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智俐,易志庆,卢童新
(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功能科,江西宜春336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症状为自身精神活动分裂,即情感活动、思维活动、意志行为活动分裂,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不协调和不统一,及整个精神活动和外界环境不协调、不统一。精神分裂通常起病于青壮年,迁延难愈,大部分患者以慢性衰退和疾病的慢性化为主要疾病趋势,需长期服药治疗[1-2]。长期服用精神病药物具有一定不良反应,尤其对肝胆造成的损伤较明显。而肝胆彩超能高效反映肝脏、胆囊及脾脏的结构,可观测脏器损伤情况及异常状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服药精神病患者肝胆彩超检查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治疗的2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用药物时间的不同分为Α组(服药时间>5年,n=110)、B组(2年≤服药时间≤5年,n=90)与C组(1年≤服药时间<2年,n=60)。Α组男65例,女45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5.91±5.42)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7.43±1.05)年;体质量65~85 kg,平均体质量(70.00±1.50)kg。B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5.46±5.79)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4.74±1.03)年;体质量61~83 kg,平均体质量(70.15±1.55)kg。C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7~77岁,平均年龄(45.85±5.39)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4±0.04)年;体质量63~84 kg,平均体质量(70.20±1.45)kg。3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精神分裂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标准;病历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指标:传染性疾病者;严重躯体、脑损伤者;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药物严重过敏者;服药前有肝脏、脾脏、胆囊疾病史者。
1.3 方法
1.3.1 用药方案3组均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其中男性患者给予奥氮平片(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131,规格:10 mg),每天10 mg,剂量可逐渐增加至每天20 mg的常规剂量,加药间隔≥24 h,每天1次;利培酮片[Novartis(Bangladesh)Limited,国药准字H20171054,规格:1 mg),0.16~5 mg/kg,最大剂量为每天10 mg,每天1次。女性患者给予奥氮平片及阿立哌唑口崩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522,规格:10 mg),口服初始剂量为每天10~15 mg,用药2周后可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可增加至30 mg,此后维持此剂量不变,每天1次。也可给予富马酸喹硫平片(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18,规格:0.2 g),第1天,50 mg;第2天,100 mg;第3天,200 mg;第4天,300 mg。从第4天后,将剂量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每天300~450 mg,可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和耐受性将剂量调整为每天150~750 mg,每天2次。
1.3.2 肝胆彩超检查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OGIQ7),检查前医嘱患者空腹8 h以上。设置探头频率参数3.5~5.0 MHz,患者取仰卧、侧卧位,按肝脏、胆囊、脾脏、胰腺的顺序实施多角度、多切面检查,观察患者脏器体积大小、形状、包膜光滑度、边缘情况、内部回声状态等。肝脏内存在弥漫性回声,表现为致密增强态,回声变强变粗,肝内血管呈模糊状态,出现后方回声衰减提示肝脏异常;胆囊超声结果显示胆囊腔区内或胆囊壁上出现点状或团块状强回声或高回声,出现后方声影,胆囊壁变厚≥0.3 cm,囊壁光滑度较差提示胆囊超声异常;脾脏超声结果显示脾脏厚度增加≥4 cm,最大长径≥11 cm,脾下缘超过肋缘下提示脾肿大;针对异常患者需再次予以探查,明确病灶类型。
1.4 观察指标比较3组肝脏、胆囊、脾脏的损伤情况,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肝脏弥漫性改变、肝囊肿、肝胆管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瘤、脾肿大等。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Α组肝脏、胆囊、脾脏损伤发生率均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肝胆彩超诊断肝脏、脾脏及胆囊损伤情况比较[n(%)]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累及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自理能力及认知功能的损害。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已不再局限于使用药物简单的控制病情,而是使患者可更好地融入社会,正常的工作与生活[4-5]。
彩色多普勒超声既具备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势,又能为血流动力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对腹腔内脏器病变均有较好的检查作用。扫描时,超声检查可贴紧体表,能实现对病灶上的任意切面进行矢、冠状位图像信息的获取,既能很好的避免出现运动伪影及漏扫等不良状况,也能观察患者脏器体积大小、形状、外表面光洁度、边缘情况、内部回声状态等。同时,利用超声多普勒及超声回波原理获取肝脏、胆囊、脾脏等组织的血流运动信号;此外,体表组织不受周围脂肪层的干扰,能更为直观的观测腹腔内部肝脏、胆囊、脾脏及其周边声像图特征,且针对异常患者多次探查,进一步明确病灶类型,显著提升诊断脏器损伤情况及异常状态的准确性。奥氮平、利培酮、富马酸喹硫平片与阿立哌唑均为重要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同时,具有抗精神病及稳定心境的作用,可有效治疗一系列精神障碍[6]。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仅能较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也具有较好效果[7]。阿立哌唑是D2和5-HT1Α受体的部分激动剂,也是5-HT2Α受体的拮抗剂,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Α组肝脏、胆囊、脾脏损伤发生率均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服药时间越长,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胆囊、脾脏异常发生率越高,其中脂肪肝发病率最高。分析原因为,奥氮平、利培酮、富马酸喹硫平等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经由肝脏途径进行有效代谢,在服用此类药物的过程中,药物自身的毒副作用对对肝脏正常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继而出现以脂类代谢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肝脏功能障碍,且脂类代谢障碍又会导致肝细胞中沉积大量的脂肪颗粒,继而引发以脂肪肝为主的肝脏损伤,包括奥氮平、利培酮在内的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胆碱的效果,会降低胆囊平滑肌收缩能力,阻碍胆汁排出,胆汁淤积沉淀会产生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精神病药物会刺激脾脏厚径、最大长径增加,继而引起以脾肿大为主的脾脏损伤[8-10]。
综上所述,服药时间越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胆囊、脾脏异常发生率越高,而肝脏彩超可明确损伤情况,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