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璐颖
拼音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认读文字的重要工具,由于它不具备汉字的表意性特点,学习时会有一定的枯燥和单调。过于理性、刻板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孩子们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该阶段孩子的学习心理,赋予拼音教学更多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更主动地投入课堂。
一、善设情境,让拼音“活”起来
(1)创造形象,激发学习兴趣。一年级学生乐于在游戏化、情境化、趣味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因此如何在一开始牢牢捕捉学生的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拼音教学的导入环节往往是叩开孩子学习意愿大门的一把重要的钥匙,这个环节的是否出彩往往决定着接下来孩子投入的程度高低。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拼音的每一课都有一幅插图,它们将抽象的拼音的外形变化为生动的图像。比如在《i、u、ü》一课中,在池塘边的小鱼、乌龟、衣服等都能作为认清拼音外形的资源。教师可以以此构建出拼音乐园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其中发现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资源。
(2)创编童话,破解教学难点。拼音学习中存在许多的拼写规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抽象的规则很难记忆,比如,在教学到ü和jqx在一起后的标调规则时,教师可以创编这样的童话:正当j、q、x与i玩得高兴的时候,小ü来了(戴着帽子的ü)。它也想和j、q、x玩,可是你知道吗?小ü和j、q、x碰在一起,就发生了奇妙的事情。原来,小ü和我们的小朋友一样,非常有礼貌,它只要一见到j、q、x,马上就把自己的小帽子摘下来,向他们行个礼,然后和它们亲密地在一起玩耍。以此引出ü和j、q、x在一起要省略两点的规则。
二、善用活动,让规律“动”起来
(1)借助实物,有效帮助区分。拼音中有许多较难区分的字母,比如b和d,p和q,f和t。由于一年级的孩子的方位感较弱,一味地运用口诀会让他们产生混淆。如果能借助实物,让学生在第一次认识它们时就以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出现,那么学生对于形近拼音的认识会更深刻。比如在教学区分f和t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长柄雨伞实物进行区分,引导学生发现当雨伞朝上时,形象接近t,当雨伞朝下时,形象接近f,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性记忆又增加了,具体的图像可以帮助他们深刻记忆,在这时若辅以简要口诀,效果会更好。
(2)游戏寓学,激发学习劲头。孩子天性爱玩,游戏化的学习往往能带来更多的乐趣。在拼音教学中,确实少不了一定量的拼读练习,但是游戏可以让这些枯燥的过程变得有趣起来,在快乐的拼读中收获成功,会激发孩子的能动性。比如,在教学四个声调时,可以借助开小汽车的游戏。孩子在将声调的变化与汽车的走向相结合的过程中,能更好地记住四声。在拼读练习时,可以借助开火车的游戏,一组同学全说对就能给整组加分,这样一来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也能让大部分孩子都參与进来。除此之外,“摘苹果”“过桥”等游戏,也能一次次点燃孩子们的学习激情。
三、巧设练习,让学习“乐”起来
(1)读读儿歌,圈画找拼音。部编版的教材编写突出了拼音的运用功能,如《jqx》一课中,《在一起》这首儿歌出现个多个以声母jqx作为开头的音节,在熟读儿歌的过程中也对这一课要求掌握的声母进行进一步的熟悉。针对这样的教材编写特点,笔者也在作业中安排了读、背儿歌的任务。如,在上完《ai ei ui》一课后,我带领孩子熟读儿童诗《鸭子》:“鸭子乖乖/模样怪怪/翅膀拍拍/屁股歪歪/走路摆摆/滑稽可爱/水里比赛/游得快快”。在这首儿歌中,多次出现了带有复韵母ai的字,通过课后练读,强化学生对复韵母ai的认识,增强学习拼音的效果。
(2)材料大搜索,动手摆拼音。拼音学习中,一味的机械练习抄写并不是非常有利于孩子记忆,相反,能够让孩子动手动脑的体验式学习往往可以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增强学习的动力。在学完了6个单韵母和21个声母以后,为了加强学生对拼音外形的记忆,笔者布置了一项让学生利用家里的材料摆出拼音外形的作业。橡皮泥、玉米、青豆、糖果、瓜子……孩子们搜索了家里各式各样的材料,将学过的拼音都拼了出来,并且乐在其中。孩子们在有趣的动手操作中加深了对拼音外形的记忆,同时也磨炼了孩子的耐心。
其中,较容易混淆的bpqd这几个声母,也在学生摆造型的过程中得到了强化,一段时间以后,拼音中的难点不攻自破,加深了学生对正确声母外形的印象。
(3)巧用拼音树,体会拼读乐。拼音作为辅助认字的工具,学习它最终的目的增加识字量。因此,让孩子体会拼音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非常有助于增强学习动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熟悉二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拼读,我将全班所有孩子的姓名的拼音和汉字都画在了一幅图上,形成一棵属于我们班的“姓名树”,并让学生自己拼读。这一项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孩子为读出了同学的姓名而开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慢慢发现了原来拼音的确是学习生字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江净帆.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语文建设,2021(1):3-5.
[2]叶雪冰.当下汉语拼音教学的问题与破解[J].语文建设,2018(1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