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北京某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血管情况

2021-12-17 06:29:34韩玉亮邢海英黄点点谢丹妮李茹洁黄一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经颅百分比神经内科

韩玉亮, 邢海英, 许 珂, 黄点点, 谢丹妮, 李茹洁, 黄一宁

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2013年全球范围内脑卒中人数为2570万[1],颅内外血管病变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因素,但是导致颅内外血管病变除主要的动脉粥样硬化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如烟雾病、遗传性、免疫性及其它原因全身系统疾病所致,这些原因最终都可以导致脑卒中发生,在神经内科门急诊就诊患者包括了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病变。既往有大量对社区人群颅内血管狭窄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鲜有文献同时分析颅内、颅外、颅内外血管同时病变情况;而且鲜有文献对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血管情况进行研究,为了更好的研究不同人群血管病变情况,对神经内科门急诊就诊患者进行分析,分析他们的颅内外血管病变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的4519例患者,均进行了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年龄14~96岁,平均年龄(62.7±12.8)岁,其中男性2069例,女性2450例。

1.2 方法与诊断标准 由具有3 y以上的血管超声医师对4519例患者同时进行颈部血管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得出颅内血管、颅外血管的病变情况,其中颅内血管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颅内段(IVA)、基底动脉(BA)、颈内动脉末端及颈内动脉虹吸部(IICA);颅外血管包括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颈动脉球部(Bulb)、椎动脉颅外段(EVI)、锁骨下动脉(SA)。TCD血管狭窄标准:峰速度(Vs)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超过160 cm/s;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超过120 cm/s;大脑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超过100 cm/s。颈内动脉虹吸部收缩期峰值流速超过120 cm/s;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超过100 cm/s,同时伴涡流及杂音[2]。颈部血管彩超血管狭窄标准: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参照2003年美国放射学会超声分会标准),“面积狭窄率”及“直径狭窄率”综合评估血管狭窄程度[2,3]。颅外血管狭窄≥50%为入选标准。我们将年龄小于40岁的人群分为青年组;40岁~59岁分为中年组;60~79岁分为老年组;80岁及以上分为高龄组。

2 结 果

2.1 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分析 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4519例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进行检查,发现无血管狭窄的有4009例(88.7%),存在血管狭窄的有510例(11.3%),多支血管病变(所检查血管中两支及两支以上血管狭窄)203例,狭窄率为4.5%;单支血管病变307例,狭窄率为6.8%。男女性患者血管狭窄率分别为16.2%(336例)、7.1%(17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管、颅外血管狭窄率分别为4.4%(200例)、9%(405例);颅内外血管同时狭窄率为2.3%(105例)。不同性别患者总血管狭窄、颅内血管狭窄、颅外血管狭窄及颅内外血管同时狭窄率及例数(见表1),均以颅外动脉狭窄率高,男性不同血管组狭窄率均高于女性(P<0.05)。3个年龄组男性总血管狭窄率均高于女性(P<0.05)(见表2)。进一步分析(见表2),在中年组和高龄组男性颅内动脉狭窄率与女性颅内动脉狭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老年组中,男性颅内动脉狭窄率高于女性(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各个血管狭窄率,结果显示总体均以ICA狭窄率最高,其中EICA狭窄率最高,SA狭窄率次之,EVA、IICA、MCA狭窄率相近(2.2%、2.1%、2.1%)。在男性中EICA狭窄率最高,SA狭窄率次之,IICA、MCA狭窄率相当(2.6%、2.6%),EVA(3.5%)狭窄率高于IICA及MCA;Bulb狭窄率高于CCA狭窄率(2.9%、2.2%)。在女性中EICA狭窄率与SA、IICA、MCA相近(1.8%、1.8%、1.7%、1.6%),EVA狭窄率(1.1%)低于前三者;CCA狭窄率高于Bulb狭窄率(1.0%、0.7%)。不同性别比较,ACA、PCA、BA狭窄率无统计学差异,余各血管狭窄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40岁就诊患者不同年龄组各血管的狭窄率分析,3个年龄阶段均以ICA狭窄率最高,中年组MCA狭窄率高于EICA、IICA、SA(1.7%、1.4%、1.5%、1.4%),IVA狭窄率最低;老年组EICA狭窄率最高,SA狭窄率次之,IICA、EVA狭窄率相近(2.6%、2.6%),MCA、Bulb狭窄率相近(2.2%、2.1%)。高龄组EICA狭窄率仍最高,EVA狭窄率次之,SA、Bulb狭窄率相当(6.3%、6.1%),CCA、MCA、IVA、IICA、ACA狭窄率依次下降。MCA、ACA、IICA不同年龄组血管狭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血管不同年龄组血管狭窄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均表现为高龄组血管狭窄率最高,老年组次之,中年组最低。

表1 两性不同血管的狭窄率[例数(%)]

表2 两性中不同年龄组颅内外血管的狭窄率[例数(%)](≥40岁就诊患者)

2.2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的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血管狭窄的分布 对检出的血管狭窄进一步分析其分布。不同年龄组血管狭窄分布(见图1),结果显示青年组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其余3组患者均以颅外动脉狭窄为主。每组间血管狭窄构成比进行比较,老年组与高龄组、老年组与中年组血管狭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中年组与高龄组比较血管狭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但中年组颅内血管狭窄百分比高于颅内外血管同时狭窄的百分比,高龄组颅内血管狭窄百分比低于颅内外血管同时狭窄的百分比。从不同性别分析(见图2),结果显示两组血管狭窄构成比进行比较,两性血管狭窄分布不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就诊者均以颅外血管狭窄百分比最高,但女性颅内血管狭窄百分比高于颅内颅外同时狭窄百分比;男性颅内血管狭窄百分比低于颅内颅外同时狭窄百分比。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在神经内科门急诊就诊患者中,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血管狭窄率为11.3%,颅外血管狭窄率高于颅内血管狭窄率,而2017年Jin等人对2589名无症状农村居民行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4],结果显示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4.7%,颅外动脉狭窄患病率为2.2%;而本研究结果为颅内动脉狭窄率为4.4%,颅外动脉狭窄率为9%,颅外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颅内血管狭窄率。分析原因入选人群不同,Jin等人的研究对象时无症状农村居民,而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就诊于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均是有症状就诊,这间接说明颅外血管病变可能引起的症状比较明显,导致到门急诊就诊率增加;另外考虑到就诊于门急诊患者疾病的多样化,并非全为动脉粥样硬化原因,如贫血、甲亢等其他原因也可导致血管血流速度增快。我们TCD诊断狭窄的标准更为严格,在推荐的血流速度诊断标准基础上要同时合并涡流及声频的改变,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了颅内血管狭窄率下降。我们研究发现男性不同血管狭窄率均高于女性,但是我们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组男女颅内、外血管狭窄率,发现男性和女性血管狭窄差异主要体现在颅外血管、年龄较大的人群。Caron等人研究发现男女性别中,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狭窄大于≥50%)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每个年龄段中,男性颈内动脉狭窄的比例均高于女性[5],这与我们研究结果相似,该研究还发现女性ICA狭窄≥50%的患病率为3.4%,男性为4.2%,本研究发现女性ICA狭窄率为3.1%,男性为8.0%,两个研究女性ICA狭窄率相似,但本研究男性ICA狭窄率明显高于Caron等人的研究,可能由于入选人群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不一致,我们入选人群为神经内科门急诊就诊人群,而前者的入选人群是所有行血管检查的人群,不一定都存在临床症状。还有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发现:在13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患者有17.6%的患者存在有症状或无症状的颅内动脉狭窄,他们是首选MRA来检查血管,其次是MRA、TCD[6],而本研究在所有就诊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发现颅内血管狭窄率为4.4%,选择人群及检查方法的不同导致结果差异,两项研究结果对比,明确脑卒中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颅内血管的狭窄率高于神经内科门急诊一般就诊人群。他们发现随着年龄增长,颅内血管狭窄率升高,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虽然我们的研究人群里面可能不全是急性脑卒中患者。他们的研究结果还显示80岁以前每个年龄阶段颅内血管狭窄率与椎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近端狭窄率相似,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80岁以前EICA狭窄率明显高于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外段,考虑原因是我们颅内血管狭窄的主要检测方法为TCD,而TCD、MRA与CTA相比有较低的阳性预测值[7],这个原因导致了颅内血管狭窄率低,另外两个研究选择的人群不全相同。而在80岁以后,该研究发现颅内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EICA、EVA,我们的研究也发现80岁以上颅内血管狭窄率略高于EICA及EVA。

本研究发现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率明显低于其它血管的狭窄率,我们应用的检查方法为TCD,TCD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都很低[8]。

本研究还比较了颅内外血管狭窄在不同年龄组、性别的分布情况。血管狭窄的分布随年龄的变化而不同,青年组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其余3组患者均以颅外动脉狭窄为主。中年组颅内血管狭窄百分比高于颅内外血管同时狭窄的百分比,而高龄组则相反,这说明随年龄增长,在狭窄人群中颅内血管狭窄所占比例下降,颅内外血管同时狭窄所占的比例增大。

今后还需更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来对神经内科门急诊就诊患者血管病变情况进行分析,另外,在今后研究中需进一步统计门诊就诊患者的其它一般资料,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且对们急诊就诊人群的疾病诊断进行分类研究。

猜你喜欢
经颅百分比神经内科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电子制作(2017年20期)2017-04-26 06:57:46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57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15期)2016-01-12 00:39:58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DA在神经内科预防跌倒发生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4年6期)2014-02-27 13: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