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徐芳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中医科,江西南昌33000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多由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引起,易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玻璃体切割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较为常见的一种术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视力,但由于术后患者血糖水平不稳定,加之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导致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需使用护理手段干预。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手段进行干预,但由于该方式过于笼统,且缺乏个体参与感,导致干预效果不理想[1]。而赋权理论健康教育是一种通过资源的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处于失权状态的个人能从生活的弱者变成强者的干预手段,且更注重患者的体验和内在力量[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赋权理论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行常规健康教育的25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2—6月于本院行常规健康教育+赋权理论健康教育的25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8~57岁,平均(47.51±2.41)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3例,高中及以上22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8~59岁,平均(48.13±2.43)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例,高中及以上23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致视力损伤疾病;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存在其他代谢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以“面对面方式”向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术后用药、血糖水平检测;告知患者定期进行眼底、视力检查的重要性等。
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行赋权理论健康教育。①第一阶段:入院后1~2 d,护理人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生活方式、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一般资料;同时,采用开放性提问的方式引导患者阐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及其对该病的看法,并以共情的方式向患者讲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我管理的方法和重要性。②第二阶段:入院后3~5 d,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向患者口述玻璃体切割术的手术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树立自我管理意识;以讨论的形式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寻找和去除自身的危险因素,树立自助自立的健康意识,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③第三阶段:入院后6 d至出院,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者共同讨论、反思或举行集体讲座、患者间交流会的方式了解患者自我管理遇到的问题,并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解决方案,规定患者的作息时间、体位、饮食等,帮助患者规范自我行为。④第四阶段: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微信或上门的方式进行定期回访,鼓励患者说出居家期间遇到的问题,并为患者提供建议,并协助其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与患者共同讨论自我管理技巧、鼓励患者自我克服困难、协助患者制定长期计划等。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the rating scale of health self-management skill for adults,ΑHSMSRS)[4]评估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含38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由差至好均以1~5分表示,总分19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②采用4800F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艾维德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水平,采用高压液相分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ΑHSMSR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ΑHSM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个月,两组ΑHSMS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ΑHSMSR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ΑHSMSRS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5 25干预前136.78±9.08 137.09±9.12 0.120 0.905干预后3个月173.15±12.23 152.41±10.84 6.345 0.000 t值11.938 5.407 P值0.000 0.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干预前,两组FBG、2 h PG和G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个月,两组FBG、2 h PG和GH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注:FB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GHb,糖化血红蛋白。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5 25 FBG(mmol/L)干预前9.09±3.12 9.08±3.08 0.011 0.991干预后3个月4.15±2.13a 6.41±2.33a 3.580 0.001 2 h PG(mmol/L)干预前14.51±3.31 14.48±3.26 0.032 0.974干预后3个月6.23±2.14a 10.11±2.54a 5.841 0.000 GHb(%)干预前8.16±2.32 8.15±2.31 0.015 0.988干预后3个月4.15±1.26a 6.23±1.35a 5.632 0.000
糖尿病是不可治愈的长期慢性疾病,临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目标不是治愈该病,而是改善患者的视力、维持血糖水平正常。相关研究[5]显示,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既往的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导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限。
赋权理论作为改善慢性病的健康结局和生活质量的一种积极合作关系和患者的自我护理策略,在慢性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逐渐增多[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3个月,两组ΑHSMS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赋权理论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原因为,护理人员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加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认知,使后续的提问更贴合患者实际情况。其次,护理人员通过共情和开放提问的方式向患者阐述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管理的意义,提升患者的参与度,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增加其内在潜力,使患者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加之护理人员不断向患者灌输自我管理知识,进而提升其自我管理意识[7]。此外,护理人员通过定期电话和上门回访,增进医患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纠正患者的自身行为,也使高质量护理得以延续,从而更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3个月,两组FBG、2 h PG和GH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赋权理论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分析原因为,赋权理论的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通过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寻找并去除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变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外界因素对自身血糖水平的影响[9]。此外,护理人员通过举办讲座、患者交流会等形式,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同时,也有助于患者的自我反思,增加其评判能力,从而使其意识到健康生活习惯对血糖、血脂水平调控的重要性,规范自身行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有助于降低患者的FBG、2 h PG和GHb水平[10]。
综上所述,赋权理论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