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在明朝时期,赣南地区开始出现采茶戏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是采茶歌与采茶舞的前身。其中,采茶歌以十二月采茶歌最为著名,这一民歌在赣南茶农群体中呈现出了广泛的传唱范围。而采茶戏中的一些动作以及在采茶歌艺术发展中所创作的艺术动作等,共同构建了采茶舞艺术。在茶叶采摘过程中,茶农会使用采茶舞艺术自娱自乐,而在茶叶成熟之后,茶农也会使用这种艺术表达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采茶舞也被成为了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形式,而为了满足祭祀活动需求,采茶舞中一些与茶相关的元素被去除,其情感表达作用得到了强化。由此额可见,在采茶舞的形成过程中,劳动场景以及茶农群体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清朝时期,采茶舞艺术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其传播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虽然采茶舞所具有的艺术理论较为朴素,但是在采茶班子的传承中,采茶舞艺术所具有的基本动作以及技巧逐渐得以固化,与此同时,由于采茶舞艺术产生于劳动场景并与社会大众生活展现出了紧密的关系,因此,采茶舞也具有了坚实的受众基础,在劳动人民群体中展现出了较高的吸引力。采茶舞与采茶歌的结合,则促使采茶舞艺术所具有的吸引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这一时期,虽然采茶舞与采茶歌艺术中的部分内容以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与观点为主,但是这并不没有影响社会大众对这种艺术的尊重与喜爱程度。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包括采茶舞在内的许多民间艺术失去良好的发展环境,采茶剧组无法继续为社会大众呈现采茶舞艺术,许多与采茶舞艺术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破坏。在十年浩劫之后,虽然采茶舞重新走上艺术舞台,但是文化大革命为采茶舞艺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如优秀采茶舞艺术从业者的凋零等,促使采茶舞的传承发展陷入了困境。1978年之后,对文化大革命及其消极的社会影响所做出的反映,是采茶舞艺术作为明显的时代特征之一,与此同时,采茶舞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创新也得到了持续的深入。然而,在社会大众生活方式、审美倾向产生变化以及老一辈采茶舞艺人逐渐淡出舞台的背景下,采茶舞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也逐渐弱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许多采茶舞艺人仍旧坚持采茶舞艺术创作与创新工作,一些优秀的采茶舞艺术作品也不断产生。如《八子参军》这一作品对采茶舞这种极具地方文化色彩的艺术形式进行了传承,同时也体现出了关注人的情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这促使这一作品不仅呈现出了更为明显的创新性特点与创新性价值,而且也促使这一作品更容易引发社会大众的情感共鸣。
由此可见,采茶舞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征,这既反映出了社会发展对采茶舞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也反映出了采茶舞艺术所具有的记录社会发展、反映社会发展的功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采茶舞需要得以与时俱进的发展,这是提升采茶舞艺术生命力与吸引力,促使采茶舞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在此过程中,采茶舞艺术从业者不仅需要重视围绕社会发展对采茶舞进行持续创新,强化采茶舞作品所具有的时代气息,而且需要重视推进采茶舞艺术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从受众基础、创新活力等方面为采茶舞艺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在此基础上,采茶舞艺术的市场发展同样也是促使采茶舞呈现出更强适应性的必要路径。
从采茶舞艺术的创新发展来看,采茶舞的发展历程是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采茶舞进行创新,既是促使采茶舞得以与时俱进发展的关键,也是对采茶舞艺术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有效路径。事实上,采茶舞艺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的进程从未停止,这也是采茶舞艺术能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时代特征的重要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采茶舞艺术从业者需要对采茶舞艺术进行去粗取精式的传承,围绕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对传统的采茶舞元素进行结构与重塑,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促使采茶舞艺术称为反映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八子参军》就将时尚采茶歌舞剧为定位,在此定位下,《八子参军》既对地方文化色彩进行了呈现,对客家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做出了反映,同时也对适应时代发展的、时尚的元素进行了呈现,从其价值来看,这种创作思路能够促使采茶舞艺术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大众审美需求,引导现代社会大众审美倾向,让更多的年轻群体透过采茶舞艺术作品获得感动与震撼,感悟采茶舞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从而逐渐称为采茶舞艺术的受众群体,有效拓展采茶舞艺术的传播范围。另外,采茶舞艺术作品《山歌情》同样展现出了创新性的特征,这一采茶舞作品对传统的采茶舞艺术元素进行了整合,并从内容以及形式等层面呈现出了更为强烈的时代气息,现代与传统实现了良好的结合,艺术性与商业性也得到了协同的发展,这对于推进采茶舞艺术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反映现代社会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看出,在对采茶舞艺术进行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采茶舞艺术从业者需要坚定发展决心与发展信心,通过批判的传承与创新式的发展,促使采茶舞艺术所具有的内容与内涵都展现出现代化的特征,从而为采茶舞艺术市场的开拓与受众数量的拓展创造良好条件。
从采茶舞艺术在教育体系中的融入带来,现代教育体系在继承传统、推进传统得以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包括采茶舞艺术在内的许多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都因受到传承方式的限制而难以展现出足够的发展活力,在此背景下,将这些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则能够推进其传承方式得以创新,促使这些文化与艺术形式呈现出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具体而言,在采茶舞艺术的传承发展过程当中,口口相传与言传身授是最为主要的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不仅会制约采茶舞艺术从业者数量的提升,而且也会导致一些采茶舞艺术要素在传承过程中产生遗失。而依托现代教育体系对采茶舞艺术进行传承,则能够促使采茶舞艺术传承发展工作具备更为完善、健全的教育体系作为支撑,同时也能够在更为科学的教研、科研中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大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在依托现代教育体系对采茶舞艺术进行传承的过程中,政府部门、教育工作者以及采茶舞艺术从业者需要推进采茶舞艺术向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以及社会教育阶段进行渗透。从采茶舞艺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渗透来看,中小学可以通过设置采茶舞艺术课程、推进采茶舞艺术融入艺术教育与体育教育体系、开设形式多元化的采茶舞艺术活动等,促使中小学生对采茶舞艺术做出了解,激发中小学生了解采茶舞艺术以及传承采茶舞艺术的形式,从而为采茶舞艺术受众数量的拓展、传播环境的优化以及社会认同程度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从采茶舞艺术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渗透来看,高校特别是艺术类院校不仅需要将深化学生对采茶舞艺术的了解与掌握为目标,而且需要在采茶舞艺术研究以及艺术作品创作与创新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出高等教育资源在推进采茶舞艺术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作用,为采茶舞艺术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提供保障;从采茶舞艺术在社会教育中的渗透来看,社区教育需要在采茶舞艺术社会传承中发挥出主阵地作用,这则要求社区教育主体能够强化对采茶舞艺术的宣传,在优化采茶舞传承发展分为的过程中为社会大众呈现更多喜闻乐见的采茶舞艺术作品,围绕采茶舞艺术构建广场文化、打造文化品牌等,提升采茶舞艺术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
从采茶舞艺术的市场化发展来看,推进采茶舞艺术更好的与现代社会大众消费心理实现良好对接,不仅是提升采茶舞艺术发展活力的关键,而且也是促使采茶舞艺术具备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的重要路径。当然,在推进采茶舞艺术适应现代社会大众消费心理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为了迎合受众与市场忽略采茶舞艺术价值的问题,而需要重视寻求采茶舞艺术与主流艺术文化、精英艺术文化以及时尚艺术文化之间的契合点,促使采茶舞艺术呈现出了通俗与高雅气质兼具的特征,确保采茶舞艺术能够为现代社会大众带来轻松愉悦的审美体验。如在推进采茶舞艺术得以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推进采茶舞艺术传承发展工作与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紧密融合,通过为社会大众呈现原生态的采茶舞文化、促使社会大众感受采茶舞艺术所具有的魅力,在提升采茶舞艺术社会知名度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旅游项目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吸引力。当然,围绕采茶舞艺术开展文创产品设计,也是推进采茶舞艺术市场化发展进程的有效路径,在此过程中,文化主管部门、采茶舞艺术从业者可以对故宫在文创产品开发中的成功案例进行借鉴,从而提升采茶舞艺术文创产品所具有的市场影响力,打造具有更高社会知名度与认可度的文化IP。
综上所述,社会环境对赣南采茶舞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艺术特点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新的时期,为了能够推进赣南采茶舞艺术得以与时俱进的发展,促使赣南采茶舞艺术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政府部门、采茶舞艺术从业者需要重视在对采茶舞艺术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提升采茶舞艺术发展活力,并通过推进采茶舞艺术融入现代教育体系、提升采茶舞艺术市场化水平,促使采茶舞艺术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环境。