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根”课程,提升生活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

2021-12-18 14:58江苏省教育规划办公室十三五课题南通市北城小学课题组范崚瑱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活动

江苏省教育规划办公室“十三五”课题南通市北城小学课题组 范崚瑱 朱 林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理论主张以儿童的生活开展儿童教育,以社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版)》(下文简称《纲要》)中强调中小学综合实践的教学要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不论是目标、内容、实施,还是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都与教育回归生活相契合,因此,我们南通市北城小学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根’课程”建设为核心,充分开发、整合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创生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路径,探索真正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切实提升儿童的生活力与创造力。

一、生活与生长:到“生活教育理论”中寻找支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中国传统课程,它的课程理论基础大多来自西方教育理论和思想。很多教师对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心怀畏惧,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的落实。

重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宝库,我们欣喜地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方法与“生活教育理论”有众多契合之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提供“阳光”“养料”“水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花”“结果”。

通过研究,我们进一步厘清了“生活教育理论”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之间的关系,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体系,实现“生活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价值,我们将中国本土化的教育思想应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践工作中,构建更具影响力、对课程实施者更具吸引力与感召力的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课程的实施与推广难度。

同时,我们将该课题作为学校主干课题,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的重要项目,并以此为抓手,实现师资提档升级。围绕陶行知教育教学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我校开展系列的学习和研究活动。

1.学习与梳理: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厘清“生活教育理论”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之间的关系。

2.研读与内化:学习《纲要》,提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理论,探索课程核心理念在教师队伍中的普及与推广路径。

3.普查与筛选:进行区域教育资源普查与筛选,对地域文化、物产、设备、风情加强研究,开拓教师人文视野,丰富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经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力。

“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基本问题的研究,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研究的自觉性不同程度地被激活。

二、生活与体验:全面促进学生生活力的提升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主张以儿童的生活开展儿童教育,以社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纲要》强调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再运用于实践,由实践来检验,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对自然的爱好,培养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生活教育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紧密结合共同指向儿童“生活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我校以学校主干课题——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为理论与实践支撑,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式项目化学习等为主要方式,建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根’课程”。“‘根’课程”以“教育之道就是成全之道,体验之路构筑成长之路”为核心理念,坚持普惠原则,面向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课程学习获取学习经验和经历,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走好个性化的发展之路。如课程目标所述:“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自由张扬,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

“‘根’课程”打造生活力提升的“三脉”:(1)以基础课程为主脉,确保成长的基本营养。着力于课堂教与学行为方式的改善,疏通主脉经络,增强儿童的吸收力。学校课程体系中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要尽量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使学生从基础性课程汲取均衡的营养,实现全面发展,体现均衡性。(2)以学科拓展课程为支系,拓展儿童学科知识的边界,丰富营养获取渠道。(3)以活动课程催生庞大根系,使儿童汲取养分的渠道更丰富、更全面,切实触及每一个可能的知识、实践领域。为了体现综合性,一要加强学科内的综合性;二要设置综合课程;三要增设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课程。

我校通过社团课程,满足不同特长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体现差异化与选择性。“‘根’课程”有了越来越丰富的活动课程菜单。我校从“发现”“融入”“创造”“体验”“成长”“健体”六个方面设计了课程群,使之成为课程菜单,服务于师生的活动课程实施。

三、整合与整体: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想行之有效地在具体学校实施,将面临各种阻力和困扰,这考验着课程实施者的智慧和决心,也不是依靠某些教师的单兵作战就能够实现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管理者统筹安排、课程执行者精心设计,课程的推进过程更是离不开师生、家校、社区等各方的协同与努力。

1.宏观布局重“合理”

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结合。长线活动的内容广泛,涉及方方面面,而短线活动重点突出,可以进行专项训练,长短线结合能扩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中观设计重“适切”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时要结合学情、域情兼顾综合性和侧重性。每项活动主题包含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得到综合性提升。但在活动设计时又要有所侧重,让学生在每次活动中能在某一方面有深层次的提升。

3.微观实施重“普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具体实施时尤其要注意系统性和生成性结合。学校要尽量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使不同能力层次、不同兴趣取向的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得到实践和体验。每种方式的活动根据年段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进行设计,活动内容具有递进性。允许和鼓励师生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动态调整。

4.资源配置重“协同”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学生成长的真实环境、各种专业的场馆等都可作为学习活动的场所。学校的生活体验中心、创客教室等场馆更可开展对导师专业能力和活动设备等要求都更高一些的“高级”活动课程。

鉴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学校根据已有特色和本区域的资源条件,围绕“‘根’课程”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建立起一套贴近于学生生活、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起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体系,并使之持久化、常态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推进,教育民主的风尚、生活教育的理念、指向儿童生活力提升的课堂体系深深融入学校师生的文化血脉,孕育出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学校已经组织力量,综合学生生活、年龄特点,结合学校已有基础和现有资源,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根据《纲要》提出的四种活动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思考、筛选,构想出如下项目:

活动方式年级考查探究 社会服务活动 设计制作活动 职业体验及其他低年级美丽的四季二十四节气我们的传统节日……生活自理我能行(系鞋带、整理书包……)集体劳动小能手心灵手巧会制作(立体纸艺、塑形艺术……)我是小小救护员中年级家务小能人(整理内务、烹饪……)学校活动我参加(班级活动策划与组织、站好护学岗……)STEM教育活动(身边的小发明改造、工程智造、创意工坊……)与机器人交朋友物联网创意设计我是校园安全员种植园里欢乐多高年级出行小达人(出行规划与执行……)我是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爱心义卖行动、社区公益服务……)找个岗位去体验球类游戏设计师

当下社会知识爆炸,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的迫切。普通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核心素养”即“生活力”也出现了变化与发展。分科式的传统学习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但在继承和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切实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之路上我们仍需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强大儿童生活力,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使其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能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为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陶行知理论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坚持理论创新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陶行知夜归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