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
从2020年6月向单位交上“双骨干”培训班申请表那一刻起,窦永平就与中老铁路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老铁路即“中老国际铁路通道”,也称“中老昆万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重要项目,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建成通车后,从中国昆明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夕发朝至。
经过十余年设计、修建,中老铁路开通在即。作为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昆明局集团公司”)普洱车务段万象运营管理中心运营服务部工程师,窦永平和他的同事们所要做的,是为铁路开通运营做好准备、保驾护航。
一年多来,窦永平带领团队学习老挝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进驻万象运营管理中心,带领同事陆续完成144项措施,培训老挝籍学员……现在,中老铁路老挝磨丁至万象南段已完成静态验收,进入动态检测阶段,逐步从建设期转向运营期。窦永平负责的机务检修运营筹备工作也接近尾声,正待最后开行方案确定,调整机车检修整备方案,确保满足运输生产,为磨万铁路运输提供充足动力。这个不善言辞的西北汉子,眼下最大心愿就是中老铁路如期开通、安全运营,自己力争成为“铁路建设的专家,中老友谊的使者”,为传播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贡献力量。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由国内段、老挝段两段组成,全长1000多公里。其中老挝段北起老中边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400多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为电气化客货混运铁路。作为两国间的跨国线路,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11月13日,中老铁路合作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两国签署政府间铁路合作协定,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12月2日,中老铁路老挝段(磨丁至万象)举行开工奠基仪式,铲下第一锹土。
2019年4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给老挝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全体师生回信时写道:“欢迎你们早日乘上中老铁路列车来到北京。”
今年,中老铁路开通在即。4月,昆明局集团公司成立普洱车务段,其所辖的万象运营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磨万段铁路运营管理工作,包含车务、机务、车辆、客运、货运等。窦永平受命担任运营服务部工程师,并与从事行车、货运、电务、收入、车辆、安监和机务等专业的同事,组成首批入驻中老公司7人专家组,提前到万象参与运营筹备工作,开启他的中老铁路生涯。
临行前,领导叮嘱窦永平和专家组成员,尽快熟悉这条铁路的设计情况、建设情况和整体规划。首批出行代表不光要负责专业领域工作,还需考虑后期整体运营,即在利于保安全、利于经营效益、利于操作的情况下,从政治、法律的角度解放思想,用中国标准和技术展现良好服务。“领导说,‘运营筹备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集团公司都是你强大的后盾,相信组织,放手去干。这让我很感动,心里也有了底气”。
当时老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防疫形势日趋严峻,首都万象刚宣布暂时封闭对内对外交通。老挝国内多地封闭,交通不便,但有些工作已經不容后推,“再不去将会影响铁路正常开通”。为确保运营筹备工作顺利启动,4月29日,专家组毅然如期启程。窦永平还记得,走出昆明局集团公司大门时,天空忽然飘落细雨,为别离平添了几分感伤和悲壮。
在磨憨口岸入境后,专家组在磨丁隔离14天。虽然隔离期间日程自行制定,但没人真正休息,大家通过老中铁路公司视频会议对磨丁客货作业流程、系统及数据接口需求等提出专业建议,对安全管理体系、备品备件配备进行研究探讨。窦永平要求自己尽快掌握资料、尽早进入状态,梳理运营筹备重点工作。他把自己的工作看成老中铁路公司与昆明局集团公司之间的桥梁,自己多做一点,老中铁路公司就能提前了解开通运营机务方面需要具备的条件,也让昆明局集团公司多了解老中铁路公司目前的准备情况。
5月13日,为期14天的隔离期结束,专家组不耽误片刻时间,当天15时从磨丁出发,翌日,经琅勃拉邦到达万象。在雨季的湿热中,窦永平一路看着车窗外掠过的老挝民居、路边光脚跑跳的孩子,听着前期建设者们讲当地风土人情、百姓内心期盼,不禁陷入思索:突破重山封锁,是很多老挝人的梦想。今天,我能来到这条凝聚万千建设者心血的希望之路,该如何完成好自己的使命?
5月14日,老挝万象,昆明局集团公司普洱车务段万象运营管理中心。此时距离中老铁路预计开通时间不足半年,但因老中铁路公司运营管理部没有机务相关专业,窦永平必须一切从零开始。
经过近20年发展,中国在铁路建设和运营方面已积累丰富经验,中国高铁“走出去”也已成为现实。在老挝籍同事心中,中国技术人员令人信服。
窦永平先根据自己掌握的中老铁路设计方案、购置机车型号、机车开行方案、实际机车检修能力等情况,梳理开通运营需要建立的规章制度。他仔细研究磨万段机务房建设计图纸,结合兼职并岗实际情况,又经过实地踏勘后,组织昆明机务段共提出机务设施优化建议26条,重点对万象南机车检修库、机务派班室、股道自动化控制室的功能进行了调整。并协调老中铁路公司工程部、设计院、各施工单位进行落实,目前均已按优化建议施工。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人力、物力条件下,实现设备、站房功能最大化,窦永平花费了不少心思。
在此期间,窦永平还参与研究磨万铁路基础规章审核;制定了磨万铁路调车机车整备管理办法、机车回送管理办法、磨万铁路物资出入库临时管理办法等老中铁路公司层面一系列制度;为932项机车检修相关物资备品采购配置方案完成技术资料查询、规格型号确认、使用地点明晰和报关资料梳理工作;对144项万象南机辆运用检修车间基础检修设备技术规格书进行审核,对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提优化建议,根据铁路开通时间协调完成所有前期工作。他还要不定期到万象南机辆运用检修车间、万象客整所对房建进展进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老中铁路公司工程部门进行共同研讨并整改。
身为电力走行专业工程师,本专业的事难不倒窦永平,但在万象,人少事多,他要成为一名全能型选手,做跨专业的事。比如基础检修设备,因为国内专业细分,窦永平接触并不多,但在这里,一百多项机务检修设备技术规格书需要经他审核,部分设备他也从没使用过,“具体性能也不了解,所以不知道能不能满足我们机车的检修整备需求”。窦永平就向国内同事求助,“有时加班到半夜,遇到难题,也忍不住发微信问”,从操作人员到维修人员,再到管理人员,请教个遍,把设备功能、使用情况、安装注意事项、后期维护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一项项攻关后,窦永平再到现场时,一眼就能看出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到老挝不久,老中铁路公司有三台内燃机车到中大修修程,需要送回中国。对海关办事流程和要求不是很熟悉的窦永平,专门制定配属的回国检修方案,边自学边与各方沟通,很快完成报关资料上报。三台机车得以顺利回国检修,确保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可以投入运输生产,担当全线的调车和编组作业。
忙,是窦永平在万象的常态。来之前专门学习老挝语,此时派上用场,“我一来就实现了跟老挝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部分老挝文的文件资料也能够理解大概意思,这对我更快了解老挝习俗、更好融入工作很有利”。老挝籍同事的和蔼热心、乐于学习让窦永平和同事感动,遇到有老挝籍同事请教,窦永平都是倾囊相授。“我们不仅要为老挝带去铁路运营管理的中国标准,还要带着满满的中国诚意与中国温度。”
为了更好地筹备、保障中老铁路运营管理,窦永平准备了很多。
2020年6月,昆明局集团公司为加强中老铁路运营管理人才储备,组织“双骨干”(懂老挝语的铁路骨干、懂铁路的老挝语骨干)培训班。培训文件下发到昆明机务段,已是机务系统走行部方面核心力量的窦永平,不顾工作压力大,主动报名。“工作后还能有学习机会特别宝贵,能学习一门外语更是值得,我很珍惜。”他坦言当时没想到真能出国工作,但对此怀有期待。
最终,昆明局集团公司从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的832名青年骨干中,选拔出180名甘于奉献、敢于挑战、勇于担当、乐于学习的青年,组成“双骨干”培训班。窦永平入选,并担任其中机务人员培训班班长,班级命名为“乘风破浪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通老挝语、建功新时代!”7月31日,“双骨干”培训班开班,“乘风破浪班”口号格外引人注目。窦永平觉得,能把机车修好、把火车开好,有什么事能难倒“机务人”?
老挝语是拼音文字,看似简单,但對发音要求非常高,同一个音,发音高低长短不同,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发音难、听不清、说不明”,憧憬梦幻,现实“骨感”,大家有点懵。
尽管老师在课堂上重复强调,初学者都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慢慢会好,“但时间不等人,我们是不是得找一些辅助工具”?在窦永平带动下,大家一拍即合,搜索到与老挝语教程一致的手机软件。很快,不管是在餐厅吃饭,还是在宿舍休息,班上学员都戴着耳机认真温习老师讲过的内容,在心中默默体会发音要点,这款软件渐渐成为学员们复习发音的重要学习工具。他把学得好的学员和学得慢的分成一组,五到六人一个小组,相互提问单词、背课文、默写。“大家每天上完课都要读、写到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宿舍休息,第二天早晨6点多起来晨读,学了对话后,见面也相互用老挝语打招呼。”窦永平说。
“集中培训期间,他每天晚上通过视频哄孩子睡觉时,都跟大女儿分享当天学到的老挝语。”窦永平培训时室友任懿说。“哄女儿睡了之后,他开始整理班级当天需要汇总的内容,之后才开始温习需要消化的内容。”
“乘风破浪班”同学们完成第一次为期15天的集中培训,然而返回各自岗位,很多小伙伴没了“乘风破浪”的劲头,繁忙的工作和艰难的学习像是跷跷板,怎么也摆不平。加之语言学习没有面对面,跟老师的交流效果不是很好,窦永平发现,部分同事在纠音课上已经明显跟不上老师进度,有些甚至因为工作太忙而来不及学习老师上传在网上的录播课。征得段里同意后,“乘风破浪班”学员用两天时间集中纠音、交流,让大家有充足时间消化学习内容,“效果很好,大家很快赶上来了”,顺利完成后续每三个月一次的集中培训。
自从开始学老挝语,窦永平把所有娱乐消遣都戒了,手机里的视频、新闻软件全换成老挝语学习软件,每天上班提前到单位学习半个小时,下班后,基本从晚上学到凌晨。现在,他觉得语言水平提高了不少,但遇到稍微难的、专业的老挝语,还是吃力。老挝目前只有一条3.5公里的铁路,很多规章制度、运营管理措施都是一片空白。窦永平说:“老挝语,无论如何要克服困难,好好学。”
窦永平生长在甘肃庆阳,是个地地道道的西北人。小学时,梦想当工程师的他,被课本里“詹天佑的故事”所触动,立志当一名铁路人。2010年,窦永平从兰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怀着对彩云之南、世外桃源之地的想象,和对滇越铁路“人字桥”的敬意,选择来到昆明局集团公司,寻找属于这一代铁路人的广阔平台。
进入昆明机务段,窦永平到检修车间从事机车车头的轮对镟修工作。火车一年四季在线路上跑,车轮和钢轨间磨损不小。机车轮子犹如人的双脚,车轮磨损如果不及时处理,列车就无法安全运行。通常来说,承担牵引列车作用、跑在车列最前头的火车头车轮损耗最大。因此,火车头车轮选配、组装、修复等工作,是火车头检修重中之重。
进入车间后,从打下手开始,窦永平跟着张跃华师傅学给机车“修脚”。镟轮,就是将运行一段时间后机车轮子坑坑洼洼的表面轻轻削去一层,达到光滑圆润的工艺要求,保证火车头能够正常牵引列车。“他做什么,我跟着做,有些不能上手的工作,他先讲安全注意事项,再讲方法。可我对原理更感兴趣,所以就有很多问题,他虽然不善言辞,可每次都有问必答。”窦永平说。
镟轮设备安装在地平面以下的地坑中,距地面深约2米,设备安装后,仅有一条能够一人走的过道,通风性不太好。日常运行时,机车轮对会吸附油泥和灰尘,作业时轮对在上,人在下,镟轮产生的烟渍、灰尘常常让镟轮工人满脸黢黑,他们戏称自己是“地坑战士”。
机车轮对运行后表面变硬,车削时铁屑到处乱飞,虽然车床本身设有防护,但难免还有些铁屑飞出,“几乎所有镟过轮的人,手上都会留下烫伤的痕迹。夏天地坑中闷热异常,但为了减少烫伤,我们不敢穿短袖”。
憧憬中的广阔天地变成十多平方米的镟轮地坑,大学毕业生成了一名火车头的“修脚师”,窦永平心中也曾有不甘,觉得四年大学白念了。直到转正后第一次修完轮子,在检修单据上签写自己名字,窦永平才真正意识到:“我不仅写下了我的名字,而且要保证火车头后面整列车上万千旅客的安全。”
随着工作不断深入,他终于领悟铁路人的韧劲:把平凡的事情做精致。“铁路是庞大复杂的系统,我从事的工作只是其中微乎其微的一点,但这个点非常重要,我一定要把它做好。”
做好,并不容易。
和谐型系列大功率电力机车工艺标准,车轮新轮直径为1250毫米,一旦车轮被损耗到直径低于1150毫米,就不能继续使用。也就是说,一个车轮从出厂到报废,窦永平的工作范围只有100毫米。
而轮子“脚皮”只会越修越薄,轮径磨耗达到1160至1164毫米,每月必须跟踪监测;磨耗达到1155至1160毫米,火车头每一趟回来都要严格检测,确保车轮质量万无一失。到最后,可能稍微修多一层,轮子就伤重报废。窦永平说:“每削一刀都心疼,但车轮有了毛病又不能不削。”
一台和谐型电力机车下有两组共6个车轮,左右两轮的车轮直径差不大于1毫米;同一组6个车轮间的车轮直径差不大于3毫米。窦永平工作时,要通过全车6个轮对的轮径值、轮缘厚度计算每一个轮对的最小加工量,在确保质量前提下,降低检修成本。
窦永平爱钻研。2013年,他参与成立“昆明机务段电力检修车间接地装置QC小组”,对SS3、SS3B、SS7C型电力机车接地装置修复进行质量攻关,大大提高故障接地装置的修复率。窦永平当时的工长兼师傅钟燕昆赞誉他“通过从机车运行线路、运行环境、轮对踏面加工精度等方面着手,在轮对踏面剥离初期就能及时发现,不仅防止了事故发生,还延长了轮对使用寿命”。
六年岗位锻炼,窦永平熟练掌握车轮镟修的操作技能和走刀技巧,成为镟修工种行家里手。2016年,因业务能力强,善于技术攻关,他被调到技术科担任走行专业工程师,“涉及业务面更广,责任担当更多,需要的业务知识更全面、精准,需要的分析、解决、协调能力更强”。
在中国铁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中,窦永平不断按照新技术提出新要求,从机车检修向数字化精准修迈进,并带着多年积累、历练,奔赴中老鐵路一线,在这一开创性工程,留下属于这一代铁路人坚实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