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育人路径探析

2021-12-18 13:36:03
贵州农机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英语教学

李 丽

(贵州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德不孤,必有邻”“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利用课堂主渠道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是教学的立足之本。 坚持立德树人就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竞争已深入到文化层面的背景下,英语教学应结合国家战略、时代要求和学生特点,将红色文化引入教学,让生活在和平年代衣食无忧的孩子明白今天的中国从何而来,让他们深切体会革命先辈在极度艰难的年代展现出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操,体会其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精神。

1 红色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英语教师应随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将英语教学提升到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英语教学育人功能。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语言教学优势,在教学中融入各种形式的中国文化元素,更自然地实现课程育人。

1.1 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革命的斗争中和新中国历代国家领导人在长期探索中逐渐形成的。战争对于和平年代的人们来说似乎渐行渐远,但战争中展现的红色革命精神是永恒的。 将红色文化引入英语课堂,结合现实状况,可引导学生对西方资本主义和我国社会主义进行对比,进一步坚定学生对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1.2 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中国正奔走在复兴之路上,充裕的物质生活让人们很难真正体会艰苦奋斗的历程。 在各种新思潮充斥下,学生容易忘记新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英语教学中弘扬红色文化传递出的艰苦奋斗精神,可让学生明白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未来的革命和发展历程中,都弥足珍贵;让他们明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还需要他们去攻克无数艰难险阻;让他们懂得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式,没有硝烟的战争越发激烈,祖国需要他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去守护。

1.3 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作为精神支柱,就难免会出现思想混乱和行为失范,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形态的社会主义道德,是一种普世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 英语学习者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文化,在教师引导下,红色文化的融入能让他们在不同文化的学习和比较中产生客观的价值判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让他们在价值观还未定型阶段形成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2],而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便是强烈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

1.4 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如今网络文化和数字文化已经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尤其学生群体,在全世界各国交往越加密切,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的情况下,没有经历过战争和苦难的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影响,甚至崇尚西方文化。 同时,由于时代原因,我国的英语教学曾经主要强调学习外来文化,忽略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互动性,忽视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教育,无形中也淡化了英语学生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英语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待增强。 英语教学中引入红色文化,通过对比学习中外文化,可培养学生传承和传播红色文化的意识,于无形中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2 红色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实现路径

2.1 教师应主动彰显红色文化育人价值

要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对于文化自觉的认知水平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以及其他有关文化内容的处理方式,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塑造”[3]。 教师必须增强红色文化的育人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将红色文化的育人优势与语言教育的优势相结合,将红色文化的育人意识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习惯。 和平年代,即使是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对红色文化知识的储备有限,对红色文化进课堂也还在探索阶段,教师应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敏感性,善于学习相关知识,把其中的育人成分加以提炼,转化为能进入英语课堂的学习素材。

2.2 教学选材上把握内容的相关性、地域性和时效性

我国英语教材中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嵌入较为缺乏。 以大学英语教材而言,“现有的教材,以外研社、外教社和高教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都难以充分满足新的教学要求与目标”[4]。 因此教师要主动寻找红色文化与教学的契合点,防止生搬硬套而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首先,必须考虑内容的相关性。 一方面,若现有教材已有相关素材,应优先考虑使用并突出其重要性。 另一方面,要善于从教材中发现和挖掘与红色文化有联系的内容,以此寻找红色文化素材,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重组,防止为追求片面红色文化的融入而陷入僵硬和勉强的境地。

其次,可考虑红色文化的地域性。 中国红色文化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教师可结合学校所在地域,充分利用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以及区域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意识。 教师可考虑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抓取典型的红色文化素材,尽可能让学生家乡那些不论是众所周知的还是不为外人所知的红色文化走进课堂。

最后,要发挥红色文化内容的时效性。 既要重视引入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内容,也要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段的延伸。“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先进人物等是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的延伸和发展”[5]。 一方面,革命年代众多革命勇士为保家卫国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如今无数中华儿女的骄傲和精神财富,是教师必须重视的教学素材。 另一方面,和平时期,我国的科技、军事和经济都快速发展,如今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也应该与时俱进,教师要善于运用时代精神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命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3 教学方法上以美为视角,以任务作驱动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2017 年开学第一课中曾表示他能坚持翻译70 年不间断,是因为他把我们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是他喜欢的事,是他人生最大的乐趣。 作为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也应该有传播中华文化之美的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挖掘并提取红色文化中美的元素,在教学中加以强调,引导学生发现其乐趣,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文化自信。 融入红色旅游文化,强调红色景点之美,可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融入红色文化故事,突出其中的人物美,可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对革命英雄的崇拜,从而发挥红色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提升学生对红色先进人物的认同;引入铿锵有力以及催人振奋的红色歌曲,在歌词美和音律美的熏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操;强调红色诗歌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殷切的期望和自己肩上沉沉的责任,还可让学生感受中国诗词之美,尤其是在中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学习中更深刻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多渠道引导学生关注并爱上红色文化,从欣赏红色文化美的角度设置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培育学生传承和传播红色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使红色文化释放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一般而言,对红色文化素材的小视频进行模仿配音,模拟导游用英语介绍一处家乡的红色景点,用英语简单介绍某位革命英雄的故事,朗诵革命诗歌的英文版本以及进行中英文对照学习等,都是学生可以完成的小任务。

3 教学实例

现以复旦大学出版社«21 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简单介绍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尝试过基于教材的红色文化育人教学思路。

本单元主题为Hero and Courage,教材中的Interaction 部分已有了红色文化的内容,即中国不同时期的四位英雄人物(花木兰、魏征、董存瑞和江小娟)简介的相关练习,难度中等,多数学生能理解故事概要。 在之前的教学安排中,因课时有限,未将其作为必讲内容。 但在本校课程思政纳入必要环节后,教师重组教学内容,将四位英雄的简介独立列出,作为课前自主阅读材料,突出其重要性。

在课上热身环节,则以请同学介绍上述四位英雄故事的形式,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同时结合红色文化的时代特征,教师选取了更具时效性的抗疫英语演讲短视频We Are Fighters,于课堂上共同学习。 视频的背景音乐、富有感染力的音频及极具震撼的中国抗疫画面,可使学生更加明白和平与安全的来之不易。

在课文讲解环节,因What Courage Looks Like讲述的是一位母亲在飞机上因飞机故障被告知须紧急迫降后,如何在一片恐慌中表现出惊人的镇定,最后有惊无险的故事。 因此在讲解之前,教师给学生呈现汶川地震中的一张感人图片。图中,一位母亲为保护怀中的婴儿,双膝跪地,身子向前匍匐,双手扶地支撑身体,最后孩子幸存而母亲被垮塌的房子压死,母亲手机上显示的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学生了解图片的故事后,教师告知学生即将学习的课文与这张图片的故事有相似之处。 这样,教师便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题,也更能激发学生深刻感受母爱的力量及母亲的伟大。

课后,则安排学生录制小视频的口语输出任务。 因为英语趣配音上也有We Are Fighters的视频,因此直接将其作为口语作业,让学生带着感情色彩操练,模仿原声多遍配音,满意为止。 趣配音里的视频被分成更短小的片段,因此强度并不大,难度也较低,学生可以课下完成,对于基础薄弱而缺乏学习信心、尤其不愿意开口的学生来说,可以降低其学习焦虑感。 最后教师将部分学生的配音视频在课堂展示,以鼓励为主,进行简单点评,增强学生学习获得感。

4 结语

作为英语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意识,要深知立德树人绝非一日之功,要做好进行课程思政工作的长期准备,要高站位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多维度厘清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6],要明白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善于统筹教学中的各方条件,扬长避短,增强彰显红色文化育人的意识,结合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积极探索英语教学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作为自然的教学行为,同时注重把握好度,使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在英语课堂中得以充分发挥。 虽然随着国家和学校的重视,近两年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英语教材也陆续出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筛选素材的难度。 但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始终要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重组上做到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到灵活应变。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英语教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红色是什么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