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1-12-20 07:07张华云张圆圆柴春维
系统医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循证内科量表

张华云,张圆圆,柴春维

聊城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山东聊城 252000

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在内外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异常增生及分化而产生的新生物,且大多以肿块的形式出现,肿瘤并不会因病因的消除而停止异常生长。 肿瘤科是现代化医院的基本构成科室之一,目前临床上可以根据不同的肿瘤治疗方式将肿瘤科分为肿瘤外科及肿瘤内科,其中肿瘤外科就是通过专业手术治疗肿瘤的科室,其中以根治性手术、预防性手术及姑息手术等较为常见,而肿瘤内科就是指采用放疗、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内科方法进行肿瘤治疗的科室, 当前内科与外科的工作内容也存在交叉,尤其是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必须经多个科室共同讨论而决定[1]。肿瘤内科患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其中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及中药等,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肿瘤内科的治疗方法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药物治疗必然会引起不同个体、不同程度且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为此临床上也在积极探究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2]。为探究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该次研究以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2 例肿瘤内科患者为该次研究样本, 对比常规护理展开以下研究与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102 例肿瘤内科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入院治疗顺序分组后得到对照组(n=51)与研究组(n=51),统计分析其一般资料并给予不同的护理处理。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8 例;年龄75~25 岁,平均(56.24±2.76)岁;其中肺癌12 例、乳腺癌10 例、淋巴癌8 例、胃癌5 例、 肝癌6 例及其他10 例;TNM 分期中T1 型20例、T2 型13 例、T3 型12 例及T4 型6 例。 研究组男22 例,女29 例;年龄76~23 岁,平均(56.53±2.84)岁;其中肺癌、乳腺癌、淋巴癌、胃癌、肝癌及其他分别为13 例、12 例、8 例、6 例、4 例及8 例;TNM 分期中T1型18 例、T2 型14 例、T3 型13 例及T4 型6 例;以上维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继续研究,研究已经取得患者本人及该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学相关检查已确诊为恶性肿瘤且接受内科治疗; 入院时处于清醒状态并在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自愿签订研究协议书;一般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3]:认知功能障碍、预计生存时间<6 个月及患有重大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且各脏器功能已经严重衰竭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引导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督促患者依照科学医嘱服用药物及叮嘱患者按时复查评估等措施。

1.2.2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循证护理。

①循证小组建立:集中挑选具备肿瘤内科疾病相关护理经验及技能医护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循证提问,建立个人档案后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循证问题,引导患者完成相关临床影像学检查并得到确切的结果,过程中需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寻求更有利的外部证据,医护人员应当对这些 “证据的有效性护推广性进行严格审核,了解患者需求并一同转化为临床证据,根据结果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4]。

②不良反应护理:肿瘤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及中药等,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依然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最为常见,为此需要对以上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对症护理,从而避免患者在化疗后因黏膜组织增生而诱发并发症,针对口腔炎患者应当适当给予口腔辅助清洁护理,对于腹痛腹泻患者可以在饮食方面加以指导,而对于癌痛感强烈的患者应当进行药物治疗与去痛处理。

③科学用药护理: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配药及用药,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变化并如实记录在册,以便对循证护理小组在进行病情集中讨论时有据可依。医护人员应当明确不同药物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刺激反应,作为主治医生应当对药物浓度、用药剂量及给药方式作出详细说明,尤其是在进行PICC 刺穿或置管的同时应当注意按照标准流程进行,以此为给药方式以尽可能保证用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癌症晚期患者应当给予相应的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针对表现出剧烈疼痛的患者应当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合理调节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并遵行剂量个体化的根本原则[5]。

④日常生活护理:对于环境方面的护理工作应当从病房布置入手,尽可能给予患者温馨感受并严格调控室内温度及湿度等相关物理条件,做好清洁及消毒等相关工作,从而减少患者并发感染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综合舒适度。对于饮食方面的护理工作应当关注患者自身肝损伤的情况,尽可能以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在保持营养摄入均衡的前提下控制脂肪、盐类、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的每日摄入量,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减轻恶心呕吐等相关胃肠道症状,指导患者多饮水并戒烟戒酒。对于运动方面的护理应当关注患者机体健康状态及恢复进程, 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循序渐进,由简及繁、由易及难;在综合生命体征尚未平稳时应当以强度较小的被动运动为主,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好患者清洁工作,定期对患者的口腔、呼吸道、生殖器及皮肤进行更好的护理,以防止患上皮肤及口腔炎症。

⑤心理健康护理:肿瘤内科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也可以说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护理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任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焦虑、抑郁、恐惧及不安等情绪波动问题,依靠患者自身不能缓解的情况下应寻求护理人员的专业救助。护理小组成员应当与患者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针对相关疾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以帮助患者加深了解,尽可能以此消除患者恐惧等负面情绪并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心理疗法,适当安排丰富且适宜的文娱活动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在活动中实现自我表达及社会交往等基本需求[6]。

⑥治疗后期干预:护理人员按照标准循证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工作后,应当采用自评、他评及同行评价等方式对实施效果进行客观且全面的评价。在患者出院前,完善其个人档案并留好患者及其家属的联系方式,便于后续随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微信及电话等通讯技术手段提醒患者定期复查并接受相应治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必要时可以上门进行面对面随访服务,教授患者家属相关护理急救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急救成功率,如遇异常情况应当懂得分辨并及时送患者入院诊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量表(SF-36 量表)为测评工具,主要针对患者在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及日常活力等分量表得分情况进行分析[7]。

1.3.2 躯体疼痛及心理健康以VAS 视觉疼痛量表测量患者躯体疼痛情况, 将患者疼痛程度分为0~10分共11 级,分数越小代表疼痛程度越轻,而分数越大则越无法忍受;心理健康状态的测量则依据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4 级主观评分,计算总分且总分越高代表患者焦虑或抑郁状态越严重。 其中SDS 量表中共20个项目,标准分为53 分,以<53 分为正常、53~62 分为轻度、62~72 分为中度并以>72 分为重度抑郁;而SAS量表共20 个项目,标准分为50 分,以<50 分为正常、50~59 分为轻度、60~69 分为中度并以>70 分为重度焦虑[8]。

1.3.3 并发症主要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PICC相关症状、口腔炎症、腹痛便秘及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计算总发生例数的占比并分析[9-1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研究组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及日常活力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生理职能 总体健康 情感职能 日常活力对照组(n=51)研究组(n=51)t 值P 值70.52±2.65 82.32±2.25 24.241<0.001 71.16±2.43 82.32±3.11 20.193<0.001 72.52±2.54 82.35±2.22 20.810<0.001 70.76±2.39 82.19±2.18 25.233<0.001

2.2 两组患者VAS、SDS 及SA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VAS 评分、SDS 评分及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VAS得分、SAS 得分及SDS 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SDS 及SA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SDS 及S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51)研究组(n=51)t 值P 值VA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7.03±1.92 7.05±1.15 0.064 0.949 5.12±1.09 3.22±1.32 7.926<0.001 SA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67.47±4.35 67.23±3.98 0.291 0.772 48.25±5.23 41.72±5.38 6.212<0.001 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62.42±2.64 62.55±3.22 0.223 0.824 52.20±3.26 43.25±2.64 15.237<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肿瘤内科疾病属于严重性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1],虽然内科药物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但仍然会因个人体质问题而诱发并发症,常规护理虽然可以满足患者日常需求但并没有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有效护理,为此临床也在不断探究更加安全且高效的护理措施。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中能够以科研结论为基础、结合患者主观愿望并在获取强有力证据的前提下开展相关护理,而循证的过程就是寻找有价值且可信度高的科学研究并以此为证据。 循证护理是伴随循证医学的产生而发展的,先后在英国、加拿大及美国等国家率先发展,我国虽然引入时间相对较晚,但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循证护理的创新发展成为了可能。

该次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①解析生活质量:研究组生理职能(82.32±2.25)分、总体健康(82.32±3.11)分、情感职能(82.35±2.22)分及日常活力(82.19±2.18) 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4.241、20.193、20.810、25.233,P<0.05)。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经循证护理处理的肿瘤内科患者在生理职能、健康状态、情感职能及日常活力等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经常规护理处理的患者,这是因为循证护理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给予关注,同时还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干预,尽可能满足了患者各方面的需求。

②解析躯体及理状态:护理前两组患者在3 个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研 究 组VAS 量 表 得 分(3.22±1.32) 分、SAS 得 分(41.72±5.38)分及SDS 得分(43.25±2.6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926、6.212、15.237,P<0.05)。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经循证护理处理的肿瘤内科患者其躯体疼痛程度、心理焦虑及抑郁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该次研究中有关VAS 量表评分的研究结论与刘琼芳[12]在2018年中的研究结果高度吻合,即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26.12±4.16)分低于对照组(49.35±6.35)分(P<0.05)”,为此也可以说这一结果可靠。

③解析并发症情况,研究组中PICC 相关症状、口腔炎症、 腹痛便秘及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共有5 例;而对照组共有14 例, 可以看出研究组发生率9.80%明显低于对照组27.45%(χ2=5.239,P<0.05)。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经循证护理的肿瘤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这是因为在实施循证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已经实现对患者并发症进行预估并制定预见性方案,便于在患者发生并发症时及时给予患者最为及时且科学的应对措施,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是一种专业性及系统性都相对较强的新型护理理论, 可以减少患者的躯体疼痛感、心理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提高。

猜你喜欢
循证内科量表
内转科型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