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漆的艺与技在当代艺术气象下的观念塑造

2021-12-17 08:51陈燕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0期
关键词:漆画表现形式

陈燕玲

摘 要:大漆工艺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人类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亦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漆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着中华文化柔和的特征和沉稳的气质。

关键词:艺术气象;表现形式;漆艺溯源;漆画;漆器图式

0 前言

21世纪以来,随着“非遗热”的不断推进,我国不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包含制作器型和髹漆技艺。漆器最早源于中国,却盛名于日本。提起漆器人们多是想起博物馆中精美绝伦的器皿,却忘了漆走进人类的生活是因为它耐磨抗腐的特点,后期的演变使它的装饰作用成为主要作用。也正因为这样,脱胎漆器及其技艺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

1 漆的渊源与延展

大漆又称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它防潮、防腐,有着“涂料之王”的美誉。应用天然漆的历史悠久,人们从新石器时代就发现了天然漆优越的性能并加以使用。据史料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漆器的运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漆器工艺中可以看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目前,福州作为我国漆艺发展的重要基地,虽仅两百多年,但在漆艺历史的洪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福州漆艺的盛时始于乾隆时期,而福州的兴盛离不开一关键人物—沈绍安。据传漆艺师沈绍安在一次修理寺庙铭牌时,发现铭牌上掉了几块漆,里面的木头虽然烂了,但麻布上沾满了漆,很坚硬,并且质地还很轻盈,使他想到了一种叫作“夹纻”的传统工艺。经过仔细研究和反复的实验与改良,福州脱胎漆艺技法诞生了,而后经其家族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又发明了薄料工艺,改变了传统漆艺的红黑两色,突破了漆艺的色彩局限,很快福州脱胎漆器就以色彩瑰丽、轻巧耐用闻名于世界。现如今,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陶瓷并驾齐驱,为中国工艺之“三大瑰宝”。一件漆器成品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甚至上百道工序,选料、成型、髹涂、打磨,抛光,每一步都是用传统方法完成的。另外大漆的干燥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天然大漆需在湿度80%左右、温度2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才能良好结膜,并形成平滑的表面。湿度大了,漆会“起皱”,湿度小了或者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导致漆的慢干,甚至不干。而且大漆的每一步都急不得,需要等待上一道漆完全干透了,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所以这一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一件成品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除了工艺复杂且漫长,还有一重要因素使从事大漆之人也相对较少:大部分人一开始接触大漆,都会对大漆原料中的漆酚过敏,奇痒难忍,需长时间与大漆不断磨合相处,才能逐渐脱敏,这第一道门槛就劝退了许多手艺人。所以,由于工艺烦琐、原材料选用、生产环境严苛等因素,大漆只限于特定地区和少数工匠。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漆器,很多还停留在旧时的审美,无法融入当今生活,加之价格昂贵,导致漆器市场逐渐萎缩。

2 漆艺术的艺术气象之漆画

随着中华工匠精神的崛起和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脱胎漆器艺术的发展并没有停留在漆器本身,漆艺的运用领域逐渐扩大。漆艺人不断探索漆艺工艺与当代艺术形式的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创作出漆画、漆首饰、漆器艺术品等既符合现代审美又具有古典东方色彩的作品。科技的进步使漆艺的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大漆也由于其本身特质,很适合于进行综合材料创作,去丰富漆艺表达的媒介、途径。将漆器的装饰技法运用在平面上,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画种—漆画。漆画使用大漆这样的天然树脂汁液和其他一些特殊材料,表现出和其他油彩、水粉类绘画不同的艺术气质。在近现代艺术气象上的表现,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源地之一的福州,漆语言成为她独有的新气息。

漆画的历史亦是悠长久远,最早的漆画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的《乐舞狩猎纹瑟》。现代漆画的开始,则可以归功于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漆画首次以一个独立的门类展出,成了与国画、油画、版画等并列的独立画种,这正式拉开了现代漆畫的序幕。

“漆画的独特性,在于漆的独特性。”漆作为一种材料,在漆画中的功用是丰富的,可以归结为“黏合功能、调和功能、肌理成形功能、涂敷功能”。涂料、颜料功能只是漆的一种功能。笔者认为现当下的漆艺术作品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审美表达,亦可以是表达观念的载体,可以叙事,也可以是单纯的美,或者这些内容都可以包含在其中。在当下,各种新式的艺术形式,诸如影像艺术、大地艺术等都在反馈与追求原始的观念,塑造静、朴、禅等意境类气象,作品也逐渐变得更加普世。漆画以其独特的温馨、素雅之美,熠熠生辉,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它已经成为本土最受欢迎的原创画种之一。

中国现代漆画主要脱胎于漆器髹饰技艺。画师郑益坤师从著名漆艺家李芝卿,使他有着过硬的髹漆本领,这为他的漆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漆画作品《鱼水情》,在黑色的漆面板上,“只画鱼儿不画水,水中自有波涛”。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表现出十足的东方意象,鱼儿活灵活现,有的隐在水下,有的浮出水面,有的若隐若现,这幅画能达到这样灵动逼真的效果也要归功于大漆的魅力。漆液的半透明特性也是这幅画的灵魂所在,所谓半透明性即在半透明不透明之间,在用朱色彩漆描绘的鱼纹上罩涂半透明漆再经研磨,因打磨轻重不一,漆层厚薄不同,便呈现若明若暗、若隐若现的效果。漆液如果像水一样透明或者漆液一片漆墨,何来隐约朦胧、若隐若现的美感。画面上有的鱼儿身上有银色的鳞片,而红色的漆液就无法达到这种效果,郑益坤大胆地运用了现代合成涂料—聚氨酯,事先涂在鱼银色的鳞片上,再通体罩上透明漆,保住了鱼的银色。郑益坤大胆地运用新的综合材料与漆艺手法相结合,突破了漆的局限,使漆的表达更加多样。

蒲美合在漆画中,尝试把中国《诗经》文化、水墨意境与漆材料结合,通过画面的营造来表达漆材料自身所具备的中国传统意境之美。思考如何把“漆的形态”“漆的语言”融入画面中,通过驾驭、渗透材料,进而运用自如。她的漆画作品《简兮》和《隰有荷华》系列作品就是从《诗经》、水墨中提取灵感,将抽象的语言、意境转变为具象的图案或符号,具有一定的隐喻意味。其中《隰有荷华》就是将水墨元素融入漆画中,通过漆彩的流动性和工艺、材料的综合运用表现出水墨灵动的意境。画面运用灰瓦、贝壳、蛋壳、苎麻、漆粉、螺钿等材料,通过生漆与稀释剂的不同比例,火烧、腐蚀等手法来表现层次,不局限于漆艺的传统技法,用最质朴的语言还原水墨意境,从而呈现漆墨分色的视觉效果。郑力为曾在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工作数年,后到福建工艺学校教授漆画。他一向以精湛的工艺著称,探索了艺术表达的新颖性,他的代表作《拉网》将画面的左右两侧划分为黑色和红色,黑色和红色形成对比之美,虽然它们是传统的漆色,但通过作者的布局,呈现出强烈的形式感与美感,另一方面又相互联系,亦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再如,福建泉州陈立德的《皓月红烛》标志着衍生作品在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新发展,而吴嘉诠的写实肖像开辟了用漆来表达肖像的可能性,具体的抽象表达了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究精神。陈思纯的代表作《榕树》利用大漆在温度高的环境中起皱的特性,厚涂形成“漆皱”这一独具大漆特色的表现手法,打破了传统漆画中“平、光、亮”的常态。而郑修钤则将“平、光、亮”发挥到极致,他的《渔舟唱晚》充分利用黑漆深邃的特质,以漆黑来表达水面,再加上细碎的螺钿、蛋壳和金粉,呈现出夜晚波光粼粼的水面,整幅漆画平整、光亮,没有瑕疵,画面构图精致和谐,且富有趣味,可以说是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3 漆语时代——器型匠心与禅意

漆艺作为文化遗产,是当代漆艺丰富表达语言的宝库,是创作的工具,而非创作的目的。工艺越复杂,中国精神的“器皿”观就越容易被“瓷器”的工艺观所淹没。

哲学家和制作漆器的工匠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拥有的“碗”的类型。《道德经》中说到“碗”,有十几处,“蜒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道德经》第十一章),此器为器皿;“天下神器”(《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此器既象征权力,又可解为“天下这个神圣的大容器”(《道德经》注释),老子的“器”充满恢宏的想象力,天地之器盛万物;“朴散则为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此器不单是人制的所有器具,也指涉自在的物质世界,并且包括精神、社会、文化形态在内的万物,已进入道器关系的哲学观照;在《道德经》第41章中,此器狭义上指大才,老子的“工具”不仅指装备,更指生活中的大恩大德,直显人间大爱,充满理性和哲学的思考。

“隐喻装置”不同于“实用装置”,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种“器”的概念,即器宇、器任、器识、器度等主题。

4 漆语时代——架上绘画与图式

回首20世纪末,在1985年的美术新潮流的影响下,油画、版画、雕塑想在短短的时间内急切地借用西方现代主义近100年的艺术风格。从传统绘画风格对所有元素的包围的改变,是对单元素实验的方向冲击,是漆语新时代的一种变革。此时,漆画已经进入了传统绘画的围城,许多名家正在为建立成熟的绘画地位而不懈努力,这俨然成为当代漆艺的学术焦点。

现代性最大的挑战是艺术的自由让人难以从过多的信息中做出选择。世界主义和东方主义较量的艺术丛林,也是各个思想流派较量的研究领域,为了挑战这领域中的霸权,漆画进入书院,先是写实,后被虚幻。随着现实主义走向流行,形式和色彩是否达到了概念的对立面?现代主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模式。究竟传统漆画能否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福州国际漆器双年展的漆器选择,始于这样一个宏大而复杂的文化背景。关注中国漆器语境的传承与发展,更能体现策展人建立中国漆器自身术语库和价值链的宗旨,本次展览向各时代杰出漆画家致敬,其中有1906年出生的沈福文,他是第一个将漆器艺术搬上高校讲坛的老一辈革命艺术家。到目前为止,已经选出了33名代表。20世纪80年代,每个漆画家都展现了各个时代漆画家的风格和特点。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漆画家有哪些特点,如沈福文的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漆艺和中国画的巧妙辩证关系。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王和举、乔十光,40年代出生的陈立德,充分体现了现代中国漆器早期的语言追求。王和举从岩画、剪纸、古画以及诗词中吸取养分。乔十光则继承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装饰风格,他以敏感的艺术细胞,将装饰风格完美地与大漆工艺结合,并突破了传统漆艺的图示,虽然用同样的材料、技法,但他的漆画有一种中国风格。而詹栓、陈立德在短短的一年创作出东方林,遇见西方世界的光影,这是一幅立体表达的微妙画作。

文字、物质语言、公共形象语言……所有这些资源都可以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则进行视觉创作,可视为一种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视觉元语言。人们将笔迹应用于多种绘画是正常的,所以李希奇的后期笔迹有无限的空间,他借用的笔迹是中国多年积累的视觉元语言,他所表达的只是他的对象。元语言的使用顺序并不代表作品的成就和价值,但归根结底,他人的实践体现了个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综合素质。

相较于其他艺术媒体的大量实例,漆器元语言的研究和应用才刚刚起步,是漆器元语言兴起的重要方向,与语境密切相关。中国禅画的巅峰之一是用高耸、密实、流畅、长长的线条来描绘汉代漆饰。漆器的粘弹性与重力的博弈,使漆器的书写在元语言的实践中拥有无限可能。

5 结语

包括漆器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都是在特定时期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总是与特定时期的影响密不可分,同时又具有完美的形式和独特的文化视角。把握时代潮流,展现时代潮流,加速时代进步。大漆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审美观点,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和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比如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再现了原住民的生活和美丽。然而漆艺也充满了多彩、神秘、自由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怀念和对神秘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漆艺的艺术形式也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画技法与艺术表现[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2]高震.漆工艺艺术表现力的拓展[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3]蒲美合.探索传统意境在当代漆艺创作中的视觉呈现[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0(2):119-122.

[4]王祥宇.漆画艺术中的皴法表达[J].美术文献,2021(2):60-61.

[5]段淑娴.漆画制作中漆艺肌理的偶发性研究[J].大观,2020(12):163-164.

[6]樊俊涛,支林.高校漆画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以美展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3):124-125.

[7]朱迪.以塑线技艺构造当代漆画艺术新样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8]林涓.漆画创作教学的路径与方法—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生漆画作品为例[J].艺术大观,2020(27):105-110.

[9]陳勤群.漆语时代[J].中国生漆,2016(3):1-6,52.

[10]佚名.花鸟虫鱼总关情—郑益坤的漆画世界[EB/OL].(2015-02-02)[2021-10-22].http://blog.sina.com.cn/s/blog_e2630cd70102vnke.html.

[11]伊兜.欢乐中国年[J].新少年,2021(Z1):12-17.

[12]李经伟.试论大漆的文化价值[J].现代装饰:理论,2012(6):115,117.

猜你喜欢
漆画表现形式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论现代漆画现存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漆·说 由器到画,中国当代漆画兼收并蓄50余载
经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编辑动态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实验学校
最佳工艺奖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