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稳稳
摘要:高职公共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它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新时期下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要想实现“人才强国”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3+2公共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3+2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作用;其次从相关研究情况出发,提出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高职公共必修课程改革的顺行。
关键词:高职;公共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高职3+2公共课程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也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等各方面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教学方式方法应由传统“灌输式”向现代化转变;而教师作为转变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果,以及师生之间关系等,对教育发展方向及培养目标有较大的作用,因此,将高职3+2公共教育课程改革融入到高校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3+2公共基础课程的意义
1.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职业能力较弱的情况,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而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主要依靠公共基础课程形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对高职公共必修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双基”和校本教研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主线、将教学过程与评价环节相结合等措施,促进高职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能力水平,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和他人及社会发展对个人未来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取得更高层次教育的必要环节
在高职公共必修课程中,基础理论教学是核心部分。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和感悟到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公共基础课程是他们参加升学考试的关键,而对于直接就业的学生来说,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定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的必备品和取得更高层次教育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提高专业素质的必备课程。
二、高职3+2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问题
1.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观念需要进一步改进
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高职院校特殊的专业特点以及教育体制问题等原因导致了部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而且由于传统思想和社会环境与时代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傳统教师讲授方法与手段单一等因素影响,导致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不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气氛压抑等等现象出现。因此,高职3+2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观念需要进一步改进,改变以往“一言堂”和“一刀切模式”等陈旧观念,培养适应社会变化趋势的创新型人才。
2.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
高职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观念、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教育领域也是不断变化,对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通过对该门课程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后发现:高职公共必修课内容比较单一枯燥无味、理论性较强而且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传统公共课堂理论研究不成熟、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等原因导致了当前我国3+2型高等师范院校“两教一智”教师队伍建设薄弱,使得高职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高职公共必修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3.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但是由于传统教师讲授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填鸭式、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等因素,导致目前专业课教师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透彻、缺乏实操经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课堂讲授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死记硬背的灌输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创新,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其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三、高职3+2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策略
1.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3+2高职公共必修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进行有效地学习。而且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转变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受益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作为公共基础课老师必须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把课堂交给多向化和开放性发展。
2.更新教学内容
3+2高职公共必修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教学体系建立以来,我国开设并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之一。在新形势下高职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和实施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为了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提出的要求,需要通过把教学内容进行学科交叉、整合式学习与理论创新相结合,以提升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公共课程体系,来实现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学生全面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方式
传统的高职3+2公共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随着时代发展,在高职3+2公共教育改革后,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手段改革,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课堂中来提高了教育质量、优化了教学方式与手段;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实践完成理论学习任务等等,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率。
四、结论
3+2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对传统高职教育模式和教材内容进行了一系列变革,高职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紧跟新课改的形势,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职业特点的教师方式和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创新课堂模式与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改进措施,拓展实践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能力为出发点来提高课堂效率并注重实践应用性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措施,为高职公共必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何玲玲, 龙丽娟.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研究[J].2021(2012-3):102-103.
[2]李晋.(2018).太阳能光伏电站电气工程的质量问题对策.农业技术与装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