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丽
好多的书,不是“读”过就“懂”的,“读”与“懂”完全是两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只有读出了文章的感情,才算是真正的读。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而朗读训练是有层次的,在我们的课文后面和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标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即是朗读的三个层次,只有把握好这三个层次,并指导好这三个层次,才能做到有效的朗读。
一、 整体把握朗读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正确。这要做到字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这也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在初读课文时都能达到这一要求,在检查初读时,帮助学生正音,帮助学生读顺较长的句子或者难读的句子。第二个层次就是读流利。在这一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可帮助学生选择语速、停顿,确定重音。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最后一段,“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里的“一切”指的是人们通过砍伐树木所获得所有的物品,“什么”这里不是用来提问,而是用以“任指”随便的一个什么东西,“什么”的运用突出了乱砍滥伐树木引发的惨重后果,同时出衬托出灾害无情,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这句话含义深刻,在理解了之后的朗读就有了起色,有的学生打着手势,有的学生闭着眼睛,低沉中带有责备,缓慢中带有悲惨,听后耐人寻味,令人深思。第三个层次最重要,感情朗读需要体现出对文章的体味与理解,触及人的思想和灵魂,这是最高层次的朗读。
二、 选好读点,读出层次
每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感情,但并不是每一处都流露感情。因此,要选好读点,精心指导朗读,以点带面,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在《检阅》一课中,博莱克是个截肢的儿童队员,在检阅场上他出色的表现赢得成千上万观众发自内心的感慨与赞叹。“这个小伙子真棒!”我抓住了这句话作为一个读点,指导了有层次地朗读,第一个层次是自读课文,画出表示他棒的词语,说出自己的理解,我提示道“让我们为他的出色表现一起称赞。”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朗读含包了称赞的意思。然后,我又引导学生仔细看插图,说说他昂着的头,挺着的胸,他的表情,结合课文中“他肯定忘了自己在拄拐”,提问:他忘了自己,在想什么呢?学生通过博莱克的表现走进了他的心里,多了一层的了解,多了一层的佩服。“同学们,让我们为博莱克的自信,发自内心的称赞,”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一次的朗读,坚定的语气中包含着佩服。到此我并没有罢休,而是因势利导,透过这简短的文字,透过这幅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有的说我看到他摔倒了,又爬起来;有的说我仿佛听到同学们在鼓励他……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都看到了,让我们怀着万分的感动一起称赞。”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次朗读,同学们声音高昂,充满了激动,但是分量不够,我随机指导:同学们,我们的感动,我们的称赞不是靠声音喊出来的,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是有份量的,我想听到你们内心的称赞,再次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同学们的声音压低了一些,音域宽了一些,有了份量,有了感动。短短一句话的朗读指导,同学们一定记忆深刻,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也会牢牢地刻印在学生心中。精心选好读点,做到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三、 讀中有评,以评促读
在朗读过程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有评才有促进,评的原则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给予肯定。评价要避免形式主义,要有针对性,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肯定学生读得正确,读得好的地方,指出他们读的不好的地方,要说明理由,并给以示范。
朗读有了层次,理解就有了深度,感情就得到了升华。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语言的美、感情的美、思想的美,都美在了朗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