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贵锋
摘要:很多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知识太抽象,晦涩难懂,很容易形成固定刻板的学习习惯和解题思维。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则致力于创新解读教材中的各项知识点,让高中生们从全新的角度看待抽象的知识内容,并在微型实验之中发现物理学知识的独特应用价值,并努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层次。本文将主要研究与分析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微课;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引言
微课是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教育教学手段之一,也能够起到创新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教师在设计和整合微课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听取学生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让学生们自行组织并研討与物理学科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章节。在高中物理课堂之中创新应用微课资源,也能够适度改观高中生对物理课堂的刻板印象。
一、利用微课提升课前预习效率
在高中物理课堂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微课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课前预习效率,尤其在夯实基础知识结构的关键阶段,需要逐步引领学生们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1]。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教材为例,在《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章节中,部分学生能够在掌握时间位移以及速度的基本物理学概念基础之上,对速度变化图像中的散点进行有效绘制,还可以将时间—速度、位移—速度两种函数图像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一般规律进行有效梳理。在引入加速度这一物理学基本概念之前,部分学生能够从图像中发现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也会呈现线性或者非线性的数学关系,还可以将速度的变化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分析。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可以在微课之中发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加速度并不均匀变化时,速度和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也会存在不规律的变化等等。
二、利用微课实践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高中物理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资源,逐步实践和改进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从中获取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辅助学生们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2]。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教材为例,在《相互作用——力》章节之中,部分学生能够在生活应用场景之中发现重力、弹力以及摩擦力的具体作用规律,还能够在开放式课堂之中应用微课视频资源有效区分三种力的相似之处和区别。对于高中生而言,将相互作用力与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比较,也能够间接培养科学严谨的物理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在利用微课实践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进行对比,并让学生们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以及短处,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尤其在翻转课堂之中,部分学生还可以充分运用微课视频资源,对有益摩擦力和有害摩擦力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准确区分。
三、利用微课展现物理实验探究特点
在高中物理课堂之中,为有效改变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刻板印象和固定思维,教师需要创新应用微课资源,充分展现物理实验的科学探究特点,并从学生独特的问题解决思路之中发现一些独到之处[3]。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册教材为例,在《圆周运动》章节的实验探究环节之中,物理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化的辩题引入到物理课堂之中,并将辩题双方的有效论证证据以微课视频的方式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不同小组学生的辩题持方是不同的,也会非常关注与自身相同观点的微课视频内容,并试图从中找到可以被抽象出来的物理学知识点以及典型证据,并在自行验证实验内容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圆周运动的一般规律。尤其对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圆周运动形式而言,例如跳楼机、大摆锤、海盗船、过山车等娱乐项目,都能够产生向心力以及离心力,当学生们在科学探究实验中发现圆周运动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物理学规律时,还可以将其引申到其他生活场景之中。
四、利用微课巩固基础以及突破学习瓶颈
在高中物理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微课视频资源,协助学生们巩固基础知识体系,还可以有效突破物理学习瓶颈等问题。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三册教材为例,在《静电场中的能量》章节之中,部分学生非常容易混淆库仑定律以及带电粒子运动之间存在的关系,还会对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产生质疑。此时,教师需要与学生们共同探讨静电场中的电荷以及带电粒子之间是否存在差别,并将不存在以及存在差别的场景进行分别探讨,并充分运用库仑定律等相关物理学定律以及知识点,对静电场之中的电荷分布情况以及带电粒子运动情况进行分别讨论。部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一步巩固静电场的相关知识点,还可以准确区分库仑定律的合理应用场景和分析方法。
结束语
在高中物理课堂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微课视频资源的设计与创作之中,还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细节问题作为课前预习导入的印子,引导高中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问题,并在微课之中寻找到问题解决的有效思路。
参考文献
[1]张金劳.高中物理自主探究课堂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4):124-125.
[2]梁加琪.高中物理微课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2):7.
[3]张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究与改进[J].基础教育论坛,2020(3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