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5月,来自江苏省内外的400余名一线初中教师齐聚美丽的苏州吴江,参加了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承办的第四届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来自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5门学科,共35位第四届“五四杯”微课征集活动一等奖获得者的优秀代表,呈现了35节精彩的展示课。由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市教研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每节展示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就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上出高品质的课提出了专业的指导,活动现场思维碰撞,精彩纷呈。本期刊发部分优秀展示课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专家点评,敬请关注。
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五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游记,《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其中的一篇。课文记述的是作者马丽华跟随电影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历的经历。游记散文,要把握的无非就是“景”与“情”。绝美而富有特色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或让人们心向往之,或寄寓作者特定情怀:景美、人美、情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就是这样的一篇游记散文,景的情趣、情的理趣皆是讲解的重点。
各拉丹冬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仙境,常人也许永远都无法涉足。作者笔下陌生的风景和独特的经历,对学生而言既有吸引力,也是共情共鸣的障碍。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必须使学生爱读、爱听、爱思考,感其情、动其心,这样才能显示其价值,实现其启发、教育的作用。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者力求开展主题情境教学,以任务为导向,以主题情境为载体,打破文本、作者和学生之间的壁垒,提升课堂品质,加强思维力训练,引导学生在有情境的读写共生过程中,感受游记的魅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辞海》导入——识,不凡的山
师: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各拉丹冬雪山,《辞海》中是这样介绍的,我们一起读一下。
屏显:
各拉丹冬雪山,在青海省西南部青、藏边境。为唐古拉山主峰,海拔6621米。藏语“各拉丹冬”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终年积雪,雪线高度海拔5800米。冰雪覆盖面积近600平方公里,大小现代冰川105条。为长江上游沱沱河源地。
——《辞海》
(生齐读。)
二、发“圈”定位——寻,走过的路
师:現代人旅游,必发朋友圈,无论去哪儿,先秀一波才算是不虚此行。假如马丽华是定位小达人,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发一条朋友圈定位。根据文章内容,她会定位在哪些位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完成定位图。
(屏显略。学生阅读圈画,完成定位图。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完成得很快。考验彼此默契度的时候到了,我们进行快问快答。在各拉丹冬山脚下,“我们”将营寨安扎在哪里?
(师生合作完成定位图。)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生:移步换景。
师:嗯,地点转换。还有吗?关注定位图上的“第二天”哦!
生:还有时间变化!
师:机灵!本文是以时空的变化为线,娓娓道来。
三、发“圈”配图——赞,见过的景
师:这一路风光无限。马丽华带着她的新装备“柯尼卡”沿途拍拍拍,发了一个朋友圈,文字是“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她会为文字配上各拉丹冬哪些美景照片呢?请仿照示例,聚焦文中写景部分,画出心动词句;并为相应的景观照片命名,写在学案“马丽华朋友圈九宫格”上。
屏显示例:
聚焦第1小节写景部分,心动词句为巨人、刀削一般、雕塑感,景观照片命名为“峭拔冰山”。
师:老师的例子是聚焦第1小节写景部分,心动词句为巨人、刀削一般、雕塑感。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父亲山的威严。老师把这处景观命名为“峭拔冰山”,写在了学案九宫格第一张图的位置。下面,请仿照例子,开始你的寻美之旅。每位同学至少完成三处景观的命名。
(学生阅读圈画,并完成学案。教师巡视。)
师:好,哪位同学先来分享?
生:聚焦第2小节的写景,令我心动的词句是“风云变幻”“气势磅礴”“一现尊容”。我把这幅场景命名为“神秘雪山”。
师:这幅图是远望雪山。主峰只匆匆一现,便足以闪耀天地,美!
生:聚焦第6小节的写景,令我心动的词句是“精雕细刻”“豁然”“自成一天地”。我把景观照命名为“冰雪庄园”。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幅景观图视角变了,它还是远景吗?
生:不是,是近看了!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站在长江源头。长江不入镜,是不是很遗憾呢?那我们一起为第14小节的景观命名吧!你觉得在这处景观中,最能体现水的“不凡”的动词是哪一个?
生:“演绎”。它最有故事!
师:有眼光!同学们试想一下,坚冰化成水,穿越千山,流经万里,长江开始了它的生命之旅。长江至此也开始了它孕育生命、造福人类的旅程。所以,这水何止是长江的源头啊!它还是——
生:生命的源头!华夏儿女的生命之源!
师:当我们沉浸在文字中,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幅难得一见的盛景。如果属于江南的美是“秀丽”,那么你能从第5小节中找一个字概括属于各拉丹冬的美吗?
生(异口同声):奇。
(师板书:丽、奇。)
四、“声”临其境——配,适宜的声
师:马丽华拍摄的这组奇丽的照片,让她的朋友圈立刻火了。连导演也在下面留言说:“小马,照片拍得不错,给了我很多的创作灵感。后期的纪录片配音,你得参与哦!”可马丽华在拍摄过程中受伤了,她请你替她完成纪录片配音。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作为配音朗读的文字,用声音来表现文字的意境。现在请同学们两两对读,操练起来。
(屏显导演留言。生对读。师巡视。5分钟后,生展示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师:我们一起合作朗读“生命之水”的语段。
屏显:
(师) 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
(女生)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
(男生)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
(合)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师生合作动情朗读。)
五、发“圈”回复——品,经过的苦
师:马丽华这条震撼的朋友圈,把她的闺蜜也吸引来了。但是闺蜜就是闺蜜,她关心的不是你的景拍得有多美,而是你过得好不好。于是闺蜜留言了:“亲爱的,为什么是‘历尽艰险’?你究竟经历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跳读文章,梳理马丽华经历的苦难。
(师板书:历。生跳读圈画。)
生:在第3小节,我读到她“手背生冻疮、肩背脖颈疼、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生:她还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
师:其中苦难,难以细数。以至于她在第9小节中说,“我要死了”。如果在“死”之前加个词语,你会加什么词?
生(杂):疼、苦、累、冷……
师: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呢?请同学们往前看,第8小节——不明情况的小伙伴还在“老远喊我”。我们一起把这话“喊”出来。
屏显:
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
(生齐读。)
师:我听出了小伙伴们此时此刻的兴奋。那对比之下,“我”呢?
生(杂):懊恼死了、郁闷死了、失落死了……
师: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马丽华,除了忍受身体的疼痛之外,还要忍受——
生:精神上的折磨!
师:是啊!满眼的山河盛景,心动却难以行动……闺蜜知道了马丽华的经历后更心疼了,留言说,“太遭罪了!你还是赶紧回来吧!何苦呢?不值得”。那马丽华会回去吗?
(生摇头。)
师:看到闺蜜的留言,马丽华陷入了沉思。藏北之行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她自己说过——
屏显:
深心里,我早已的的确确成为藏北人了……在唐古拉山的千里雪风中,我感悟了藏北草原之于我的意义,理解了长久以来使我魂牽梦绕的、使我灵魂不得安宁的那种极端的心境和主旋律就是——渴望苦难。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风雪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
——马丽华
(师读。)
师:请结合材料以及文中作者在各拉丹冬的心理和感受,完成对闺蜜的回复。
屏显:
马丽华回复闺蜜:谢谢你的提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写回复。师巡视。)
师:谁先来回复这条留言?
生:谢谢你的提醒。这一路虽然艰辛,但是我也看见了壮美的景致——奇幻的冰塔林、雄伟的各拉丹冬主峰、自成天地的冰雪庄园……这里的一切都美轮美奂。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放心!
师:虽然历尽艰险,但也收获了诗意的体验。感谢分享!
生:谢谢你的提醒。虽然困难重重,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和这奇伟的美景相比,和这特别的体验相比,我经历的一切又算什么?痛并快乐着!
师:原来自己可以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坚强,她领悟到了生命和苦难的意义。你的回复很深刻!好,在同学们的回复中,我们发现,对马丽华而言,似乎越是苦难,越容易让她融入自然之中。在这渴望苦难、超越苦难的背后,是她对生命、自然的——
生(杂):理解、赞美、敬畏!
(师板书:砺。)
六、发“圈”告别——诉,心中的情
师:终于还是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马丽华发了最后一个朋友圈。她说,“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你会为这段文字,选择什么样的一幅照片呢?请发挥想象,描述这幅画面。
(屏显马丽华的朋友圈。生思考。)
生:马丽华的回眸,背景还是苍茫的冰雪天地,借此表现她的不舍。
生:我的照片会是一串渐行渐远的脚印,一直绵延向雪山。
师:好文艺的一张照片。同学们听出来了吗?在小伙伴的画面中,都将人和景同时入镜。回过头,再看我们的文章标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谁在?
生(杂):人、冰山、长江、自然……
师:万千物象合成一个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令人动容;心怀敬畏成就的大美格局,令人感动!“敬畏”但不“畏惧”,你我皆可活成一道风景!咦,有人给这条朋友圈留言了,她说——
屏显:
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种传奇!
——许艳
(屏显。生齐读。)
七、小结推荐——恋,经历的“奇”
师:今天,我们在长江源头进行了一番神游,也发了几条优质的朋友圈,见识了各拉丹冬的三奇——各拉丹冬“奇丽”的风景,马丽华“奇特的经历”以及“奇崛的磨砺”,几番磨砺也终究书写成了一段“传奇”!
板书:
师:区别于上课一开始读到的《辞海》中近乎冷静客观的介绍,游记是有灵魂的,这灵魂就是作者的情思。游弋在这样的文字中,我们就很容易与作者以及她笔下的世界共鸣共情。
(屏显《辞海》中对各拉丹冬雪山的介绍。生回顾温习。)
师:正如西方学者所说——
屏显:
无论是作为作者还是读者,我们都应该寻找外在旅程能够反映内在旅程的方法。这不仅是优秀游记的意义,也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亚当·霍克希尔德
(生齐读。)
师:大千世界异彩纷呈,阅读、感悟、徜徉、沉浸,乐,亦无穷。如果课后还想了解藏北高原,了解马丽华,欢迎大家阅读她的作品《藏北游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