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上好写作指导课

2021-12-18 07:35夏熔亮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抒情学情景物

夏熔亮

摘要

基于学情,读写结合,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上好写作指导课的基本策略。教师在写作指导实践中,应首先分析学情,制订教学目标;然后,引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活用表达技巧,选择恰当的抒情方法。这样的作文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普适性。

关键词

学情 读写结合 写作指导

基于学情,读写结合,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上好写作指导课的基本策略。下面,笔者就以统编语文教材八(上)第三单元“写作实践”训练题“我爱         季”为例,谈谈如何上好写作指导课。

一、学情分析

笔者多年来致力于写作指导课的实践,结合以往经验,以及一年多来批改任教班级学生作文的情况,对本节写作课的学情分析如下:1.素材积累匮乏;2写作技法不熟;3.写作态度欠佳;4.情感价值观较好。依据这一学情,笔者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选取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进行描写;2.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如何在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

二、策略指导

基于学情确定的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要促成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教师需要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

(一)基于学情,搜集写作素材。

1.从生活中找“米”。

笔者所在的兴化市位于江苏省里下河地区,这里地势低洼,水网密布,属于典型的水乡。根据本市的地理特点,笔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家乡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季节性风景(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并将讨论结果进行简单的分类,作为写作素材加以储备。

(1)自然风景。春天:草木发芽,春水上涨,麦田碧绿,百花盛开,莺歌燕舞,蜂蝶成群。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有千垛菜花,乌巾荡风景区春色如画……夏天:麦浪翻滚,布谷鸣叫,稻花飘香,蛙声遍地,石榴花开。万亩荷塘碧绿,水上森林郁郁葱葱,徐马荒原生态风景区生机盎然。田间的蚕豆、豌豆、山芋、芋头等农作物茂盛生长……秋天:丹桂飘香,菊花盛开,瓜果上市,橙黄橘绿,秋虫鸣叫,螃蟹肥美,稻谷成熟……冬天:草木凋零,芦花飞雪,蜡梅花开,冬小麦一片碧绿……

(2)人文风景。春天,人们踏青、赏花、放风筝;夏天,人们在田间收麦,举行龙舟竞赛,观赏万亩荷塘;秋天,人们在田间收稻,参加丰收节和品蟹赏菊旅游节,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冬天倘若下雪,人们就会堆雪人、打雪仗……

2.从作品中找“米”。

以上写作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学生虽然能够列举出这些素材,但要将其运用得当,把作文写得鲜活生动、富有美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选择性阅读,增加间接生活体验,助力写作。

(1)从语文教材中找“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梳理之前学过的相关课文,如《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驿路梨花》《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等,这些课文里都有描写季节景物的文字可以借鉴。

(2)从课外阅读中找“米”。近两年,兴化市中小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深度阅读”推广活动。活动的一项内容是向学生推荐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的作品,如汪曾祺、毕飞宇、曹文轩、王干、吴义群等作家的散文或小说。这些作品中都有对里下河地区风景、风情、风俗的描写,充满地域色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间接获得写作素材,并能学到很多有益的写作技巧。

(二)以读促写,活用描写技巧。

经过笔者长期观察,学生在景物描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景物特征不鲜明,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缺乏联想和想象,内容不够丰实;角度单一,缺乏层次感;描写平淡,可读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取如下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写作任务:

1.选用恰当词语,描绘景物主要特征。

要写出景物的主要特征,就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例如,朱自清在《春》中描写小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里用一个“钻”字,形象地写出小草冲破土层,努力向上生长的动态,传神地表现了其生命力的顽强;后面的两个叠词“嫩嫩”“绿绿”,突出了小草质地的柔嫩和色彩的鲜绿。

笔者在带领学生描写家乡的大闸蟹时,曾在课堂上展示活蟹,也展示过大闸蟹的图片和视频。学生讨论交流后,笔者有意引导他们用精确的短语归纳出大闸蟹的特点:活的大闸蟹具有壳青肚白、爪金毛黄、身肥体壮等特点;煮熟的大闸蟹具有外壳红艳、肉色洁白、膏满黄肥、入口香甜等特点。这些短语通过人在视觉、味觉等方面的感受,形象地描绘了大闸蟹的主要特征。

2.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联想和想象是高阶写作思维。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从“看山是山”联想到“深山藏古寺”,并进一步想象出山上有仙人居住,那么,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得到了发展,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丰实灵动。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描写乌巾荡龙舟大赛时,引导他们思考“龙舟像什么”。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有的把龙舟想象成一只只振翅欲飞的大水鸟,有的把龙舟想象成一支支离弦的箭……这些想象生动地展现了龙舟赛的激烈,以及参赛队员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3.多角度观察,多层次描写。

学生在写作时,可以运用从课文中习得的写景顺序,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例如,可以像《三峽》一样,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态;也可以像《紫藤萝瀑布》一样,按照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紫藤萝花的不同形态;还可以像《春》一样,从“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角度出发,描绘春天的景物;等等。

笔者在指导学生描写富有特色的千垛景区油菜花时,为他们提供了观赏景物的多个角度:一是在小船上观赏,二是登上观景塔眺望,三是在河边小路上边走边看。同时,笔者也建议他们从远近、上下、“五感”、虚实等层面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千垛景区的烂漫风光。

4.善用故事、传说,增强文章可读性。

有些学生的写景文章平淡无奇,很难激发起老师或同学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叙美女蛇故事或冬天捕鸟经历的手法,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比如,学生在描写乌巾荡风景区时,就可以插入其得名的传说——相传岳飞抗金时,曾在此地射下金兀术的乌巾;后人为了纪念岳飞,就将此地命名为乌巾荡。这样一来,文章就平添了趣味,能够吸引人读下去。

(三)内化情感,选用抒情方式。

在“我爱           季”这个题目中,“爱”交代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对家乡的美景是有热爱之情的,但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这种情感,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抒情方式。下面,笔者就选取几种常用的抒情方式,并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在本次作文中运用这些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抒情方式。“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中的“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中的“爱”,都是直接抒情的语言标志。描写季节性景物,直接抒发情感,对中学生而言不是难事,教师只要提醒学生在使用时不要流于空泛、浅露即可。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以人、事、景、物为媒介,借助于叙述、描写、议论等方法来表露情感。间接抒情通常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

(1)寓情于景。这是一种将感情融汇在景物中的抒情方式,即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如《散步》中写道:“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在这几句话中,“铺”表示动态,“浓”“淡”表示色彩,“密”表示形态,“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表示声和形,这些字词无不融汇着作者看到冬去春来的喜悦之情,也隐含着他对母亲熬过严冬、获得生命活力的欣慰之情。教师在指导学生描写某个季节的美景时,可以向《散步》学习,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辅之以特定的标点符号,以此融入情感。

(2)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借景抒情就是通过描绘景物来抒发情感,即由景生情,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笔者在指导学生描写千垛景区的油菜花时,让他们在多角度、多方位描写垛田油菜花的基础上,想象先民挖掘网状深沟,将一方方泥土堆积成垛,又在其上耕作的情景。这样一来,文章就可以借助独特的美景抒发对先民的勤劳和智慧的赞美之情,从而令主题得到了升华。

(3)寓情于议。这种抒情方法是在议论中表达情感。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作者通常会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对比手法或褒贬分明的词语,对特定景物进行议论或评价。如《济南的冬天》开头将北平、伦敦,以及热带的天气与济南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看法,抒发了对济南的冬天的由衷喜爱之情。在“我爱         季”的作文教学中,如果学生要描写兴化徐马荒湿地的风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徐马荒湿地与常熟的沙家浜风景区进行比较,突出徐马荒湿地的特点,并用议论或评价表达自己对徐马荒湿地的特殊情感;而如果学生要描写夏季收麦的场景,也可以采用一组褒义词来表现农民的勤劳,抒发自己的情感。

综上所述,教师要上好寫作指导课,就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帮助他们学会搜集素材,综合运用表达技巧,合理选择抒情方法。这样的写作指导课,才会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情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B-a/2013/02/041)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抒情学情景物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会抒情的灰绿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约会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