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丑
摘要:地理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此需要初中生识记的知识点较多,内容繁多并难以记忆是地理课程的主要特点。许多初中学生认为记忆地理知识十分困难,甚至因此产生厌学心理。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研究探索,发现在初中地理学习中采取有效的记忆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果,对于提升学生地理成绩来说也有着极大好处。本文将针对初中学生如何有效记忆地理知识的具体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知识;有效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众所周知,初中的地理知识具有抽象性与形象性相统一,宏观性与微观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许多初中生认为地理学科难以学习。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记忆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地理成绩,是地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初中生记忆地理知识的必要性
地理课程作为初中学习的主要部分,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地理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也十分广泛。可以说,地理课程的学习还包含着数学、历史、化学以及语文等各种学科的知识。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想要学好地理这门学科并不简单,尤其是地理知识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使得学生在记忆地理知识时,常常会觉得无从下手。而通过运用适当的记忆方式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因此,采用适当的方式有效的記忆地理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初中生记忆地理知识的有效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情况
地理学科知识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导致初中生在学习地理课程时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学起,面对复杂的地理知识如何去记忆,也是初中地理教师们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将初中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记忆地理知识。众所周知,许多看起来深奥难懂的地理知识,其实都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温度变化所导致的许多自然现象等。只要细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复杂的地理知识其实非常简单。
例如,在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地球的运动》这一课的时候,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地球在公转一圈与自转一圈时的特点,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日升月落,冬去春来等常见的自然现象为学生们解释在地球运动时公转与自转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们理解地理知识。地理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事例为学生们说明在地球运动时导致的自然现象,通过具体事例的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2)利用图表巩固知识
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采用图表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地理知识。众所周知,采用图表的方式,可以让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条理化、简洁化,同时对于相似或相反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对比学习,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地理学科知识的广泛性,导致其知识点复杂而繁多,增加学生学习时的压力。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可以通过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图表,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记忆地理知识。
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授《地壳运动》这一课的内容时,需要让学生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及方式,以及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过程,这一部分的知识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学生盲目的学习就会增加记忆的难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图形和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们用表格将海陆变迁的原因和方式整理起来,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学生们也会感到更加轻松,在课后复习时也会觉得更有条理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效率。
(3)巧用口诀记忆知识
使用简洁明了、通俗有趣的口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快乐。因此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巧妙的运用口诀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节省记忆地理知识的时间。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之所以会觉得学习困难,其实就是由于地理学科知识的复杂繁多而导致的,而口诀记忆法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将复杂的知识串联起来,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记忆知识的压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例如,在初中地理学习到我国省级行政区时,需要学生将各个行政区的名称记下来,众所周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数量是比较多的,如果全凭死记硬背的话,不仅难以记忆,还会导致错背,漏背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采用口诀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如“京津沪渝直辖市,蒙林新藏桂自治。”这些口诀大都十分押韵,并且将各个省份的名称都融汇在口诀中,方便了学生记忆地理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运用有效的记忆方式帮助学生识记地理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将知识与生活自然现象相结合,以及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等方式,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的地理素质。
参考资料
[1]管永清.巧用记忆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地理教学中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J].考试:教研版,2010:77-77.
[2]庄婷婷,林清英.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记忆教学[J].《中华少年》,2018:2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