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清
宜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宜兴 214200
心脏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通常在临床上会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但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的麻醉方式种类较多,麻醉药物同样如此,若选择不够恰当,将会产生多种并发症以及炎症反应,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1-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逐渐发现通过利用快通道心脏麻醉的方式可以产生更为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3-4]。同时可将患者病程进一步缩短,患者家庭所承受的负担能够得到有效将低,并使医疗资源得到高效利用[5]。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快速通道心脏麻醉的应用效果,该文随机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入该院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80 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入该院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80 例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40 例和研究组40 例。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28 例,女12 例;最大年龄75 岁,最小年龄21 岁,平均年龄为(47.51±5.20)岁;体质量41~80 kg,平均体质量(59.21±3.66)kg。 研究组研究对象中男26例,女14 例;最大年龄74 岁,最小年龄20 岁,平均年龄为(47.66±5.09)岁;体质量40~81 kg,平均体质量(58.68±3.57)kg。 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已经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诊断符合心脏手术治疗标准的患者;对该次研究相关内容均已知晓,并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经过临床检查发现存在合并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患有精神障碍类疾病或自主意识差的患者;存在心血管相关手术史的患者。
所有研究对象在手术开始30 min 之前均使用盐酸吗啡注射液(国药准字H21021995,规格:0.5 mL:5 mg) 以及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 ( 国药准字H41021048,规格:1 mL:0.3 mg)。 具体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剂量分别为: 按照0.2 mg/kg 进行盐酸吗啡注射液的配比, 同时取0.3 mg 的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联合应用,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将药物注入患者机体中。
接下来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式,具体如下:按照0.05~0.1 mg/kg 的标准进行咪唑安定注射液(国药准字H10980025,规格:5 mL/l mL)的配比,同时按照3~6 μg/kg 的标准进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2 mL:0.1 mg)的配比, 最后按照0.1~0.3 mg/kg 的标准进行依托咪酯注射液(国药准字H32022379,规格:10 mL:20 mg)的配比。三者联合应用,发挥麻醉诱导的作用。然后观察患者麻醉效果,待麻醉药物生效之后,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操作, 并取浓度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14024045,规格:5 mL:0.1 g)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使其呼吸能够得到控制。
最后对两组研究对象施以麻醉维持。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每公斤体质量1.5μg/min 丙泊酚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843)的标准进行麻醉,与此同时,对照组研究对象按照每公斤体质量5 μg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剂量进行联合使用, 而研究组研究对象按照每公斤体质量0.25~0.5 μg/min 瑞芬太尼的标准进行联合使用。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对用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临床治疗效果。 主要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若患者经过治疗,其临床状态得到显著改善,且未出现炎症反应,则判定为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改善,且出现轻微的炎症反应,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明显改善,或出现症状加重的问题,且出现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则判定为无效。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情况,主要包括术后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体外循环时间。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节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主要包括收缩张压以及心率。 时间节点为手术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时以及体外循环前。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比较[n(%)]
研究组研究对象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术后拔管时间(min)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h)体外循环时间(min)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28.39±5.62 113.84±36.54 14.618<0.001 10.57±5.14 18.47±7.64 5.426<0.001 35.17±5.98 44.18±6.21 6.609<0.001
两组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节点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比较(±s)
指标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心率(次/min)组别手术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时 体外循环前研究组(n=40)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n=40)115.27±9.28 114.99±9.34 65.28±10.25 64.89±11.28 113.36±9.51 112.10±8.54 89.98±11.05 89.65±10.85 57.57±10.33 54.98±10.21 111.88±7.48 110.33±8.27 100.75±14.17 100.27±15.01 55.26±13.14 54.79±12.36 114.01±13.07 112.36±12.58 89.37±13.28 86.54±12.28 44.39±11.36 43.01±11.77 116.87±8.21 111.28±12.54 83.35±3.65 82.87±2.87 37.39±11.25 36.03±9.35 110.36±8.14 108.87±11.30
在人体中,心脏属于循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体各个部位的血液供给都是由心脏进行提供,同时在人体细胞代谢的过程中,同样是保障正常代谢的重要器官,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心脏病手术治疗方式的不断改进,常规麻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手术的需求[6-7]。特别是在开展心脏手术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风险性,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对于麻醉技术的要求同样会更高。目前我国在开展临床心脏病手术治疗过程中,逐渐发现利用快通道心脏麻醉的方式可以产生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广泛应用[8]。 对于该方式的应用,其中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即阿片类药物。因此如何能够找到更为适合,且产生更高临床疗效的药物至关重要, 若采取恰当的药物,将会减少患者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观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9]。
该次研究中, 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28.39 ±5.62)min、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10.57±5.14)min 均低于对照组(113.84±36.54)min、(18.47±7.64)min(P<0.05),这与任会杰等[10]学者在《快速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中的研究结果:A 组拔管时间(26.5±3.3)min、ICU 时间(8.2±1.2)min 低于B 组(105.6±4.2)min、(15.8±1.5)min(P<0.05)的结果相同。该次研究在运用丙泊酚的基础上,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运用了芬太尼以及瑞芬太尼,能够发现瑞芬太尼产生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分析其中原因,瑞芬太尼不但具备了芬太尼药物中的优势,更具备了药物本身独有的药理价值,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自身机体中拥有一种称作胆碱酯酶的物质,在对其施以瑞芬太尼之后,可在机体中与之有效结合,并产生反应,进而使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出现水解代谢的情况,因此不会对肝脏器官造成依赖性,从而使患者在治疗后能够进一步缩短拔管时间[11]。 ②此类药物相比于芬太尼,其在人体中的分布量较小,约为0.22 L/kg,因此在实施快通道心脏麻醉术中,该药物能够在机体内迅速分散,并在1.4 min 之内完成与血浆平衡的。③从药理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 目前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讲,此药物为超短效阿片类药物中首位被认可的药物。根据该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无论是瑞芬太尼还是芬太尼,在对患者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均可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其血流动力稳定。但是通过对手术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组研究对象的术后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均较对照组更低,说明与其他阿片类药物相比,瑞芬太尼的效果更佳,且起效更快,因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改善,从而将临床疗效有效提升,由此可见瑞芬太尼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12]。 此外,由于瑞芬太尼这类药物本身代谢速度较快,在暂停使用后,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疼痛的情况,因此在实施手术之前通常会选择运用丙泊酚进行临床镇痛。
综上所述,在快通道心脏麻醉治疗过程中采用瑞芬太尼的方式对患者产生的临床效果更佳,值得临床上深入研究和不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