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利, 徐运飞, 黄 华, 陈俊华, 陈利军, 尹 健*
(1.信阳农林学院 农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2.信阳市植保植检站, 河南 信阳 464000)
《生物防治》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包含病害生物防治学和害虫生物防治学两部分内容。病害生物防治学部分主要介绍了病害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防治原理和措施,生防微生物的种类、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生防制剂的种类与加工过程,生物防治国内外研究发展历史与存在问题。其中,害虫生物防治学部分主要介绍了害虫生物防治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害虫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途径和方法、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昆虫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和生防制剂使用技术等。
《生物防治》课程传统教学一般以理论讲授为主,同时辅以实验观察和生产案例分析,达到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1]。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使学生系统性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规防治方法,但无法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无法有目的、有针对地获取知识和应用技术。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基于教材、参考书等,可利用的资源极其有限,而今互联网时代,网络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将这些资源有效利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良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2]。因此,笔者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以下简称“OBE”),针对《生物防治》课程将线下线上资源进行梳理整合[3],提出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
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后,很快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4-5]。OBE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取得学习成果,主要强调4个问题(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和5个实施要点(图1)。践行OBE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是改善教学效果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6]。
成果导向教育遵从反向设计原则,由社会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7]。从而实现从“填鸭式”课堂向“对话式”课堂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即采用传统课堂与在线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8],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相关教学视频、补充资料、PPT等学习资源,规定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式教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整合及运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一步讲解,使学生掌握完成相关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该模式将授课内容通过在线视频和课件转移到课堂外,学生学习重点知识,通过课堂时间完成相关知识的消化吸收;通常包括线下课堂讨论、翻转课堂、线上学习及线上测试等内容[9-10]。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整合知识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专业课程不仅需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与素养。《生物防治》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思路见图2。
图2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将需要讲授内容录制成视频或制作成PPT,然后上传到网络平台,如智慧树,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制作的教学视频、实践应用视频、PPT教材等材料应点明知识要点和关键问题,并设计一些作业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思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自主安排课外时间观看视频、PPT等材料,主动思考解决相关问题,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在学习平台上反馈,以便教师掌握有关学习情况,合理安排线下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为最大化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堂讲授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如基础知识部分,根据学生线上反馈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应用性知识拓展部分,可设计一些与应用联系紧密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完成,如天敌昆虫种类、益虫与害虫的发生比、生产中生物杀虫剂或杀菌剂的应用情况等,然后提交调查分析报告或分组PPT汇报,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而且能提升学生分工协作、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的实验、在线测试、课程学习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并针对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提升后续教学的效果。如进行考核情况分析时,主要从命题特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制定改进措施,并制作问题台账,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基于OBE理念的《生物防治》课程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生物防治》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14次考勤,成绩占10%;4次实验,成绩占20%;3次在线随堂测试,成绩占20%;小组PPT汇报,成绩占50%。考核内容覆盖面广,从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到不同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及当前防治方法,未来发展前景,生物防治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占据的比重等,然后从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制剂,到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引进、饲养与释放,将所讲内容重难点均包含在内,考验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实际生产的了解情况及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难易程度适中。理论知识通过进一步梳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重难点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分组汇报的形式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分工合作能力及汇报人的临场应变能力均得到锻炼。该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存在一定难度,花费时间较长,但收获更多,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总体上教学效果比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