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玉
[摘 要]体育教师应集中全班学生学练“8”字跳长绳的注意力,激发不同水平学生学练“8”字跳长绳的兴趣。文章对“8”字跳长绳的进绳时机、进绳速度、起跳时机、起跳动作、起跳位置、出绳速度、出绳距离以及积极准备下一次入绳等内容展开论述,以期教师能够丰富“8”字跳长绳的练习形式,抓住“8”字跳长绳的技术要点,提高学生的学练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8”字跳长绳;技术动作;运动条件;感知觉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6-0023-02
“8”字跳长绳是一个深受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而且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8”字跳长绳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8”字跳长绳竞技水平。
学生学练“8”字跳长绳过程中获得的或成功或失败的结果,会对其学练“8”字跳长绳技术动作的感知觉产生影响,从而促使其自主矫正“8”字跳长绳的错误动作,提升自身“8”字跳长绳技术水平。有的学生在“8”字跳长绳的接力过程中,容易出现畏惧进绳、进绳时机不对、进绳速度过慢、起跳点不准确、起跳时机不准确、起跳动作干扰绳、起跳动作与出绳动作不连贯、跑动距离过短没跑出长绳甩动距离、完成一次进出绳后精神放松、不能及时做好下一次进绳的准备工作等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练“8”字跳长绳的质量。
一、起跳时机与起跳动作的学练
[技术动作]原地跳长绳
单人跳绳是小学阶段国家体质测试项目。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连续完成多次单人单飞跳绳。但是学生跳长绳的水平良莠不齐,有的学生甚至难以完成一次原地跳长绳,更不要说接力进出绳了。所以,教师尽快将完全不会跳长绳的学生筛选出来进行个别指导,具有现实教学意义。
[运动条件]集体原地跳长绳
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每组选取2人甩长绳,他们的站立距离间隔4米,剩余人员则全部站在长绳范围内进行集体原地跳长绳练习。全组学生全部都成功跳过长绳的次数不多,常会有学生失误而导致绳子被挡断。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连续两次成功越过绳子的学生基本掌握了起跳时机与起跳动作的技术要领。这部分学生可离开该小组,与水平相当的学生另外合成一个小组,单独领取一根长绳一起练习“8”字跳长绳接力。这样可降低不良干扰,让教师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更好地纠正其起跳时机与起跳动作。
[引导感知的重点]起跳时机与起跳动作
成功跃过长绳完成原地跳长绳的动作,并且身体不接触长绳,代表着学生掌握了起跳时机与起跳动作的技术要领。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纠正起跳时机不准确与起跳动作干扰绳的问题,提高起跳时机准确性与减少起跳动作对绳的干扰。
二、进绳时机与进绳速度的学练
[技术动作]绳下穿行
有的学生存在进绳时机不对、畏惧进绳、进绳速度过慢等问题。这会导致进绳节奏慢,干扰整体练习,影响练习氛围。例如,在进行“8”字跳长绳练习时,有的学生需要数摇绳节拍寻找进绳时机,有时绳子摇了五六次,他们还没有进绳;有的学生进绳速度慢,从而导致绳子被身体阻挡;有的学生畏惧进绳,他们或从绳旁边绕行、或从绳下穿行等。
[运动条件]从慢摇绳下穿行不跳绳
全班学生可按技术水平分成三组,能够不空绳完成“8”字跳长绳接力的男女生按性别分组(A层次,两组),接力过程中存在数节拍导致空绳情况的男女生为一组(B层次,一组)。每组选出2人间隔4米慢速摇绳,能够维持长绳持续摇动状态即可。其余学生从长绳侧面排成一路纵队,队伍方向与绳成直角,从慢摇绳下横向穿行不跳绳,穿行后从摇绳人员后方绕弧形回到队尾排队,练习队形呈椭圆形。根据学生在练习中的技术水平表现,教师可动态调整三个小组的成员。小组之间也可以展开比赛,以成功穿行的次数和失败的次数作为评价依据,至于评价标准则要依据小组水平而定。例如,时长2分钟的比赛,B层次小组完成A层次小组成功数量的一半即判定为胜利。这样能激发各组学生努力学練。
[引导感知的重点]进绳时机与进绳速度
教师通过慢速摇绳、侧向进出绳、穿行不跳绳等方式创造运动条件,引导学生关注进绳时机与进绳速度。学生通过成功从慢摇绳下穿行接力不跳绳且不空绳,增强自主矫正意识,并积极观察、思考、改进、实践,以实现学练目标。教师通过分组比赛、差异化评价等方法,营造积极的课堂学练氛围。
三、起跳位置的学练
[技术动作]“8”字跳长绳
教师可在本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8”字跳长绳练习,通过绳子的长度和摇绳的速度对学生的起跳位置予以限制。
[运动条件]一路纵队“8”字跳短绳
“8”字跳长绳技术较为熟练的男女生按性别各组成一个小组(A层次,两个小组),技术生疏的男女生组成一个小组(B层次,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2人间距2米按照摇“8”字长绳的形式摇绳,且选用的是个人跳绳用的短绳,绳长近3米。除去两个摇绳人员抓握的绳子两端,实际可供学生起跳越过长绳的中间绳段长约1米,有充裕空间供1人进出绳完成“8”字跳长绳练习。采用慢速摇绳,小组成员排成一路纵队接力完成“8”字跳长绳,同时教师提问:“起跳点在什么位置?”各小组可以根据本组成员的练习水平调整摇绳速度,以大部分组员能成功通过为基本标准。小组间可开展竞赛,教师则可采用差异化评价营造学练氛围。
[引导感知的重点]起跳位置
通过“8”字跳短绳练习,压缩起跳位置的空间,引导学生关注“8”字跳长绳的起跳点位置信息,促使学生主动细化“8”字跳长绳的技术动作,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四、出绳速度与出绳距离的学练
[技术动作]“8”字跳长绳
在练习“8”字跳长绳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跃过绳后落地动作与出绳跑动动作脱节不连貫,导致出绳速度过慢以及出绳距离不够远等情况。这些情况又会让学生在已经成功越过长绳后仍然有可能接触到绳子引发失误,进而影响后续的练习节奏。本环节通过长距离快摇“8”字跳长绳练习,加快学生进出绳的速度,增加出绳距离。
[运动条件]增加绳子横向摆动距离并控制节奏
“8”字跳长绳技术较为熟练的男女生按性别各组成一个小组(A层次,两组),技术生疏的男女生合成一个小组(B层次,一组)。每个小组选出2人间距3米摇长绳,绳长5米以上,以增加绳子摇摆的横向距离。按照摇“8”字长绳的形式快速摇绳,小组成员排成一路纵队进行“8”字跳长绳接力练习。技术生疏的男女混编小组采用摇一次等待一次的“8”字过绳方法,即每摇2次绳过一个人。这降低了练习要求,保护了小组学生的学练热情。动态调整小组成员,如B层次小组的成员如果可以不等待直接连续接力过绳,则调拨到A层次相应的男生小组或女生小组中。
[引导感知的重点]出绳跑动距离与跑动速度
教师通过调整摇绳人员的站位距离、长绳长度、摇绳速度等,控制“8”字摇绳的横向距离和学生的练习节奏,促使学生快速跃过绳和增加跑动出绳的距离,激发学生关注出绳速度与出绳距离,细化“8”字跳长绳技术要求。
五、积极开展下一次入绳的学练
[技术动作]“8”字跳长绳
无论是在“8”字跳长绳课堂练习过程中还是在“8”字跳长绳比赛中,都会有学生出现懈怠的状态。例如,有学生完成一次过绳后,不积极主动到队尾排队,导致堵塞后方学生的出绳路线,还有的学生轮到自己下一次过绳时没有做好准备,从而影响整组的练习节奏。
[运动条件]缩短绳长,减少人数,加快速度
按照学生“8”字跳长绳的技术熟练程度将其分成两个层次,在“8”字跳长绳练习中,能够连续完成接力的学生按性别各分为一个小组(A层次,两个小组),不能连续完成“8”字跳长绳接力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B层次,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2人间距3米摇绳,其余人则排成一路纵队做“8”字跳长绳练习。要求A层次小组负责摇绳的学生高频率摇绳,其余学生连续过绳。B层次小组负责摇绳的学生以中等速度摇绳,其余学生连续过绳。A层次学生10到15人一组,B层次学生10人左右一组,根据组内技术水平变化、人数变化和学生的进出绳状态,动态调整组员和组数。例如,B层次学生的技术水平与A层次学生不分伯仲时,则调整到对应的A层次小组参加练习。
[引导感知的重点]积极准备下一次进绳
教师通过缩短绳长、减少小组人数、加快摇绳速度等手段缩短学生的出绳距离和下一次进绳的等待时长,从而加快练习节奏。教师通过加快练习节奏促使学生增加出绳后的跑动距离,引导学生积极做好下一次进绳的准备。
总之,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学练设计,加深了全体学生对进绳时机、进绳速度、起跳时机、起跳动作、起跳位置、出绳速度、出绳距离以及积极准备下一次入绳等技术细节的全面认知,增强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树立了学生参与练习的信心,提高了学生对“8”字跳长绳技术动作的应用水平。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