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平
摘要:虽然合作学习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广为施行,在我国很多地方也都采用了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但在大部分地区合作学习的施行情况让人堪忧。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物理实验课作为载体,对合作学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8-099
一、小组划分的原则及方法
(一)小组的规模
理想的小组规模,并不存在统一的标准,不同能力的学生、不同规模的班级、不同性质的内容、不同水平的活动,需要不同规模大小的分组。在确定小组规模的大小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首先应根据上述几方面确定小组人数的下限,这个下限应保证能一般地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应确定小组规模的最适当人数,这个人数能保证小组学习效率达到最佳程度;再次,小组规模的上限应设定在这样的人数上,如果超过了这个上限,小组的学习效率会迅速下降。考虑到目前物理实验的特点及学校设备情况等因素,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一般以2-6人为主。
(二)分组的方法
教师可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特点、性格差异等方面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将考虑的特性分别按照高、中、低进行分层将每位学生对应相应的分层。
二、物理实验教学合作学习中不同角色的任务
(一)教师合作学习
在教师个人备课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对合作学习的目标进行确定。确定具体的目标后,教师通过模拟实验,确定实验方案,且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有较为全面的预测。而后参与具体的教学,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不断的给与适当的引导,最后做出对学生的评价和对自己的评价。
(二)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自主预习后,通过小组合作确定实验的具体目标,再根据相关目标进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案后,准备好器材,进行实验的操作流程,如:实施操作、记录数据、交流讨论、分析误差,进而得出小组实验结论。而后进行组间讨论,总结出班级较为认可的几种结论。最后进行评价,如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根据评价内容对合作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和奖励措施。
三、实验教学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目标的提出与实验方案的制定
物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好理解,所以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安排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教学中适合物理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安排,确定好教学目标,通过备课和教师组的合作学习制定好实验方案。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对学生在实验中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完善,形成完整的实验方案。因此,教师合作学习必须“先入为主”,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才能得心应手,教师通过合作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二)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小组依据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流程进行操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小组都要巡视到位,看似旁观,实则参与,当小组实验操作出现困难时,应及时帮助其理清操作思路和步骤,及时修改实验方案:当实验数据出现过大的误差而学生又无法作出合理解释时应及时提醒,让其找出误差过大的原因。让学生适应团队合作氛围,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享受合作学习的成果,体会自己成功的喜悦,这也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物理教学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目标是共同的,必须对每个成员都要进行分工,每个成员在物理实验各环节上发挥各自的作用,每個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在自己岗位上尽职尽责,缺一不可。每个成员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在小组内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能完成自己及小组的目标。
(三)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步骤,任何合作学习如果缺少讨论交流这个环节,合作学习就变得无价值和意义,使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都有“半生不熟”的现象。通过交流讨论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境界,加深理解,使认识提升到新高度,同时它也是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的桥梁和纽带。但讨论交流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需要关注:首先初中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往往不够主动,性格内向的比较多,不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容易冷场,影响合作学习讨论的氛围。
(四)多元化的评价
通过自评和互评肯定优点找出缺点,增强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同时进行组间互评使每个小组的优缺点都得到合理的评价,促进小组之间的互帮互学。通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平等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养成及自省,自律能力的培养。
总结
面对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应该理性地选择合适的章节来进行实施。对于合作学习策略的选用也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具体的内容,器材的配备等进行灵活地选择。只有在合适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学科教育,2001.(07):1-5.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1(00): 380-393.
[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