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疏国会
摘要:让教育回归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诠释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内涵、分析教学活动有效性实现的条件,创新提出高职教学活动有效性实现路径。一要以人为本,树立“三生”教学理念;二要按需定教,掌握“三调”策略;三要迭代提升,建立“三反”管理机制。高职教学活动有效性实现路径的探索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1-0262-03
Research on the Possible Way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text
JIN Xin, SHU Guo-hui
(Anq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Anqing 246008,China)
Abstract: Returning education to the classroom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re the current breakthrough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By interpret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text, and analyzing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t innovatively proposes way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activities. First, we must be people-oriented and establish the "San Sheng" teaching concept; second, we must tailor teaching according to needs and master the "San Tiao" strategy; third, we must iteratively improve and establish a "San Fan"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path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activities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activitie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strategy; Management mechanism
教學活动有效性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理想课堂的永恒追求,自二十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基于教学因素、教学环节、具体课程等不同视角开展了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研究观点之间有共识,也有不同,但普遍认可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益是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价值取向。但效果、效用、效益的内涵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现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开展高职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应对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益的价值取向进行全新的诠释,融入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等要素,增强其针对性和适用性。
1高职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界定
1.1教学活动有效果,是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
有效果是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高职教学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有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长期目标是指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学校办学定位中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达成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各专业中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汇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果的教学应该是完成了既定的短期教学目标,并如愿达成长期目标,最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实现学生技能提高、知识增长、能力增强、素质提升、社会认可的教学目标[1]。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素养能力成为学生就业创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因此,在原有的教学目标中应融入信息素养提升目标,以培养学生毕业后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1.2教学活动有效用,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契合
有效用是指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高职教学活动的有效用可以分为个人效用和社会效用,个人效用是指教学促成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情况,社会效用是指培养的学生能很好地就业,满足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2]。在高职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兴趣,发挥潜能,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人;且具备专业技术技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高职教学活动的有效用是指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度契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契合,就要求高职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3教学活动有效率,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例合理
有效率是指教学资源的投入与教学效果产出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高职教学中的师生比、生均实习实训资源、教学课时等是衡量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率的重要指标。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生均教学资源比例下降,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性,但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教与学带来便捷与高效,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远程教学、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等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性。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加大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2高职学校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条件
2.1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起点。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教师的教学劳动就是徒劳无功,对牛弹琴;学生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痛苦不堪[3]。有效的教学不应是违背学生意愿,从外部强行施加的教学,而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想学、乐学。因此,教学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进行科学引导,而不应是强迫和驱使; 二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身心状况,制定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案; 三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2.2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条件
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身体感官知觉是知识通往心灵的唯一门户和通道,对事物本身的认识起着奠基性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高职教学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营建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机会。一是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见习、课程跟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提前进行岗位技能训练,体验企业文化;二是学校加大实验实训室资源建设,提高实践课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实现教学做合一。
2.3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深刻影响着高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实施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反思评价能力等是实现高职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教师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三个核心要素,还应具备专业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专业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专业教学法知识、整合技术的专业教学知识四个复合要素,即教师应当更多地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理论及方法。
2.4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条件
管理出效益,是现代企业制胜的名言。同样,在高职教学中,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要提升教学有效性应从管理层面去除影响教学的因素,如大班教学,人数众多,层次不一,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应实施分层分类小班教学;如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会将教学导入误区。教学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远程监控、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为教学管理提供科学决策[4],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校、院多层面的教学诊断,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管理制度。
3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学活动有效性实现路径探索
笔者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对当前高职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以人为本,树立“三生”教学理念
树立“三生”教学理念,即树立“生本”“生态”及“生成”教学理念[5]。
1)“生本”理念。“生本理念”强调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与需要,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自己认为需要且有趣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与理解,学生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参加学习,进行知识内化和技能迁移。
2)“生态”理念。“生态”理念强调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由人(教师、学生)、物质环境(教学设施)、教学活动、时间、空间、制度等多因素组成,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呈现多元互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统筹协调好多种因素,让其运行于最佳状态。
3)“生成”理念。“生成”理念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是传授者,更是启迪者,帮助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生成环节,在课堂上不再拘泥于事先预定好的教学方案,而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有弹性地接纳、捕捉、吸收、处理、激活课堂,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自由、个性、健康的发展。
3.2按需定教,实施“三调”策略
高职教学目标是面向市场,为生产、管理培养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要紧跟市场步伐,按需定教,实施“三调”策略。
1)根据市场需要和技术发展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传统的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缺乏对市场的了解,跟不上市场技术更新的步伐,内容较为落后陈旧,课程设置未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二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做到以学情分析为基础,通常在期初还没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的情况下根据课程标准来制定授课计划,缺乏对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的了解,缺少针对性,使得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被科學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学习意愿难以激发,导致有效教学难以实现。要实现高职教学的有效性,一要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进行课程调整[6],跟上技术的迭代更新;二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授课计划,并能做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动态组织教学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调配实践教学资源。在实践教学资源运用上,传统的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教师教学过程与实践教学环境相脱节, 不注重实践教学资源的调配与运用;二是教师更多运用理论讲授方式,运用概念、推理、举例等方法教授技能,不能发挥学生身体体验的主动性,更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要实现高职教学的有效性,一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到企业见习、顶岗实习的实践学习机会;加大投入校内实训室建设,配备良好的实践教学资源,满足各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二是教师要具备调配运用实践教学资源的能力,要能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调配运用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室、参考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线上课程资源等[7]。
3) 教学中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策略上,传统的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课前根据教学条件制定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预先设定教学活动顺序;二是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基础和情绪反应灵活调整。要实现高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善于观察了解,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教学手段与方法;还要能熟练运用信息化工具,通过课堂实时的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3.3迭代提升,建立“三反”管理机制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迭代提升的过程,“三反”管理机制指学生的学习评价与反馈、教师的教学反思及学校的监督反应机制。科学的学习评价与反馈、教师的深刻反思、高效的监督反应机制能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8]。
1)建立正确的学习评价和反馈机制。正确的学习评价和反馈对学生有着导向、激励、交流的作用,是教师教学技能中重要的一部分。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单一、过多关注结果性评价等问题,如关注学生的排名、考试结果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多少,缺乏教学过程性评价和对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评价;将学习结果等同于学习反馈,且一学期甚至一学年才反馈,反馈时效性差,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要实现高职教学的有效性,一要建立学生、教师、社会等多主体的评价反馈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情况;二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采集到的教学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及时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报告。
2)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核心因素,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高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9]。当前高职教师较为忽视课后的教学反思,认为课堂结束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课后教学反思环节的缺失严重影响着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提升。要实现高职教学有效性,一要准确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才能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二要善于建立多种反馈渠道,充分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对整个教学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包括教学前的设计和准备,教学中的活动实施,教学后的反馈与评价等。
3)建立教学监督反应机制。目前高职院校建立的三级教学监督联动机制,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运行情况。但存在问题有,一是教学督导在监督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导”的作用发挥不够,二是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参与度不够。高职院校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一要建立高效的教学监督反应机制,让反馈渠道畅通、反应信息及时;二要深入分析研究教学监控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才能促进高职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4 结语
本文立足信息化时代背景,在全新诠释教学活动有效性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学的特殊性,分析高职教学活动有效性实现的条件,提出“三生”“三调”和“三反”的实践路径,希望能为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马培安.高等职业院校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基于理解与实践的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2):5-9.
[2] 林德山,申作兰.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教学表征研究[J].职教论坛,2019(5):51-55.
[3] 马信.夸美纽斯有效教学思想的还原与阐释[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68-73.
[4] 周艺红.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创新的多层面保障机制研究——基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7(8):80-83.
[5] 王瑞.未来课堂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以郑州二中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39-41.
[6] 陈明选,耿楠.测评大数据支持下的有效教学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3):95-102.
[7] 胡晓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33-37.
[8]曹俊明.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J].职业教育,2015(2):57-58.
[9] 郭俊杰,王佳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0):63-65,69,80.
【通联编辑:王力】
收稿日期:2021-02-19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2018jyxm0641);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精品线下开放课程《Windows网络系统管理》(2019kfkc233);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示范课程项目(20201580);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gxbjZD2020121);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19cxtd52)
作者简介:金鑫(1970 —),女,安徽省桐城市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教育;疏国会,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