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苗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行压力抗栓泵预防处理,对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时间范围内,随机选择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行常规处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压力抗栓泵预防处理。对处理后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股静脉血流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研究组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预防处理2周、4周、6周后的股静脉流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行压力抗栓泵预防处理,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股静脉血流。
偏瘫是急性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此类患者受疾病、长期卧床治疗、自身行动不便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患者健康[1]。相关数据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约为22%~75%,并发偏瘫的患者风险更高,如不能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可能导致肺动脉栓塞等多种不良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2]。本文即择选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压力抗栓泵预防处理的预防效果,实施对比研究,内容如下。
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时间段内,随机选择本院接收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3~69岁,平均(58.7±3.8)岁;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5~70岁,平均(59.2±4.1)岁。两组一般资料的组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
对照组行常规处理方案,包括常规降血压治疗、扩血管治疗,给予患者主动运动指导和被动运动指导等。
研究组在常规处理方案基础上额外给予压力抗栓泵预防处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操作及注意事项讲解。正式给予患者干预前,医疗人员需就压力抗栓泵进行讲解,包括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主观疑虑,提高患者配合度;②预防准备。患者取仰卧位,医疗人员需对每位患者进行实际的数据测量,包括足跟至臀部长度、小腿部分长度等,根据测量结果选择适宜的弹力袜,协助患者穿上弹力袜;③密封性和连接口检查;④正式操作。确定以上操作无误后,可将患者下肢与压力泵固定,确认压力袖带与患者下肢间有一指宽的间距,打开设备开关,自动控制压力和频率。操作过程中,需关注患者情况,如患者报告异常,应及时给予处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在干预的2周、4周、6周,调查两组患者的小腿围周径差值和股静脉流速,并进行对比。
本研究各项数据检验,采用21.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包完成。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n,%)和±s形式表示,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值检验,P<0.05为结果在统计学有意义。
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研究组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27.5%,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2周、4周、6周的股静脉流速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预后2周、4周、6周的股静脉流速对比表(±s)
表1. 预后2周、4周、6周的股静脉流速对比表(±s)
分组 2周 4周 6周研究组(n=40)股静脉流速(cm/s)24.36±4.81 25.28±5.39 25.87±3.49对照组(n=40)股静脉流速(cm/s)20.72±3.27 21.16±3.44 20.43±3.24 t 3.958 3.976 7.224 P 0.000 0.000 0.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以血液在患者下肢发生异常的深静脉腔凝结为根本病因,以静脉管阻塞为基本表现,是一种危险的血管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手术后患者中较为常见,长期卧床患者、严重创伤患者等也有着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一般来说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根本原因。血栓形成早期,患者往往会有小腿肿胀、疼痛等表现,如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多种不良后果,是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威胁[3]。
急性脑卒中患者大多病情较为严重,如并发偏瘫,患者行动将受到明显的局限和限制,需长期卧床接受治疗和护理。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下肢肌肉很容易发生萎缩,影响静脉正常的血液回流,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同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偏大,多数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和危险性均会升高[4]。压力抗栓泵是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设备,其具有加速静脉血液流动,避免血小板在血管壁上聚集的作用。同时,压力抗栓泵对于纤溶系统运动有促进作用,可从多个方面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5]。
压力抗栓泵又称循环压力治疗仪、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是一种周期性充气,进而对肢体完成大面积按摩和挤压的设备,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解决患者长期卧床治疗运动缺失导致的下肢血流缓慢、血流回流少等问题,可以通过周期性的气体挤压促进血液流动,最终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压力抗栓泵的优点有安全性高、无创伤、治疗舒适、经济性好、易操作等,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尤其老年患者适用性强,患者接受度高,临床效果良好。为进一步提高压力抗栓泵的使用效果,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仔细检查设备,确定设备的完成情况,并对患者自身状态进行确定,确定无误后方能操作。第二,每次使用压力抗栓泵都需要对患者患肢进行检查,并且要在患者意识清醒状态下进行使用。第三,对于老年患者,考虑到患者自身身体机能下降,压力应该由小至大,确保患者可以耐受。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为5.0%,对照组为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预防处理2周、4周、6周后的股静脉流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压力抗栓泵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患者股静脉血流可得到有效改善,综合降低血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