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辉 刘新彦
[摘要]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工程机械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工程机械系列双向词典”为例,阐述了Excel、Access、InDesign、方正书版等计算机软件应用于词典的编辑加工过程,实现了词条的标准化、词条的平衡性检查和词条的排序等。同时,图书编辑加工过程通过科学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提高书稿的编辑加工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打造精品图书。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词典;编辑加工;工程机械
当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出版行业的工作模式。如编辑出版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发生变化:作者稿件形式从手写稿到Word、LaTex版电子稿;排版软件从20世纪90年代的方正书版5.0或6.0、飞腾单色排版,到现在的方正书版11.0、InDesign、Illustrator等双色、四色排版;制版工艺从铅字工艺到胶片印刷再到CTP制版,实现按需印刷等。编辑出版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工程机械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工程机械系列双向词典”(以下简称“工程机械系列双向词典”)为例,阐述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编辑加工中的应用。“工程机械系列双向词典”由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策划组织,由大连理工大学和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编写,是包括英汉·汉英、法汉·汉法、德汉·汉德、日汉·汉日、俄汉·汉俄、西汉·汉西、葡汉·汉葡、意汉·汉意、阿汉·汉阿、韩汉·汉韩10种双向语言的词典。
该词典以专业词汇和术语收集为主,采用工程机械通用的名称和术语,同时兼顾多个称谓的习惯用语或俗称。其编写工作的主要流程是,首先,建立编写逻辑体系,在这一逻辑体系的指导下收集并整理中文词条;其次,建立中文标准词条,在此基础上建立英文标准词条;再次,通过英文标准词条,将中文词条翻译为对应的法文、德文、日文、俄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阿拉伯文和韩文。
整套词典的中文词条基本保持一致。中文核心词条的主体部分来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相关国际标准。每部词典的中文核心词条均在1.2万条以上。词典编写遵循以下原则:中文核心词条的一致性、词条选取的国际通用性、外文词条翻译的规范性。
“工程机械系列双向词典”项目分两期出版,第一期包括7种语言的词典,获得了首届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于2009年出版,并于2012年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圖书)提名奖。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等国家战略,出版单位组织策划了第二期3种语言的词典(意汉·汉意、阿汉·汉阿、韩汉·汉韩)。目前,这三种语言词典的编辑加工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出版。
一、计算机技术在词典编辑加工中的应用
关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图书的编辑加工过程,出版行业做过各种尝试,其应用成果以校对软件居多,即将某一类图书编辑加工过程经常出现的文字差错、语法错误等写入数据库,记入系统,生成校对软件,其可以与黑马等其他校对软件结合使用,取得不错效果。
而对“工程机械系列双向词典”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出版项目,如何高质、高效地完成该词典的编辑加工成为出版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涉及许多重复工作量。因此,结合笔者计算机学习及教学的相关经验,经过反复调研与大量试验,笔者逐渐摸索出方向,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对本套词典实行电子化的编辑流程,将一些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编辑加工和校对过程。
(一)基本情况
以《工程机械意汉·汉意双向词典》为例,词典包括正文、索引、产品图谱三部分。正文又分为意汉部分和汉意部分。意汉部分所有词条均由三列组成,中间由“//”隔开:意大利文词条、英文词条、中文词条。词条中若有多个对译英文词条或中文词条,中间由“,”隔开。例如:
a comando idraulico//hydraulic control//液压操纵式addensatore //thickener,thickening device//稠化装置,浓缩机
汉意部分所有词条均由四列组成,中间由“//”隔开:中文词条、汉语拼音(采用分写方式)、英文词条、意大利文词条,词条中若有多个对译意大利文词条,中间由“,”隔开。例如:
安全操作距离//ān quán cāo zuò jù lí //safetypass clearance//distanza di operazione sicura
安装载荷//ān zhuāng zài hè //erection load//carico di erezione,carico di installazione
编辑综合考虑英语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各词条的意义,除《工程机械英汉·汉英双向词典》,该系列的其他各语种词典在编排上仍保留了英文词条。
(二)词条的标准化
所谓词条的标准化,就是词条格式的统一,以方便词条比较和排版。该系列书稿的来稿形式是Excel表格,在排版前,编辑先在Excel表格中对书稿进行初步加工。其规定标准化格式为:词条全部为半角字符,词条前后无空格,外文单词之间用一个半角空格隔开。词典的编写、审校及编辑过程均在Excel表格中进行。由于词条需要反复多次经过不同作者、审稿人员、编辑人员、校对人员的修改和调整,这很难保证所有工作人员的每项操作都是规范无误的。同时,许多工作内容都在电脑上完成,与传统的打印校样相比可以看到工作人员的修改痕迹不同。所以,编辑每次收到稿件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词条进行标准化。这可利用Excel表格中的trim函数和asc函数完成。
(三)词条的平衡性检查
整套词典编写的逻辑体系主体框架遵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9725—1999《工程机械 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其中给出了工程机械产品型谱,包括18大类122组567种。同时,编辑考虑到行业使用习惯及实际情况,吸收了相关类别的词汇,通过平衡性单项检查,检验最终选取的词条是否满足此要求。
编辑先根据18大类122组567种及相关类别词汇,选取“检查关键词”,通过SQL语言将这些关键词导入Access,此时的Access表由诸多“检查关键词”表组成,若打开每一个表,其中就含有此检查关键词的词条。通过这项检查,我们发现有些类别词条数过多,如“起重机”类别有一千多条,有些类别则无对应词条。对此,编辑一一做了检查,并进行了调整。
(四)英文词条添加音标
《工程机械英汉·汉英双向词典》(第二版)[1]中,英汉部分的英文词条全部添加了音标,这项工作也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编辑先完成英文的校对、审核工作;然后利用方正书版排版软件和Access(或Excel)系统提取不重复的单词(在此可再做一次审核);再通过外协将这些不重复的单词加上音标,并进行校对和审核;最后通过Access、Excel、方正书版排版软件的配合,完成词条音标的组合。
(五)中文词条添加汉语拼音
词典的中文词条之所以添加汉语拼音,是为了便于外国读者识读。由于词典的中文词条比较专业,尚没有分词连写标准,故汉语拼音采用分写方式。添加汉语拼音是借助“实用汉字转拼音”软件实现的,其可以有效地解决词典中近万个词条的汉字拼音标注问题。同时,该软件可以根据词条的本身含义识别出部分多音字的正确拼音,供编辑参考。其中,有部分多音字输出的拼音会有误,这需要编辑查阅注释和工具书等,并逐一修改,再输出结果。
(六)中文词条的排序
词典中文词条的排序由Excel按汉语拼音排序与编辑自查排序相结合完成。中文词条先由Excel按汉语拼音自动排序,因为有些汉字是多音字,所以编辑要通过词义确认其正确读音,然后对这些包含多音字的词条进行自查排序。如典型的多音字“转”“钻”“调”等。调整后,编辑在此表插入一个标识列,赋值A00001至A99999,得到一个排序表。如果排序有调整,编辑只需对此表做更改即可。在输出词典内容时,编辑只需将此表及相应词条表导入Access,在Access中进行有关查询操作。
(七)外文词条的排序
一个中文词条对应的英文词条和其他外文词条,需要按照单词或词组的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顺序排序,当第一个单词首字母相同时,按照第二个单词的首字母顺序排序。为了检查排序是否正确,编辑需要把中文词条和英文词条转化为一一对应的形式,按照中文(顺序1)和英文(顺序2)进行排序。在拆分词条时,有的中文词条、英文词条完全一样。这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词条进行修改、复制等引起的。对此,编辑用Excel表格中的if函数,即如果中文词条、英文词条完全一样,则删去;如果只有中文词条一样,则英文词条按单词的首字母顺序进行排序。而如果排序发生了变化,则需要编辑对原来表格中相应词条的顺序进行调整;对其他外文词条也要进行同样的处理。
虽然这些工作看起来属于排版范畴,但是编辑可通过这种方式检查排版的问题,消除编辑加工过程中的错误。同时,词条数目多、工作量大的情况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批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八)其他
通过应用计算机软件,编辑实现了词典编写(编辑)全流程的计算机管理及辅助操作,除了前面提及的内容,还有以下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例如,稿件每次返回后均需进行对比。在词典编写(编辑)过程中,稿件经第二人审阅、修改重新返给编辑后,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词条标准化,然后编辑通过“对比”,标出第二人的修改处(传统编辑的标红),“标红”处经确认无误的,核到上一校样上。又如,特殊字符。法文、德文、葡萄牙文等有一些特殊字符,在应用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由于在不同软件之间进行转换,这些字符会出现不识别的情况,对此编辑一一进行了处理。再如,黑马校对软件。黑马校对软件对中文固定词语搭配、英文拼写等具有很强的识别功能。编辑利用黑马校对软件对英文单词的拼写问题与连写问题进行检查,纠正了个别中文错别字。一套10种语言的词典大概有1000多万字。编辑通过尝试应用计算机技术,在编辑加工工作量大、重复性工作多的情况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出版质量。
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编辑加工中的应用
词典的编辑加工是图书编辑加工中的一个方面,大部分编辑从事的是一般图书的编辑工作,涉及词典及辞书编辑工作的相对较少。一般图书编辑加工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借助計算机技术解决重复性工作
因为计算机技术处理是需要数据标准化的,其通过标准化过程,可以发现书稿的错误(包括细微的错误),且经计算机技术处理后所产生的错误往往都是系统性的,比较容易发现,一旦发现错误,计算机技术就可相应更改编辑流程,通过编辑流程的不断完善,可以真正做到“零差错”“高效率”。
例如,编辑处理编委会排名问题,就可以应用自动排序,同时注意多音字。又如,一些专著类图书附有名词索引,在确定名词后,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添加这些名词所在的页码。再如,期刊、学术论文、会议论文等参考文献的格式可以借助中国学术期刊网的“导出参考文献”功能进行规范处理。
(二)专项检查图书内容
专项检查是指针对特定的项目进行的检查。具体到图书的编校工作中,因为专项检查的针对性强,其在查找特定问题方面极具优势,首先被辞书编校引入,成为辞书编校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和一道至关重要的工序[2]。
编辑在图书编辑加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一些名词(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反复出现,但全书说法不统一;图表排序、引用错误;标题格式不统一等。这就需要编辑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标题、图表、符号、单位和参考文献等进行专项检查。
尤其是大部头图书,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由多个著作责任者共同编写或者翻译完成的,其需要规范和统一的内容很多,例如,对人名和地名的翻译。《辞海》《大百科全书》《外国地名译名手册》《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等没有收录的人名和地名,往往需要通过音译进行翻译,其不统一的地方比较多,这些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专项检查,达到规范和统一。
(三)开阔视野与拓展思维
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从铅与火的时代到数字排版印刷的时代,从报刊图书占主导的传统出版时代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存的现在,编辑若不保持常学常新、与时俱进的状态,必然会被这个行业淘汰[3]。
但受专业所限,大多数编辑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图书的编辑工作,所涉及的选题领域相对较窄。而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开阔编辑的思路,促使编辑不断尝试、不断挑战、不断学习新知识,并把这些新思路、新知识应用于编辑加工以及选题策划,这样必定能策划出与众不同的选题,做出与众不同的图书。
三、结论
计算机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编辑内容和方式也不例外。编辑过程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出版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编辑原有的组稿、编辑思路,大大拓展编辑的策划视野。本文只介绍了几种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但随着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应用于编辑加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图书编辑加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各方面资源,包括各种计算机软件,以提高书稿的编辑加工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打造精品图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多总结、多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升编辑个人素质,强化自我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大连理工大学,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机械英汉·汉英双向词典(第二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张盼娟.专项检查:科技类图书新编辑提高编校质量的小技巧[J].传播与版权,2019(11):48-50.
[3]林潇.回归“工匠精神”培养编辑素质[J].出版科学,2018(0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