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泼 李江滨 陈林君 李秋雯 泉州市儿童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腹痛病因诊断中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7月~2019年l0月本院的120例慢性腹痛患儿进行血、尿、大便常规及血生化检验,胃窗超声造影检查,C13呼气试验,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确诊的患儿三大常规及血生化检验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小儿慢性腹痛的主要病因是上消化道疾病,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小儿慢性腹痛病因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小儿慢性腹痛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其症状、体征均不典型,病因复杂多样,近年来随着胃窗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在儿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为了探讨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在病因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现将2017年7月~2019年l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腹痛患儿的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所有病例均系2017年7月~2019年l0月本院的门诊和住院患儿。皆有反复间断性脐周、中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腔异味等症状。疼痛多为钝痛,大多可自行缓解。3月内至少发作3次。体检中上腹和或脐周多有轻、中度压痛。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3岁2月~18岁。3岁2月~6岁25例,7~13岁75例,14~18岁20例。病程3~6月78例,6月~4年42例。
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腹部B超,三大常规、血生化、C13呼气试验。部分病例进行了脑电图、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排除了外科急腹症。
使用GE的LOGIQ9,LOGIQ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4C或C1~5凸阵列探头,所有患者在手术前1周内接受常规和胃窗超声对比检查。在检查两名患者之前,请使用双盲方法禁食8~12h。一名医生进行了例行的腹部检查,另一名医生对口腔回声糊超声助显剂(浙江东亚医药用品有限公司)进行了检查。运用400~600mL后,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胃腔适度饱满。使用仰卧位,左右侧卧位和坐位扫描贲门、胃底、胃体的小弯、大弯、胃窦和幽门,观察胃壁是否增厚,形态,范围,边界胃壁水平和胃围扩大腹膜后淋巴结并存储动态和静态超声图像,并收集数据以进行诊断和分期。
2.1 确诊为上消化道疾病84例,其中慢性胃炎和或十二指肠球部炎症69例,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5例,合并HP感染35例,胃柿石l例。共发现脐周或右中、下腹部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0.8cm~2.5cm)96例,其中单纯肠系膜淋巴结炎24例。未发现明显病因12例。以上患儿三大常规及血生化检验均无明显异常。
2.2 3~6岁组胃、十二指肠疾病共计11例,其中HP感染4例,约占36%。7~13岁组胃、十二指肠疾病共计51例,其中HP感染23例,约占45%。14~18岁组胃、十二指肠疾病共计16例,其中HP感染8例,占50%。HP感染病例(35例)中胃镜下发现典型结节状隆起20例,胃镜下没有典型结节状隆起15例,见表1。
表1. 年龄组病因分布
肠道蜿蜒曲折,互相重叠,腔内气体及内容物干扰,无良好自然对比,给病变的显示和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2]。目前肠道病变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口服钡剂肠道造影是早期常规检查方法,可部分显示肠黏膜、肠道蠕动情况,明显的占位可显示间接征象,但无法观察肠壁增厚和肠外侵犯,对细小占位亦无法显示。双囊电子小肠镜及电子小肠镜易滞留在肠腔狭窄处,狭窄后肠管情况不能显示,肠管外病变亦无法显示[3]。胶囊内镜对肠道出血和克罗恩病的诊断有明显优势,但禁忌症及并发症(内镜滞留)较多,使用受到限制。超声检查易受肠腔内气体及内容物干扰,不能清晰分辨正常和病变组织,故在肠道病变方面应用较少。MR小肠造影因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肠壁及肠外情况显示较好,但MR检查时间长,存在较多禁忌,在肠道检查中应用受到限制[4]。近年来胃窗超声造影检查被广泛运用,可明显减少肠道运动伪影干扰,以及小肠内等渗低张对比剂逐步应用于消化系统,使肠道充分扩张,减少肠皱襞及假性狭窄,加上三维后处理功能不断强大,对病变的检出明显提高。
小儿慢性腹痛在临床中很常见,由于病因复杂,儿童表述不清,症状体征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既往多认为是功能性疾病。而诊断明确是治疗有效的前提,我们对所有患儿进行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后共发现84例(70%)上消化道疾病,由此可见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在小儿慢性腹痛病因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上消化道疾病为小儿慢性腹痛的主要病因[5]。其中尤其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或十二指肠球部炎症为主,其次为上消化道溃疡。发病率上以年长儿为高。上消化道疾病的病因多与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如:不吃早餐,喜食碳酸饮料、生冷、油炸食品、暴饮暴食,及焦虑紧张精神因素等导致胃黏膜屏障破坏所致。当然,HP感染也是一个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HP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6]。我国国民的平均感染率达61%,尤其儿童期易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为感染率以3%~10%甚至更高的速度上升,儿童平均感染率约为40%。感染儿童多表现为慢性间断性腹痛、纳差厌食、恶心呕吐、反酸嗳气、呕血、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且反复发作。本次研究共发现35例HP感染,3个年龄组表现出随着年龄增大感染率明显上升。胃窗超声造影检查下有部分HP感染患儿未发现典型结节状隆起,考虑与感染时间较短,胃黏膜淋巴滤泡尚未增生有关,我们发现这部分患儿临床症状也相对较轻。以上患儿给予制酸、保护胃黏膜、根除胛后症状均得到治愈或明显好转。
腹部B超由于它的无创、非侵入性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临床上常作为首选检查手段,本次研究中共发现不同程度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共96例,约占总病例数的(80%),但是经过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后确诊为单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例仅为24例。儿童时期由于脾脏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当出现炎症时外周免疫器官(咽扁桃体、外周淋巴结)仍会参与部分免疫,所以会导致增生、肿大。随诊年龄的增长,脾脏的功能逐渐完善,外周免疫器官会逐渐萎缩。儿童腹部B超检查会普遍发现右下腹部、脐周淋巴结肿大。笔者认为,只有通过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等其他检查排外上消化道疾病及急腹症,而同时患儿伴有呼吸道及肠道感染时才能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不能由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而放弃胃镜检查,因为这很可能不是小儿慢性腹痛的主要病因,容易导致误诊或者漏诊的出现[7]。正常空腹状态下胃处于收缩状态,且胃腔内含有较多的空气及黏液,蠕动且可随呼吸运动而移动,直接用超声扫查胃,对其结构、形态和小病变显示比较困难。此外,传统的无回声充盈剂(水、饮料等)显像迅速,易为患者接受,但排空快,不能保证足够的检查时间,并且其形成的低回声区与胃壁低回声病变之间缺乏良好的对比效应;口服“有回声”胃超声助显剂能有效减少胃内气体,在胃腔内形成均匀分布的高回声透声区,与低回声的胃壁病变区形成良好的对比效应,提高了胃壁病变及临近脏器病变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小儿慢性腹痛应该及时进行胃窗超声造影检查,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安全可靠,可以直接观察食道、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病变,在病因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