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让教学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教学主体是有灵魂的生命、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这使得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变得更加复杂。数学教师是否重视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判断其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深入挖掘学生的差异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差异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6-0032-02
引 言
差异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拓展学生思维[1]。对此,本文从差异教育学理念的涵义与特征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差异教学理念下提升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差异教学理念的涵义与特征
(一)差异教学理念的涵义
“差异教育”的初衷与目标是看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成长与发展,这非常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基本理念:“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在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甚至深入影响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认真思考与研究如何在数学提问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数学教学焕然一新。
(二)差异教学理念的特征
1.选择更加主体化
每个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会经历一系列的选择过程,特别是在提问教学中,从问题的设置到问题的解决,最后到问题结果的评价,教师都经历了选择。在差异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提问需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即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现有能力与发展需求。同时在问题选择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利用问题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2]。
2.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差异教学理念下的一切教学活动组织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不仅要发现学生的优势,还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身优势的機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自身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突破[3]。
3.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
与“优生独舞”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差异教学理念下的提问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学,教师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设置难易度不同的问题,并在提问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进行回答[4]。同时,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问题的解答过程,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数学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可以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进步。
二、差异教学理念下提升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合理分层学生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各界纷纷把目光投注到教育事业上,而小学阶段的启蒙性教学活动更是被家长们所重视。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不能只用一种教学方法引导所有学生。教师要建立趋于完整和立体的认知体系,不能只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层,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性格特点等,从而实现公平合理的分层[5]。教师可以将学习积极主动、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分为一层;将学习能力一般,但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分为一层;将学习比较被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为一层,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根据知识类型不同安排提问顺序
1.需要应用新知识的问题可按“后一中—优”自由顺序提问
学困生往往不爱动脑筋,他们习惯进行机械、重复地学习,缺乏创新思维。所以,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巩固和应用新知识时,需要教师针对他们的特点选择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来提问。因为这类习题较为简单,学生做起来非常容易,容易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对中等生,教师则要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来提问,以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打牢学习基础。学优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更愿意挑战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满足这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开拓学习视野,锻炼其思维能力。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锻炼理解能力的问题可按“中—优一后”顺序提问
在学习数学概念、公式、定律和法则时,学生要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设计锻炼理解能力的问题,并按照“中一优一后”的顺序提问。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可根据理解能力不同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不懂得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在分析事物时善于运用相关的规律和定律,但在寻找事物之间内在关系的方面还有所欠缺;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思维灵活,能够通过多方面的探索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教师的提问顺序要以问题的深度为基础,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去,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整除”和“除尽”这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列出三道算式:①30÷5=6 ②30÷0.5=60 ③28÷5=5.6。首先,教师提问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以上哪些题是整除?哪些题是除尽?”学生可能回答:“①是整除;②③是除尽。”接着,教师让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他们可能回答:“整除只有①;而①②③都是除尽。”最后,教师对比和分析这三道算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整除”和“除尽”这两个容易弄错的概念,明白“整除一定是除尽,但除尽不一定是整除”。
3.锻炼分析能力的问题可按“优一中一后”顺序提问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属于思维训练的较高层次,学生除了要熟悉知识的结构,还要发现知识的本质联系,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根据学生分析能力的不同,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应按照“优一中一后”的顺序提出能够锻炼学生分析能力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教师给出两道应用题:①做一条裙子需要2.3米的布,问:50米布可以做多少条?②每个水桶最多装4.5千克的水,要装20千克水,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水桶?在学生列式计算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将计算得出的得数答案保留一位小数,结果是①50÷2.3≈21.7②20÷4.5≈4.4,然后要求学生将得数保留整数。教师首先提问分析能力较好的学生回答第①题,有的学生回答:“22条。”有的学生回答:“21条。”对于第②題,有的学生回答:“4个。”有的学生回答:“5个。”教师没有立即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讨论:“这两道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提问分析能力一般的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最后,教师提问分析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全班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认识到知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近似值。比如,第①题要做22条裙子,布是不够的,所以在取近似值时要采用“去尾法”得出结果21条;第②题在取近似值时要采用“进一法”,因为4个水桶是装不完20千克水的。
(三)教学评价的合理分层
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要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对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评价应侧重思维和能力的提升,促使其深入学习、延伸知识;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评价要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培养其基本数学能力;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评价要侧重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认可和鼓励为主,增强其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差异化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需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和提问顺序,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金凤.教学有方 针对性提问: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问[J].考试周刊,2020(06):78-79.
[2]肖冬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情感读本,2019(23):22-23.
[3]刘蕊.“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学讲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55-56.
[4]徐鹭.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8(20):120-121.
[5]孙丽珍.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指导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6):108-109.
作者简介:徐晶晶(1987.9—),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