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语文”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12-18 07:35徐佑国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徐佑国

摘要

“生命语文”以完善生命为终极目标,将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语文教材,有针对性地挖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资源;在教学中体现“生命语文”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中探究主题、体会情感和发展审美趣味;要注重构建互动课堂,以营造和谐共生的场效应。

关键词

生命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语文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学科,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内容要能够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教师要选用能激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教学策略。熊芳芳提出,生命语文是“为生命而为”“用生命而为”的语文教育,是从教育目标与教育途径对语文教育做出的再定义。[1]从教育目标看,生命语文要教学生丰富内心世界,掌握生活技能,获得人生智慧,实现自身价值。从教育途径看,生命语文是师生在教与学的交往中,通过心灵间的碰撞实现的。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知识和素材为本位,学生的体验并不突出。“生命语文”顺应了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指引语文教育实践创新。在“生命语文”理念下,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的思维,重视语文课程与学生成长需求之间的联结,运用教材资源,以阅读促进学生的生命之花绽放。

一、深挖教材资源,有效引导学习

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具备开展生命教育的契机。[2]部分课文以描绘生命、思考生命为主题,如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等,是显性的生命教育资源。而另一些课文的生命教育资源则以隐性的方式存在,如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这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我先引入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作于作者弟弟罹患绝症之时,体会当时作者心中的愁思。然后,师生将自身代入作者的处境中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我以关键句为抓手,如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所寄托的情感和对美与生命价值的认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以关键字、词、句为切入点,深入把握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二、把握教学重心,聚焦学生成长

1.在主题探究中培养生命态度。

主题探究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生命态度的重要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把握课文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和作者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确立生命姿态。《白杨礼赞》是作者在20世纪40年代初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创作的,赞颂了白杨倔强挺立的生命姿态。在教学中,我首先从创作背景导入,展示北方人民坚强抗战的历史图景,引导学生认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让学生从作者对树的描绘中看到人的精神力量,感受作者对中国人民反抗压迫、坚强不屈的品质的赞颂。其次,我抽取文中多处出现的关键词——“普通却不平凡”,让学生探讨如何做到普通而不平凡。再次,我以爱国主义主题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促进学生形成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品质。

2.在情感共振中唤醒生命责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认知,更要触动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内在世界。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我针对文中道路选择的分歧,提出问题:“‘我’选择走大路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母亲又改变了主意?”“家中的长辈是否也经常迁就你?”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然后,我让学生站在父亲的立场上思考他的责任。当代初中生的亲情观念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多认为家庭成员都要围着自己转,课堂上这样的反思活动对转变学生观念具有助益。情感共振让学生借文学作品了解生活的意义,有助于形成更丰富的生命意识,唤醒生命责任。

3.在审美教育中提升生命体验。

阅读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形成了敏锐的审美力,便更能够拥有内在的力量,达到一种“自足”的生命状态,更多地感受到生命幸福。[3]初中语文课本中拥有大量的审美教育资源,教师可以融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美学意味。如七年级下册《谁是最可爱的人》,全文都在以具体的事例说明为何志愿军战士才是最可爱、最美的人,具备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教学中,师生共同体会课文质朴而真实的语言所带来的艺术力量,并重点探究文中援引的吃雪战士的话。学习这部分时,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战士和“我”,对这些话进行深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平凡话语中的非凡情感,体会人性美和心灵美。学生将文中的审美意蕴折叠入自身的经验中,学会从纯朴中欣赏崇高,确立一种新的生命美学态度。

三、构建互动课堂,为阅读增添生机

“生命语文”理念的应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強调构建互动式的阅读课堂,使阅读过程不再只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充满生机的多元互动空间。[4]

1.师生互动,促成内在认同。

“生命语文”理念下的阅读课堂中,学生应当实现内在的认同,而内在认同的实现,要以师生有效互动为前提。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又要引领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持续探索中实现深度阅读。例如,教学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我给予学生探究空间,通过提问、评价和小结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一自然段,由学生归纳出作者列举的几个人物,说明他们的共同点;第二自然段,教师以“根据作者的观点,一个人怎样才能够有所作为?”引导学生探讨;最后教师组织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逆境能够让人成才。师生活动的适当设计让课堂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在经典文学作品中自主生成关于生命哲理的认知,形成追求生命成就的态度。

2.生生互动,优化主体参与。

让每个主体都参与进来,在阅读过程中共同提高,是践行“生命语文”理念的应有之义。阅读互动不应该只是少数学生的秀场,而应该是学生集体交流和分享心得的平台。这要求教师根据阅读素材的特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支持学生通过互动解决问题。例如,《蝉》一文包含大量说明具体事实的文字,学生可以从这些文字中见到生动的生命形态,产生直观的感受。为加强学生的生命体验,我开展了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分组探讨感兴趣的部分,说明作者如何抓住特点进行说明。如针对21—23自然段写幼虫落地部分,有学生指出其抓住的说明特点是“寻找软土”“在天冷前找到藏身处”,以及“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凭借小组合作活动,优化了参与主体,以及参与主体的思维、情感和行动,让学生对内容的阅读更为有效。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收获是多维度的,不仅掌握了作者如何抓住特点进行说明,而且认识到了生命的精妙、美好和可贵。

总之,“生命语文”是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学科再定位,对应着教学目标与方式的更新。阅读教学对于实施语文学科中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发掘其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巧选切入点开展教学,优化互动,推动有效阅读,让阅读更好地导引学生的生命成长。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生命教育:农村初中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课题编号:XC-b/202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娜.论“生命语文”的“后现代”建构与超越——以熊芳芳“生命语文”教学案例为参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

[2]何毅.生命教育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9(4).

[3]蒋加楠.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审美教育[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8(2).

[4]陈嘉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0).

猜你喜欢
生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