1、2次数据会不同)
四、研讨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说说每种物体前后2次摆放的结果,提问:“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乒乓球和正方体的两次平铺数量相同,螺母和橡皮的两次平铺数量不相同。
提问:乒乓球和木块换个面铺,数量会发生改变吗?
预设:不会,因为各个面大小相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意识到物体的形状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师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怎么摆平铺一层的数量不会有变化;螺母和橡皮的侧面形状不同,“躺着”摆或“立着”摆的时候,用来平铺的那个“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物体的形状不同,会影响到铺满后的数量:
总结:这两种物体每个面形状都一样,所以无论怎么换面铺,数量都一样,而另外两个每一面形状大小不一样,所以数量发生改变了。
教师提问:“如果再给你一个别的物体(如:泡沫块),怎样平铺能装得更多?”引导学生回答:“观察一下这个物体各个面的形状是否相同,如果不同,用‘立着’的方法来平铺能装得更多。”
五、拓展:你会选哪种物体
提问:如果你是佩奇,你会建议用哪种形状来铺泥坑呢?
预设1:球体、螺母之间有空隙,螺母中间是空的,没有完全被铺上。
预设2:长方体一种平铺方式太浅,达不到效果,另一种数量太多,不划算
小结:在泥坑底部铺一层物体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除了要考虑数量之外,还要考虑物体表面的平整度,材质、高度等好多问题,希望他们能够选择合适形状的物体来进行改造,满意地住进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