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教学设计

2021-12-17 13:31王建华李秀梅宋巍巍曹恒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草莓联网监测

王建华 李秀梅 宋巍巍 曹恒来

● 学习内容分析

万物互联(IoE)是指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在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这种连接是建立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为此,确定本课的主要内容为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主要用于前端数据的获取,通过局域网、互联网传输到后台服务器,在应用层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实现具体的应用。在理解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物联网技术设计智慧大棚,让学生经历监测和调节植物生长环境的过程,体会物联网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以使学生对物联网有更深刻的理解,为以后设计富有创意和价值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与小学阶段相比他们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探究验证自己的想法。他们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的,对互联网的应用并不陌生。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学生对物联网的概念和结构虽然陌生,但在生活中对各种物联网应用都有不同程度的体验,如共享单车、智慧物流、智能家居等。在小学的信息技术学习中,也已经对Scratch编程、传感器、物联网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经验和学习都为学生设计简单的物联网系统做好了准备。

● 学习目标

(1)理解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感知物联网从信息感知到信息传输、智能处理的基本过程。

(2)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解决的简单问题,分析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感知和传输技术,设计并制作简易的物联网系统,提高学生利用信息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物联网应用,感受万物互联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影响。

● 教学过程

1.现场体验,感知物联网

同学们,老师在家里种植了草莓盆栽,想不想看看老师家里草莓的生长情况呢?

活动1:远程查看草莓盆栽,感知物联网。

(1)利用手机APP异地查看草莓的实时影像。

(2)我们能看到异地的草莓盆栽需要哪些硬件和软件?

(3)在整个过程中,摄像头、网络、服务器、手机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分析、归纳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小结:摄像头用于获取真实世界的信息,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感知层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实时辩识和采集物体的属性、环境状态、行为模式等信息;摄像头拍摄的视频通过无线局域网、有线局域网、互联网等上传至服务器,网络层主要负责传输感知层获取的信息,也称为“传输层”;手机通过APP和服务器实现视频监控,属于物联网的应用层,应用层面向各类行业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和应用平台,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

设计意图:借助远程查看家中草莓的真实物联网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分析本应用中相关设备具体作用的基础上,感知物联网从信息感知到信息传输、智能处理的基本过程,并由点到面扩展至同类设备和应用,归纳出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为后面设计简单物联网系统做了较好的铺垫。

2.远程监测,初设物联网系统

师:今天,老师将“智慧大棚”搬到了课堂上,让我们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一个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对种植草莓的环境数据进行监测和管理。

活动2:设计远程监测系统,监测草莓生长环境数据。

(1)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草莓的生长?

(2)分析监测系统结构,确定监测所用传感器、网络与监测平台(如图2)。

①我们准备监测哪些数据?要获得这些数据,需要哪些传感器?

②观察教师提供的器材,找到有“WIFI”字样的模块,你知道WIFI有什么作用吗?

③這套器材如何监测获得的环境数据?

(3)学生分组,4人一组,明确各人的工作职责(如表1)。

(4)搭建草莓生长环境远程监测系统。

①对照硬件连接接口表安装传感器(如表2)。

②打开监测例程,仿照读取土壤温度脚本,添加读取湿度和光照脚本,对照硬件连接接口表设置对应的读取接口,并设置WIFI名称和密码(如图3)。

③下载监测程序至主控板。

(5)登录“中小学物联创新平台”,监测草莓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与光照,并汇报监测结果(如表3)。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影响草莓生长的环境因素,得出“智慧大棚”远程监测系统的任务需求。依据活动1中得出的物联网体系结构,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等活动确定所需的传感器以及传输信息的网络,并仿照现有例程完善读取数据的脚本,登录应用平台获取环境数据,学生在搭建简易物联网系统的过程中,能对物联网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有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

3.自动控制,完善物联网系统

师: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并反馈草莓的生长环境,但管理过程中仍需人工干预,如浇水等,怎样让草莓管理不依赖人工,真正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呢?让我们为监测系统增加自动控制功能。

活动3:完善自动控制功能,实现草莓管理自动化。

(1)阅读资料,了解适宜草莓生长的环境数据。

温度、湿度、光照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合适的环境下植物会长得很好。草莓对温度很敏感,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由于草莓根系较浅,植株小,叶片大,蒸腾作用强,对水分的要求较高,一般营养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持水量在60%左右;草莓是一种喜阴植物,光照度不高于30Lux。

(2)分析控制方式(如表4)。

(3)连接硬件设备(如表5)。

(4)仿照控制风扇工作状态的脚本,添加控制水泵工作的脚本。在“中小学物联网创新平台”根据监测得到的环境数据,使用开关按钮控制生长灯、风扇、水泵工作(如下页图4)。

(5)根据草莓生长环境要求和确定的控制方法,修改草莓环境管理程序,实现自动控制功能。

①下页图5所示例程是自动调节程序,你能分别说出图中方框处程序的作用吗?

②根据资料中的草莓生长环境对温、湿度及光照要求,修改程序中的参数值。

(6)对系统自动控制功能进行测试。

小结:物联网将采集到的数据从感知层,经网络层传输到应用层,实现数据的显示;在应用层,可以和感知层内的物进行交互;也可以通过感知层内的物与物相联,实现环境的自动控制。

设计意图:监测仅仅是物联网的一项功能,能根据植物生长习性进行自动调节才是物联网智能化的体现。在本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草莓生长环境资料,在表格支架的帮助下,理清控制逻辑。远程平台上的手动调节实现了信息从应用层向感知层的回馈,但仍然不能实现智能化。再给出优化后的半成品程序支架,引导学生理解并完善程序,实现物物相联的自动调节。

4.拓展思维,畅想万物互联

活动4:观看视频《万物互联改变生活》。

(1)物联网已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给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从连接对象上看,物联网与互联网有何区别?

小结:物联网将信息网络连接和服务的对象从人扩展到物,以实现万物互联。未来的社会必定是一个物与物相联、人与物相通、万物互联的时代。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的活动,让学生说说视频中的物联网应用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其体会物联网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从连接对象的角度比较互联网与物联网,使学生对物联网有更深刻的认识。

● 教学反思

本课选取物联网体系结构和设计简单物联网系统作为“万物互联”这一主题的切入点,由具体的学习内容向各种物联网应用辐射,点明“万物互联”的主题。

在明确了学习内容之后,本课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选取设计“智慧大棚”这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作为项目,该项目涉及信息技术、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复杂程度较高,因此将其分解为远程监测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两个递进式的活动任务。每个活动按照项目学习的基本流程,从需求分析、确定方案、活动探究到成果交流逐步展开,并根据物联网的结构,逐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观察标有“WIFI”字样的器材,旨在引导学生根据现有条件确定数据传输的途径。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搭建了表格支架,引导学生明确组员间的分工;通过半成品程序支架,避免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具体的脚本编写与控件设置上,降低学生的探究难度。成果交流是项目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此环节,学生分组汇报各自的监测结果,并模拟环境的变化测试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状况,在检查调试的过程中让产品不断趋于完善。最后,“智慧大棚”只是物联网系统的一种应用,通过视频畅谈物联网在更多领域的应用,直观感受其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受课时长度的限制,无论是硬件的连接,还是脚本的编制,留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均较少,对目标的达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够采用两节连排的形式安排内容,则能增强学习活动的持续性和完整性,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品质。

点  评

本课是参加2021年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优秀课评比活动的比赛课,赛课主题是“万物互联”,而不是教材中具体某一节的内容,该主题选自《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中“物联网技术”模块。这就要求授課教师能够从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角度,对授课内容和实施过程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已对物联网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教师没有将本课定位为起始课,而是从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具体的物联网系统入手,让学生亲历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较好地触及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万物互联。

如果只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或者仅是利用现有的物联网系统进行体验和实践,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万物互联背后的基本思想。为此,教师通过活动1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联网体系结构的知识之后,设计了两个技术试验活动,学生在分析智慧大棚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方式,连接设备,调试脚本和参数,搭建了可以实际运行的大棚,较好地理解了从物联设备中读取、发送、接收数据的基本途径,以及使用数据进行控制的基本方式。这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的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课程带来一种不同于惯常机房授课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效率。

两个技术试验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则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例如,活动3的情境为设计草莓管理的自动控制系统,学生在阅读适宜草莓生长的环境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各个环境数据的调节条件和对应的控制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需要运用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分析,真实而复杂的情境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挑战性,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这种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需要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方能完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经历。

但是,让学生直接设计功能完备的“智慧大棚”显然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将问题分解为远程监测功能、自动控制功能两个子项目,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从实现基本功能开始,通过持续优化的方式增加或完善更多的功能,使学生获得了一种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思路。

(点评人: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教研员  曹恒来)

猜你喜欢
草莓联网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身联网”等五则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风口之上,车联网系统将是“另一个”手机系统?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草莓
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6000万
学习监测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