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茶学专业公共化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21-12-17 14:38:57
福建茶叶 2021年3期
关键词:茶学化学德育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下,高校学生接受的信息庞杂,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艰巨性也前所未有,尤其是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与各专业学科各自为战甚至出现矛盾,难以在“思政教育”领域达成共识。因此,高校以思政课程为核心,打造“课程思政”的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政教育渗透进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是当下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增强高校师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农林高校茶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公共化学具有较强的专业引导性和实践性。在专业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积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农林高校茶学专业公共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为了有效发挥公共化学对于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和规范思想行为的教育价值,先要充分挖掘和了解该课程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思政教育功能。

1.1 物质文明教育功能

有效而科学的化学方法是促进物质资源高效利用、合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物质文明进步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公共化学不仅仅向学生传授枯燥的公式和实验方法,更引导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联系。

1.2 精神文明教育功能

精神文明是人类的精神文化结晶,是数千年人类社会发展并得以流传的精神成果。公共化学课程讲究务实求真,以实验检验理论,是对唯物主义中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念的充分体现,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优秀课程。

1.3 社会文明教育功能

社会文明是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产物,化学领域的研究不但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更是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公共化学教学既引导学生求真务实、科学理性,又教育学生“文明难得,和谐无价”。

1.4 生态文明教育功能

生态文明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的美好生活乃至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使命之一在于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是对生态能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学生节约、环保等优秀品质的具有重要的培养作用。

2 农林高校茶学专业公共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1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出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积极履行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这要求高校不但要坚持各专业学科的自主发展、百家争鸣,更要引导学科之间的协同与融合。而结合各大高校的教学实际得知,专业课程之间的协同发展现状不佳,尤其是思政领域课程长期处在独立作战状态。在互联网信息高度发展的当下,单纯的思政课程已经难以面对互联网庞杂信息的巨大挑战,需要高校构建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各专业课程协同发展的系统化思政教育体系,各专业课程共同承担学生的德育使命。从而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渗透思政思想,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2.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秉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层次和道德修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是现代优秀人才必修的理论知识。高教构建课程思政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润物细无声的将思政思想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学生的思政德育职责。因此,课程思政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落实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课程思政将德政教育思想通过专业知识进行讲授,避免了单调乏味的说教式教育,实现专业课程与德育课程的协同进步,将专业课堂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2.3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目前的农林高校教育之中,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及专业素养同样关注。但在现实的工作之中,部分高校学生存在专业认同感低、学习主动性差、社会责任感不高等明显问题,通过沟通调查可知,是由于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认同感低,难以调动学习兴趣,凸显了专业课程在教育过程中的德育缺失问题。专业课程未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思政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真正落实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作为茶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公共化学课程势必要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用化学领域的特色知识将德育理念进行趣味化呈现,切实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知识有效融合、协同发展。

3 在农林高校茶学专业公共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3.1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有力践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教师在知识教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指引者的作用,对于公共化学课程思政的推进和落实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高低,对于课程思政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公共化学教师应在加强专业积累的同时,注重思政和德育能力的提升。第一,落实和认可课程思政的理念。课程思政是系统性的教育体系,需要教师树立整体教育的大局观,转变传统的只是“授课”、”解惑“的狭隘教育理念,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的有效融合;第二,增强专业授课的使命感。近些年来茶学专业领域实现快速发展,作为专业领域的重要课程,公共化学教师应加强对领域动态的关注,提高对专业价值与社会融合的认知,从而增加教育的使命感。第三,优化教学方式。关于公共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师要勇于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优化,避免简单的生搬硬套,而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生动或场景性传达,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亲和力,切实做到思政与专业的融合统一;第四,重视自身的榜样价值。公共化学充分认识教师的教育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社会修养,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无形中为学生做正向的引导。

3.2 修订专业课程标准,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课程思政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之下,公共化学课程应对专业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结合,修订新的专业课程标准,从而进一步指导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立足于新时代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聚焦公共化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挖掘和明确公共化学课程的德育功能,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合进各个教育环节,实现化学专业与思政的兼容并进。

公共化学不仅是茶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还是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课程。所以,公共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的修订,首先要遵从其自然科学的内在价值属性,对于人才要关注科学探索精神和专业理论素养的培养,同时兼顾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培养;其次,充分考量茶学专业的人文属性及生活品质的相关性,重视人文情怀、健康生活的理念培养。

3.3 把握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为了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充分落实,在进行专业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的修订后,还要以此为指导,聚焦公共化学的思政教育价值,挖掘和明确其内在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优化和完善。值得一提的是,课程思政是对传统专业教育的补充和完善,用德育填补专业教育的不足,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效统一,而非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挑战和对立。

在公共化学的教案优化完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公共化学的专业魅力和价值,深挖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加强专业知识、自然规律、实验实践与创新理念、人文精神、社会生活的艺术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其对专业的情感认同和学习信心,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人文关怀和思想指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具体案例,用举例的方式使专业知识和德育理念更为生动易懂,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生动性和信服力。

3.4 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高校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单纯的讲授式授课,而是形式多样的趣味化教学,比如多媒体课堂、师生互动式授课、网络授课等。所以,高校教师应充分运用强大的现代教育技术,勇于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切实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水准。

公共化学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验的课程,教师在授课时应避免枯燥的、填鸭式的灌输,而应借助多媒体课堂将抽象的理论视觉化、情景化,增加实验操作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学习,开设网络课程开展广泛的讨论与互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公共化学课程的德育职责,在进行学术理论传授和交流的同时,教师同时应关注对学生治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将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和忠诚爱国的高尚品格传播给学生,引导其树立科学的志趣和爱国的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公共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援引案例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建立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的交融联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切实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茶学化学德育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福建茶叶(2018年9期)2018-01-19 14:07:38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