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后习题 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三学段为例

2021-12-18 14:58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幸福路小学陈亚红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竹节习题课文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陈亚红

统编版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是编者精心设计的,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它是教师备课的依据和参考,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后习题的教学,利用课后习题,优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一、借题促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力

1.借助课后习题,理清写作思路

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要带领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只有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课后有许多习题设置,有利于学生摸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脉络。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课后习题第1题“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一讲这个故事。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的设计,告诉学生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学生因此不仅能正确划分层次,还学会了概括段意、加小标题。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

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师:那么课文按顺序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借助课后习题1用关键词概括每部分内容。

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封顶歼敌)—跳下悬崖

师:每部分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请同学们按这样顺序给课文分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基本理清了文章脉络,你能根据板书提示试着连起来说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再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4课《少年闰土》课后习题第2题“课文写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这一题不仅突出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也暗示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后习题,引领学生体验感悟

课后习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能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启发学生,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感悟,发现文本的深刻内涵,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比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根据课后习题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首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壮士视死如归的内容,圈画出体现壮士英雄情怀的词汇,并在旁边写上感悟。学生找出词语后,再让学生讨论,为何“纵身”“发起冲锋”这些词语能让你感受到壮士的英雄气概,你联想到哪些内容?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五壮士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课后习题中会提出对课文词句段的运用分析,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替换段落中的好词好句,通过对比,可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精准,对课文的理解更准确。

3.借助课后习题,学会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有目的的阅读。例如,《竹节人》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文处于单元第一课,课后习题是:“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第二课时开始教学,教师可以这样设计:

(1)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童年生活的眷念,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游戏带给人们的乐趣。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学习竹节人制作指南学习竹节人的游戏描写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3)生生交流:学习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学习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讲一个有关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会引导学生生成不同的阅读目的。学生通过阅读目的,舍弃掉文章中无关信息,根据需要搜集材料,既提高了阅读速度,也获得了自主阅读体验,在不同的方法实践中不断进行体会和积累,最终形成阅读策略。

二、借题促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力

课文中蕴含了大量优秀的写作技巧,教师应启发学生去阅读同类型的文本,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

1.利用课后习题,创设有趣的说写情境

课后练习不仅提示了教学目标,而且提示了具体学习的操作步骤和学习形式,教师可以巧用课后习题,创设有趣的说写情境。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文中,课后习题2是“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为了让故事更加生动,在课的结束可以安排这样的练习: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小儿辩日”,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两小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严谨求学的孔子也深深走进了我们的心里。请同学们课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给故事加个结尾,如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后,他会怎样说?怎样想?怎样做?试着写一写。

2.利用课后习题,在语言训练中获得表达技巧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课后习题引领学生品读文本,感悟独特的描写魅力。如第22课《月光曲》课后习题:“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这道题目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揣摩中学习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1)《月光曲》这首曲子很美,下面我们用文字把这美丽的画面定格下来,请同学们用笔画出哪些地方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地方是他想象的?(2)生交流,感悟这样写实和想象相结合描写的作用。(3)质疑:如果删掉想象的句子,可以吗?(4)生讨论。(5)生交流,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想象描写的作用。(6)在此基础上,布置课后选做题“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写作结束后进行小组互评,把习得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3.利用课后习题,拓展延伸迁移写法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设计扎实有效的训练任务,力求训练到位。统编版语文教材书后习题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载体,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六年级上册《草原》第3题:“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别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这是一道迁移写法的很好的练习题,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文中这样惜别的场面让人感动,生活中,你也一定有与别人惜别的场景吧,可以是亲人之间,可以是朋友之间,等等。先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写下来。这样的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借题促思,提升学生思维发展力

1.依托课后习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统编版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在设计时注重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少年中国说》(节选)在课的结束时教师结合课后习题3,这样设计:同学们,课文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等,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究。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阅读的愿望,课虽然结束,但是思考仍在继续,这样的深入探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成为助推学生思维生长的力量。

2.依托课后习题,提升学生提取信息能力

只有找准文本信息,才能摸到文章的脉,与作者跨时空交流。统编版语文教材课后不少习题,有益于训练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理解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如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课后习题1:“作者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第一课时,在学习生词之后,借助这个习题这样设计: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出来。

生:按时间顺序叙述,表示时间的顺序的词语有“七岁,那时,此后,十二三岁时”。

师:那么作者按时间顺序回忆了自己读书生涯哪些经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第2到13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生交流。

师:作者多年的读书经历,最真切的体会是什么?用文中哪句话概括,请同学们画出来。

借助课后习题进行这样的教学,重点训练了学生对长文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概括的能力。当然,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巧妙点拨、有效训练和学生的不断努力,学生才能在千锤百炼中成就“火眼金睛”,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3.依托课后习题,激辩质疑,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统编版语文教材课后的许多问题都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后习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如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课后习题:“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说理由。”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思考分析,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质疑辩论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

依托课后习题,重视每道题的有效训练,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走弯路。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后习题的教学,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更加扎实高效,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竹节习题课文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背课文的小偷
“竹节人”中说“趣味”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端午节的来历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