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
摘要
恰當运用法治榜样人物的事迹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呈现榜样人物的事迹,知晓榜样人物的法治品格,产生素养认同;采访、链接榜样人物,寻找与之在法治精神方面的差距,引发心灵反诘,激发素养趋同;通过榜样宣誓和模拟法庭,以自身榜样的示范和激励,实现学生法治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
榜样 情境 法治素养
乌申斯基曾说过,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那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何借助法治人物的榜样力量来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呢?近年来,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呈现榜样人物的事迹,引起心灵震撼,产生素养认同
呈现法治榜样人物的事迹,对先进事迹进行分析和追问,让学生知晓榜样人物的法治品格,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实现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笔者在讲授“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这一小节时,选用了获得江苏“最美法治人物”荣誉称号的吴小红检察官的事迹进行情境设计,提出了以下问题:
(1)材料说明人民检察院有何种职权?
(2)六起案件的诉讼请求均得到法院支持,说明了什么?
(3)读了吴小红的先进事迹,你有什么感悟?
第一问指向法治知识,教材中有阐述。第二问指向“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精神和“公平、公正”的司法原则。第三问暗扣“公益诉讼”的本质,指向“正义、担当”的法治品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思考、讨论并归纳发言的过程就是法治知识和法治意识的认同、内化的过程。
笔者在讲授“公民基本权利”时,一方面组织学生读宪法原文,直观地浏览宪法的具体条款,另一方面呈现邯郸市“青年拔尖律师”李水全的先进事迹。李律师是河北省职工权益维护的“十佳律师”。学习李律师的榜样事迹,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引起心灵震撼,产生素养认同。
二、走进榜样人物,引发心灵反诘,激发素养趋同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们一直在探寻落实法治素养的方法。一次,笔者参加本区一个小学六年级的教研活动。教学内容为统编六年级上册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该课有一大亮点:在讲授“司法保护”的时候,主办方邀请了我区少年法庭的庭长(市政法系统标兵)现场说法。王庭长播放了自己参与庭审的一段视频,分析了自己的判决依据。王庭长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法治知识的精准阐述,平等、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的核心价值,在专业人士的讲解中,让我们印象深刻。在本次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在法官现场说法这一环节,学生们很投入,注意力非常集中。
今年春,我班有个学生家长经过层层评选获得了“江苏最美警察”的光荣称号。在“廉政泰州”公众号中看到这一信息后,笔者立即意识到这是对我班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很好的资源。于是,借着家校活动的机会,笔者请他为我班学生上了一节法治课,重点谈他在工作中处理的案件以及他对法治原则的坚守。优秀警察对法治文化的信仰与践行深深地感染着同学们。
三、我就是榜样人物,宣告行为改进,实现素养生成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法治素养的培养要充分利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笔者带领学生通过榜样宣誓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实现素养生成。
1.榜样宣誓:我就是榜样。首先,教师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说“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要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教师首先要展示自身的法治素养。每当笔者新接手一个班级时,都会对学生说:“你们可以向我看齐,我认真,你们必须认真;我规范,你们必须规范。我保证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同学……”教师的率先垂范既展现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习惯,也彰显了师德师风,是落实“四有”好教师的要求。
2.树立学生榜样。鼓励那些品行优秀的学生主动站出来展现自我;设置法治之星、成长之星等给予学生鼓励。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比较喜欢听取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近、知识水平相差不大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有许多事不愿意和家长、老师交流,这时同龄人的相互交往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同学成为同学,这就实现了“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培养能力、升华法治意识、生成法治素养。指向法治素养提升的角色扮演的最佳活动形式就是“模拟法庭”。我们课题组指定3名核心成员专门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每学期至少两次。题材可以从课本上获取,也可以自编。对于参与其中的学生而言,虽然模拟法庭最终展示时间不长,但在筹备模拟法庭的过程中,他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行为、法治素养及综合能力得到一次次锤炼。经过两年的“模拟法庭”实践,学生们的法治素养确实得到了提升。在泰州市中学生模拟法庭比赛中,我校八年级学生力克群雄,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榜样人物是引领时代进步的精神灯塔。将法治榜样人物用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法治素养,能有效地化抽象为直观、化说教为潜化,既丰富了教材内容,也充实了学习方法,更丰盈了学生生命,对学生起到示范、激励和引领的作用,从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本文系江苏省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育中提高学生法治素养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