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捷,张慧,王璐璐,张丽英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郑州 450052
胃癌是目前国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超40万,发病率居肿瘤第二位,病死率居肿瘤第三位,由此可见胃癌影响颇深,危害重大。由于胃癌患者临床进展较快、放化疗不良反应较大且疗效不持久,故临床常行根治术来控制病情进展。但由于胃癌位置特殊,术后胃肠功能减退常出现乏力、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营养不良多见。营养不良会使患者体重减轻,免疫力下降,降低生活质量。术后不良反应造成的心理负担以及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往往使胃癌患者对治疗的希望水平下降,对治疗缺乏信心导致自我管理能力下降。而自我管理关系疾病的进展速度,不能做好自我管理会加速疾病进展而加重营养不良等不良反应发生,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由此可见,胃癌患者术后如果想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必须从加强营养、提高信心、建立目标、提高自我效能做起。研究显示,临床在对患者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平台对胃癌患者进行健康随访可取得满意效果。健康随访有助于及时获取胃癌患者的病情动态,及时对症治疗,但随访过程中易造成失访。有研究表明,Snyder希望理论通过教育、目标确立、路径思维和激活动力来推动患者本身为实现预定目标,沿着量身设计的路径,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方案,疗效显著。由于Snyder希望理论应用于胃癌术后管理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通过比较Snyder希望理论结合微信平台的随访管理和单纯微信平台的随访管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Snyder希望理论结合微信平台的随访管理对胃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P
>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常规管理和微信平台的随访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Snyder希望理论进行管理干预,干预由1名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3名护士(生活指导护士、疾病护理护士、心理咨询护士各1名)组成。常规管理是指在院期间的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微信平台的随访管理是通过医护人员将患者加入健康教育微信群,每月1次,将患者生活方式、病情现状详细记录并定时推送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Snyder希望理论进行干预,这一理论建立于目标的能量、途径和意愿,通过对行为密切关注,注重情绪调节来改善希望水平,提高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进而促进健康。Snyder希望理论:①教育,医师首先向患者解释希望水平对健康的意义,激发患者内在动力,然后深度交流,纠正患者的认知误区。②目标,医师为患者建立可行的个性化治疗目标,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生活指导护士负责给予生活管理指导如饮食运动指导和推荐,疾病护理护士负责给予康复看护指导,告知出院管护注意事项。③路径思维,医师个性化制订健康教育管理手册,生活指导护士和疾病护理护士通过微信讲解示范,帮助患者实现阶段性目标,然后及时鼓励患者走向下一步治疗阶段。④动力思维,心理咨询护士通过心理疗法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利用快乐因子法来开展健康教育,重点关注消极情绪较深的患者并给予鼓励或奖励,每周1次,每次2 h。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
1.3.1 自我管理行为 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SMBS)由斯坦福慢病教研处研制,其中文版量表在国内慢性患者中经检验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干预前后采用SMBS从运动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与医师沟通3个维度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总分0~69分,评分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3.2 希望水平 干预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评价患者对治疗的希望水平。HHI包括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3个维度,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4个选项,“非常同意”“同意”“反对”“非常反对”依次对应1、2、3、4分。评分越高,说明希望水平越高。
1.3.3 生活质量 干预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测定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有36个条目,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评价生活质量。将得分转化为百分制便于理解,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4 营养指标 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干预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
1.3.5 术后不良反应 胃癌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疲倦乏力和营养不良,观察两组胃癌患者术后在干预期间的恶心呕吐、疲倦乏力和营养不良发生情况,资料来自患者档案和微信随访记录。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运动锻炼、与医师沟通、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3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MB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的比较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升高(P
<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表2)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HH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的比较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升高(P
<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表3)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的比较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MI、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均升高(P
<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表4)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的比较
P
>0.05);观察组患者疲倦乏力、营养不良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5)表5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n(%)]
胃癌临床上较为多发,发病率排名靠前,病死率居第三名,仅次于肺癌和肝癌。胃癌发病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发病患者群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研究显示,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5%以上。过半的胃癌患者以疼痛、乏力、纳差症状为主,超过20%的胃癌患者伴有体重下降、焦虑等症状。经过一系列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以及经济负担很大,负面影响巨大,往往使胃癌患者对治疗的希望水平下降,对治疗缺乏信心导致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因此,心理治疗、健康宣教、社会性支持工作对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通过微信平台对胃癌患者进行健康随访可及时洞悉病情动态,及时应对,效果较好,但失访率也较高。研究表明,Snyder希望理论以目标、路径和动力3种思维来促进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目标清晰、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提出的治疗方案,疗效显著。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经Snyder希望理论结合微信平台的随访管理后SMBS总分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坚持锻炼身体,自身情况可独立监测,愿意与医师沟通,配合治疗,可能是因为Snyder希望理论使胃癌患者从心理上认同积极态度对改善疾病疗效的重要性,因而愿意主动配合治疗,重视自我管理;观察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对现在和未来积极面对、积极行动、主动交流不逃避,可能原因是Snyder希望理论强调动力,医护人员围绕动力这一主题向患者举很多预后良好的实例,使患者对治疗充满希望。生活质量上,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营养状况上,观察组患者BMI、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可能原因是Snyder希望理论强调路径思维,患者为实现目标积极配合治疗使生理功能逐渐康复、食欲改善、机体分泌代谢功能逐渐恢复、胃肠吸收能力有所恢复、由生理疼痛带来的消极情绪逐渐减退,因而对治疗充满希望,饮食摄入更加丰富,营养更全面且吸收能力提高进而使BMI有所提高,血红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水平有所回升;观察组在干预期间乏力、营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可能原因是患者对治疗充满希望,积极配合,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因而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患者营养充分可改善生活质量,乏力易疲劳的发生率随之下降。
综上所述,Snyder希望理论结合微信平台的随访管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